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豬油時,切記“2煮3多放”,豬油呈白色,無異味,半年後也不會變質。
豬油,又稱肉油,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材。記得小時候家裏買不起肉,就經常做點豬油,做飯和面的時候放點,特別香。當然,豬油除了烹飪之外,還經常被用來制作叉燒等脆皮小吃。
熬豬油不難,但要把豬油熬得又白又嫩又沒有怪味和腥味,是需要壹些經驗和技巧的。那麽怎樣才能煮出完美的壹鍋豬油呢?記得“煮2遍,放3遍以上”,這樣豬油才能好吃,半年後也不會變質。
熬豬油
主料:豬板油、3公斤水、適量蔥、姜、黃豆鹽。
我們通常用板油或肥肉煮豬油。在烹飪之前,我們需要將板油切成小塊並清洗幹凈,然後在冷水中烹飪。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燙。這樣做的目的是把豬肉裏面的臟東西煮熟,減少豬油的腥味。
第二次煮是將焯水的豬膘放入鍋中,加入壹碗清水,然後開大火,這樣豬膘就不會突然受熱放大產生異味,豬膘會慢慢透過水,這也是白豬油的關鍵步驟。
大火燒開後,水漸漸變得渾濁。這個時候開始出油,開始慢慢煨。加入壹瓶白酒,蔥姜切片,八角,不斷翻炒。白酒蔥姜可以進壹步去除豬板油的腥味,八角則會增香,缺壹不可。
水逐漸煮幹後,豬油變得清澈,板油的顏色逐漸變淺,由金黃色變成褐色,說明油已經完全煮出來了,此時可以關火。
在容器裏放幾顆幹黃豆,加點鹽,然後用細篩過濾,把豬油倒入容器裏,讓它自然冷卻。加入大豆是為了增加味道,因為剛煮的油很燙。遇到大豆油,它的香味會被激發出來,會讓豬油的香味倍增。加鹽是為了讓豬油保存更久。
小貼士:
在煮豬油的時候,有些人喜歡把板油煮得很幹,甚至有時候顏色是黑的,可能不會浪費,但實際上這樣煮出來的豬油往往不夠白,有焦味,所以在煮豬油的時候,盡量不要煮得太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