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飲食的文化探索
仿飲食可以理解為模仿皇室飲食。這種模仿追求的是真實性的本質。在清朝,皇帝的廚房被稱為禦膳堂,不僅滿足皇帝自己的壹日三餐,節假日還經常擺滿漢全席,宴請文武百官,以示皇帝的威嚴。禦膳堂是當時中國最高級的飯堂。那裏做的美食在普通人眼裏幾乎就是傳奇。恐怕是為了迎合人們的好奇心,1925年,北海公園北岸開了房山飯店。此時距離清朝覆滅、禦廚解散已經過去了十四年。經營者是趙潤齋,負責原清禦廚。他叫來幾個也給皇帝做過飯的師傅,開始用這種方式吃皇帝的“遺產”。居然突然就火了。直到今天,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仿膳”,北海有“仿膳”。有條件的食客想進去品嘗皇家美食,恐怕還是為了模仿當皇帝的感覺。仿食品可以說是最吸引人、最受歡迎的“假”品。
皇帝是壹個有資格,最有資格享受他的胃口的人。可想而知,皇家廚房規模龐大,管理復雜。此外,皇太後、皇太後、貴妃也都有自己的私房菜(或俗稱“小竈”)。比如慈禧的私房菜叫西餐廳,有幾百個小太監,只捧壹個飯盒給壹個人吃——真刺激。難怪人們對皇宮裏的食物感興趣——這只是對神的獻祭。很多基層民眾壹輩子的消費恐怕還抵不上王室和國家壹頓飯的價錢。仿制食品的誕生,終於拉近了平民與這種神話般生活的距離。仿膳的貢獻在於避免了很多華麗菜肴的流失。雖然皇帝早已不在,但仿制食品的檔次之高,價格之貴,依然令人咋舌。在“原”已經消失的時代,“假”自然是最正宗的。
1959年,房山飯店從原址(北海北岸)遷至瓊島唐逸覽,成為園內壹道獨特的風景。唐逸覽曾是乾隆皇帝宴請文官的地方。在唐逸覽吃仿制食品感覺離皇帝更近了壹步。這個老字號的牌匾是老舍題寫的。在“正面紅旗”下長大的老舍,寫這些字,可能別有壹番滋味。就像仿制的食物本身也有不壹樣的味道。在現代的北京,雖然餐館很多,但想吃滿漢全席恐怕只有這壹家了。這個金字招牌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