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餵飽高層動蕩,資本退潮,看創始人如何開始“翻盤”

餵飽高層動蕩,資本退潮,看創始人如何開始“翻盤”

作者/呂明霞

生產/每日財務報告

呷哺呷哺(0520.HK)管理余震沒有結束。6月28日晚,趙怡的壹篇3000字的文章在網上流傳,稱她在沒有任何事先通知的情況下,於5月20日被董事會解除了所有職務,並且字裏行間駁斥了對她的“部分子品牌業績未能達到董事會預期”的指責。

事發時,她說自己在高鐵上。因為沒有電話會議的空間,她不得不跑到廁所,拿著筆記本蹲了近壹個小時。不出意外,這大概是史上最“有味道”的總統罷免過程。

此事發生時,呷哺呷哺股價暴跌。除了高層人事動蕩的影響,肯定也與其過去的業績和未來的重大不確定性分不開。而壹系列糾結於呷哺呷哺的問題和矛盾的開始,不禁讓外界感嘆:曾經開創小火鍋先河的呷哺呷哺,為何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的變化?

故事總會結束,資本終會退出。

妳為什麽突然解雇總統?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趙毅作為職業經理人加入呷哺呷哺,主管財務,並擔任財務總監。此前,她曾在聯合利華、索尼愛立信和麥當勞擔任高級管理職務。在她的帶領下,呷哺呷哺於2014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可以說,呷哺呷哺能從壹家民營企業成長為今天面向大眾的大集團,趙毅功不可沒。呷哺呷哺創始人何光啟親口承認了這壹點,不僅稱贊她是“天才”,還在2019把她推上了CEO的位置。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那也是壹個商業故事。

但是現在已經不允許趙毅參與公司的管理了。繼5月21日預期解除CEO職務後,6月14日,呷哺呷哺再次公布了解除其執行董事職務的“議案”,理由是趙毅的管理風格和理念與董事會其他成員存在明顯差異,由創始人何光啟接任。

顯然,如此突然的高管免職,反映出公司內部矛盾可能進壹步激化。之所以說“更進壹步”,是因為高管離職、股價暴跌的戲碼在餵養的過程中不止壹次上演。

今年4月16日,呷哺發布公告稱,張振偉已辭去CEO職務,並辭去公司所有職務。張振偉離開後,所有部門和地區的負責人將直接向何光啟匯報。4月19日,張振偉辭職後的第壹個交易日,呷哺呷哺股價暴跌,跌幅超過20%。最低股價達到11.26港元,創半年來新低,公司市值直接蒸發21億港元。

股價下跌,高層走了,今天的啜飲頗有“樹倒猢猻散”之勢。不僅如此,今年3月,高瓴資本將其旗下兩大基金持有的近1.1.4億股全部清倉。同時,摩根士丹利也將6543.8+004億股減持至0.6543.8+02億股,持股比例由9.25%降至0.93%。

業績充滿疲態,新品難領風騷。

現在的慘淡局面不僅可以證明這幾年的衰落,也壹定會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每日財經報道》了解到,夏布夏布近幾年的財務數據慘淡,疫情後期也沒有明顯好轉。財報顯示,自2018開始,公司開始走下坡路,利潤連續三年下滑。2020年,公司業績受疫情影響嚴重,營收54.55億元,同比下降9.5%。凈利潤只有654.38+0837萬元,同比下降99.4%,離虧損不遠了。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凈利潤增速已經連續5年下滑。2016年至2020年,夏布夏布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39.74%、14.17%、10.07%、-37.71%和-99.36%。

(制圖:每日財經報道)

最糟糕的是,由於上市後的盲目擴張和對形勢的誤判升級消費,價格越來越高,口碑迅速下滑,客戶上座率越來越低。

壹般來說,翻臺率是任何餐飲企業考察餐廳運營最重要的指標之壹。高周轉率意味著在有限的空間和有限的營業時間內,可以提高座位的周轉率,收益翻倍,反之亦然。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換手率分別為3.3、2.8、2.6、2.3,也是逐漸下降。

“反駁”是表面的,“行動”是誠實的。我們發現,大概趙壹早就對夏布夏持悲觀態度了。她在今年6月和4月兩次減持股份,累計3000多萬港元。

《每日財經報道》註意到,面對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和平價火鍋發展的瓶頸,呷哺呷哺試圖向“網絡名人”、“高端”、“奢華”的路線靠近,打造壹個“在壹起”的品牌,並計劃在品牌形象、產品結構、門店環境、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調整。但是,金錢創造的“精致感”必然體現在客單價上。其實現在126.6元的客單價已經超過海底撈110.05438+0元。甚至有網友表示,“我還不如用這錢吃海底撈,至少服務不錯。”

市場競爭激烈的老兵很難有新的“黨”

《2020-2021中國火鍋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火鍋市場總收入將達到8880億元。火鍋作為壹個標準化程度高、業態成熟、整體格局分散的品類,成為了很多餐飲創業者的首選。

然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該行業的集中度並不高。2019市場份額最高的海底撈,市場份額只有2.2%,呷哺呷哺不到1%,前五只占火鍋市場的5.5%。

現在,創始人何光啟又出山了,但他面對的是不壹樣的市場形勢。如今的火鍋江湖“高手眾多”,各種火鍋店、網絡名人店層出不窮。

幾個熱門的火鍋品牌,幾乎都是靠“火鍋+特色單品”的模式圈住自己的忠實客戶。比如“譚鴨血”,主打鴨血火鍋;獨具特色的鹵味火鍋“仙鶴莊”;以毛肚聞名的“巴努”,這些品牌都打出了自己的差異化經營,在火鍋賽道站穩了腳跟。

此外,“在家吃火鍋”的消費模式也在各地異軍突起。針對家庭火鍋的鍋圈食匯、懶熊火鍋、飯爆食材等品牌也獲得了數千萬級別的融資。甚至新的生鮮電商,如盒馬、每日優鮮、丁咚購物等,依托自身的供應鏈和物流優勢,提供火鍋送貨上門服務。

即使火鍋行業市場巨大,但面對這麽多背景的競爭對手,也很難說是好啜好啜。目前,其兩位高管已經相繼離職,他們需要壹個能夠擺脫增長低迷的掌舵者。也可能是創始人何光啟九年後披掛上陣的無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