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情人節有哪些主要習俗(剛好兩個)?
中國情人節的兩個主要習俗:
?1,針線活
穿針是最早的求巧方式,始於漢代,流傳後世。《西京雜記》說:“漢代女子常於七月七日在金凱樓穿七孔針,人有Xi之誌。”據其記載,漢代有婦女在七夕之夜聚在壹起爭針的習俗,包括每年宮廷的這壹活動。
此外,南朝宗巴所著的《荊楚紀年》中明確記載“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相會之夜”,“是別家女子紮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為針之夕。”由此可見,這壹習俗最晚確立於南北朝時期(公元420-589年),甚至可能追溯到漢代。
在乞巧習俗中,針是壹種特殊的節日道具,是古代少女使用和做針線活的必備之物。古代有專門用來乞巧的針,七月七日。這種討小聰明的“專用針”,針孔較大,有的不止壹孔,有眼、五孔、七孔,多數達到“九孔”。
7月7日晚上,如果能順利穿針,那就是“巧合”了。在女子比賽中,他們戴著針。他們紮彩色線,穿七孔針。他們穿得越快,乞討就越熟練。穿得慢,叫“失巧”。“輸得巧”的人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禮物送給技術好的人。
?2、曬書曬衣服
報道稱,司馬懿因為地位高,權力大,對曹操相當懷疑。鑒於他裝瘋賣傻躲在家裏自保。魏武帝仍然不放心,所以他派了壹個密友去做秘密調查。那天是七月七日,裝瘋賣傻的司馬懿也在家裏曬書。令史溯離開魏武帝,魏武帝立即下令將司馬懿帶回府衙,否則可以收押。司馬懿只有乖乖地服從,回朝了。另壹類人,在亂世,通過浪跡天涯來表達自己的抑郁。他們蔑視禮儀,反對習俗。劉義慶《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大家都印書,只有龍浩去曬太陽。當人們問他為什麽時,他回答說:“我印刷書籍”。這壹方面是鄙視印書的習俗,另壹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肚子裏的才華。曬肚皮也是曬書。魏晉時期,漢代的晾衣習俗為富家子弟創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竹林七賢”之壹的阮鹹看不起這種風格。7月7日,鄰居曬衣服時,看到貨架上擺滿了綢緞,令人眼花繚亂。阮賢不慌不忙地用竹竿撿起壹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麽,他說:“我不能免俗,跟妳說!”從這些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七夕曬書曬衣的習俗是多麽的興盛。
七夕節的由來
傳說中,雖然董永是個凡人,但他很單純。當王母娘娘的七仙女洗澡時,董永不小心偷了老七的衣服。老七回不了天,誤打誤撞愛上了董永,在人間有了自己的孩子。王太後知道後很生氣,但董永陽的老牛還能說話。妳要見那個女的,就把我的角砍了,砍了就飛在角後。這就是為什麽我們仰望牛郎星和織女星之間的銀河。
牛郎織女過不了天河,就坐在對岸哭。他們只能隔著銀河面對面。不過還好有喜鵲。全世界的喜鵲都被牛郎織女的行為所感動,於是為它們建造了壹座鵲橋,讓它們在橋上相會。
相傳,鵲橋牛郎織女的年會是在農歷七月初七。所以後人把這壹天定為七夕。由於織女有壹雙能織雲的巧手,民間的姑娘們都希望得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這壹天的七夕就形成了“乞巧”的習俗。
中國的情人節起源於這個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牛郎和織女相識、相知、相戀,卻因人仙之別被迫分開。七夕有壹個美麗的童話。據說在七夕的這壹天,家裏有葡萄架的人,可以偷聽到牛郎織女的對話。其實和傳說關系不大。主要原因是以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為載體,贊美愛情的偉大,都是古人對中國情人節的美好猜想。
如今,七夕喬奇節已經逐漸演變成了情人節。在這個浪漫的日子裏,每個人都表達對家人的愛。祝大家七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