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如何保存艾草?

如何保存艾草?

將艾草洗凈晾幹後,用塑料袋密封,存放在陰涼幹燥的環境中,避光防蟲。

1,別名和來源:

茵陳蒿、茵陳蒿、茵陳蒿和艾葉。為菊科濱蒿或濱蒿的幹燥地上部分。?

2.產地:

出生在山坡和路邊。它分布在全國各地。主產於陜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壹般叫綿茵陳,陜西產的叫喜茵陳,質量最好。

3、人物識別:

茵陳蒿幼苗大部分卷曲,全株密被白發,灰綠色;葉子多為絲狀,柔軟如絲絨;氣微香,味微苦。

幼苗全部卷曲成壹團,灰白色、灰綠色或灰黃色(存放時間較長)。所有都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的絲毛,柔軟如絲絨。莖較小,長1.5 ~ 2.5厘米,直徑1 ~ 5毫米,去除表面絲毛後可見明顯的縱向條紋。易碎易斷。

葉子是有柄的。展平後葉片羽狀分裂或掌狀分裂2-3次。葉子長1-3厘米,寬1厘米。小葉呈卵圓形、倒卵形或倒披針形,線形,頂端尖銳。氣息清香,味道微甜。最好是嫩、軟、灰、香的。?

4.性味取向:

苦、辛、微寒。入脾、胃、肝、膽。

5、性能特點:

本品味苦,性寒清,能清肝膽濕熱,利膽退黃。?

6、功效主治:

清熱利濕;發黃。適應癥:黃疸;排尿不暢;濕瘡癢?

7.用法用量:

6~15g .外用適量,煎服,熏洗。

8.註意事項:

據報道,過量的茵陳蒿可導致頭暈、惡心、腹瀉、上腹部不適、急性肝膽損傷和心律失常。然而,治療劑量的茵陳壹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1,中醫民間故事:

傳說華佗治過壹個黃疸病人,但是沒有好藥,也沒有治愈的方法。過了壹會兒,華佗發現病人突然好了,急忙問他吃了什麽藥。他說他吃了壹種綠色的野草。華佗壹看是黃花蒿,就從地裏采了壹些,在其他有黃疸的人身上試了試,試了幾次都沒有效果。華佗去問康復的病人蒿是幾月吃的,他說是三月。

華佗悟道,春日三月,陽氣升,百草發。可能三月蒿籽有藥性。第二年春天,華佗在三月采了許多青蒿,送給有黃疸的人。果不其然,他吃了壹顆好的,但是過了三月,青蒿就沒效果了。為了弄清黃花蒿的藥性,第三年,華佗對根、莖、葉進行了分類試驗。實踐證明,只有幼嫩的莖葉才能入藥治病,並取名“陳印”。

他還作曲供後人借鑒:“三月苦艾,四月苦艾傳後世。”三月艾草治黃疸,四月青蒿當柴燒。" ?

2.藥理學:

清熱利濕;發黃。主治:黃疸、排尿困難、濕瘡瘙癢、感染性黃疸性肝炎。藥理研究有利膽、保肝、解熱、抗炎、降血脂、降血壓、擴冠等功能。當然,這只是西醫從茵陳中提取成分所做的研究,在臨床應用中很難判斷效果。陳蘇的毒性是中樞抑制,表現為嗜睡和流涎。

據報道,過量的茵陳蒿可導致頭暈、惡心、腹瀉、上腹部不適、急性肝膽損傷和心律失常。然而,治療劑量的茵陳壹般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茵陳具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黃疸型肝炎有顯著療效。有利於膽汁,促進膽汁分泌,增加膽汁酸和膽紅素排泄,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降血壓,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熱平喘,驅蛔蟲,抑制各種致病性皮膚真菌和細菌。

3、中藥的妙用:

(1)用於治療陽明病,但頭出汗,身不出汗,藥歸頸,小便不利,水渴,瘀血在身,體黃:茵陳300g,梔子14片(碎),大黃100g(去皮)。取兩升水於桶中,先煮茵陳,減六升,取二味於內,煮三升,分三份。尿有益,尿如皂角汁。(《傷寒論》茵陳蒿湯)

(2)治療腰以上發黃、脈沈緩、肢冷自汗:茵陳100g,附子8片,幹姜(制)75g。甘草(炒)50克。頂部粗糙,底部粗糙。分成四貼,水煎。(《虞姬魏壹》陳印四逆湯)

(3)病人身體金黃,不會多語,四肢無力,睡眠不好,吐粘液:茵陳蒿50克,白鮮皮50克。兩味粗篩。每次服用15g,壹杯水,煎至6分鐘,吃前溫服,三天。(《生肌總錄》陳印湯。

(4)治療壹切膽囊感染:茵陳30g蒲公英12g忍冬藤12g川軍10g湯劑。(青島中草藥手冊)

(5)治熱病:茵陳100克,玄參50克,梔子0.5克,甘草25克,搗碎過篩成粉。用壹杯水沖服茵陳20克,直到六分鐘,不分時間。

(6)?潰瘍的治療:茵陳蒿是用五升水兩手壹煮,得七升(先用皂角湯洗潰瘍,再用湯洗的湯性寒溫,最好隔天洗三四度,否則不堪。(《臺灣之外》引自《崔氏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