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土豆的歷史
我還記得那是壹個寒冷的冬夜,早晨還亮著的雲在中午過後閃了幾下,就像燈泡短路了壹樣,很快就暗了下來。
出了圖書館,天已經黑了,細細的雨線像針壹樣落下來,讓人覺得冷。但這種天氣我還是要去松江美食,壹頓期待已久的“神秘大餐”。
說到地方美食,十個人裏有九個會說“不就是稠油紅醬嗎?”暫且不說,但世人對它有壹定的了解,再問這地方美食有什麽菜。壹般人都能回答“油炸鱔魚絲”和“腌鮮”。
請問“妳知道松江美食嗎?”,連十分之壹的人都找不到自己知道的。
今天就來說說已經淡出民間但在歷史上曾經光芒四射的松江美食。
先說松江的歷史。畢竟松江美食的風格,從古至今都離不開它豐富的歷史。
松江目前位於上海西南部,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上,黃浦江上遊。
但是歷史上上海曾經屬於松江府,松江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出現在西漢末年的水鏡。
當歷史的馬車來到春秋時期,松江位於吳國東部。
據文獻記載,相傳古時候,吳王壽孟常來此打獵,為方便住宿,建了壹座亭子,取名“華亭”。
後來在多年泥沙的沖擊下,“華亭”的面積不斷擴大。“不穩定”期過後,太湖下遊的土地呈現出天然的濕潤肥沃狀態,密集的河網極其適合種植業和養殖業。
於是在唐朝天寶十年,政府正式將這片被嘉興東部、昆山南部、海鹽北部包圍的土地定為“華亭郡”。松江這顆“寶石”,也是從“華亭縣”開始發光的。
據史書記載,此後華亭縣的政治、軍事越來越重要,經濟、文化發展也是蒸蒸日上。
比如當時只有華亭縣壹個縣要向京城大量提供優質大米,其富裕程度和農耕水平可見壹斑。松江的漁業發展也極為繁榮——連當地人都“賣魚打架”,“把釣魚比作農業園”。
這也使得松江成為當時主要的商業交易中心。
到了元朝,松江經濟進壹步發展,人口驟然增加。元十四年(1277),政府將華亭縣升格為華亭府,壹年後正式更名為松江府。
據記載,松江府建立之初,府門口建有壹座高15米的五層高樓。它的造型非常宏偉,甚至被後人成為“雲中第壹樓”。
從元末到明清時期,松江從壹個魚米之鄉轉變為全國棉紡織中心,被稱為“宋軍棉布、衣服和被子是世界上最好的”。
松江飲食的肆意發展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01松江飲食“第壹次”在歷史上大放異彩,還得從明清說起。
當時的松江府是東南沿海貿易的知名大都會。城內有壹條十裏長街,酒樓林立,熙熙攘攘的市場甚至堪比“清明上河圖”的熱鬧場面。然而,不僅城裏的市民豐衣足食,腰纏萬貫,而且四面八方的商人和名流也雲集於此。
經濟的富裕讓人們開始追求高品質的食物。於是松江的廚師們取長補短,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了“餐飲業”。
此時松江的飲食多以當地民間飲食文化的精華為基礎,進壹步融入了吳越文化的飲食風格。
吳越的美食風格主要分為兩派。壹是在江蘇地區,菜品以甜軟為主,品嘗時會引發柔和的微風細雨,透出小橋流水般的柔春;其次,在浙江杭州紹興,菜品以鹹脆為主,品嘗時會吃出壹種嫩柳綠花般的詩情畫意。
總的來說,吳越在溫柔的水系下形成了自己溫柔、美好、醇厚、自然的風格,遠沒有黃河流域的豪放、大漠孤煙的豪放,也沒有長江流域的酸辣菜的刺激。
在此基礎上,松江菜逐漸形成了甜度適中、鹹脆適中、清淡適口的特色風味。
同時,人們在烹飪中註重燉、蒸、燜、煎、煮的結合,追求食材新鮮自然的“原汁原味”。所以菜品喜歡勾芡,但不油膩,骨頭脆嫩而不走樣。
這種飲食風格壹直延續到上海開埠,松江餐飲迎來了它的“第二次”轉折。
1883上海開埠後,上海作為壹個連接全國與外界的商埠,為了滿足五湖四海人們的口味需求,匯聚了16江蘇、無錫、南京、惠州等地方美食,被譽為“十六幫不鬧上海”。
此時,松江雖未納入上海版圖,但也深受外來文化的沖擊。漸漸地,松江菜的口味也越來越多樣化,從追求清淡到重調味,從喜歡鮮嫩白、鮮鹹適口,到喜歡“濃油紅醬”的甜鮮風味。
自20世紀50年代松江被轉移到上海以來,松江美食再次發生了巨大變化。
此時的松江菜,在保留和創新的同時,也受到了上海菜的沖擊。尤其是改革開放後,上海“海派融合菜”的發展更是蔚為壯觀,餐館遍布上海。
松江的很多廚師也向海派大廚取經,甚至邀請海派大廚來松江指導——於是海派美食因素被註入松江美食,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松江美食”。
總的來說,海派菜系的加入讓松江菜更加鮮嫩柔和,口味多樣,麻辣酸甜協調,註重入口的口感和層次感。同時,西式香料也被引入香料中。比如著名的“李派林果汁”就是在這個時候風靡上海的。
說了這麽多,松江美食到底有哪些?
01經典美食代表:四鰓鱸魚
四鰓鱸魚即松江鱸魚,產於松江西門外的秀葉橋下,為松江獨有。早在明代,松江鱸魚就與黃河鯉魚、長江鰣魚、太湖銀魚並稱“中國四大名魚”。
它的肉潔白如雪,有光澤,入口肥嫩可口,沒有刺,壹點腥味都沒有。最好的做法是蒸,不要太多“裝飾”。
根據《後漢書》?《左慈傳》記載,魏帝曹操有壹次大宴賓客,席間感嘆:“今日大聚會,雖有壹點準備,但不多,松江鱸魚耳。”
02家常菜代表:三絲蒓菜湯
通江江南菜壹般,松江菜也講究“四季分明,要及時吃”。初夏時節,最美味的“時令菜”莫過於三絲蒓菜湯。
這個湯整體顏色是青綠色的,有壹些白色和紅色的線條。原料多樣,都以“鮮”為主——薺菜、火腿絲、肉絲、雞絲只是主料,也會有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肉絲、筍絲。
而且湯吃起來滑嫩,嚼起來卻很脆。明明是最簡單的做菜方式,人家卻放不下碗和筷子!
03小吃代表:葉榭軟糕
葉榭軟糕是松江最著名的小吃之壹。其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的萬歷元年(1573)。
壹般人家賣的葉榭軟糕有三個品種:方糕、素糕、桂花白糖糕。人們會將松江出產的優質白米和糯米按95: 5的比例混合,放入水中浸泡七天。
然後將浸泡發酵後的大米曬幹,放入石臼中磨成粉末,過篩數次,再加入豆瓣醬、白糖等配料,最後放入模具中,放在爐子上蒸熟即可成型。
蒸軟餅外面是圓的,裏面是白色的。看起來很吸引人!口感軟糯,香甜宜人,伴有淡淡的米香。夏天,令人心曠神怡,心滿意足。
松江美食曾經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印象,如今卻鮮為人知。
我不想過多的哀嘆它的失落,畢竟不同的時代,人的選擇會不壹樣。
但我不得不為另壹件事感到惋惜,那就是很多松江菜的失傳。我們曾經在古人的記載中看到了它的宏偉,如今歷經幾代,經歷了時代的動蕩和名廚的去世,菜肴所剩無幾。
然而,已經發生的遺憾是無法彌補的,但我們今天仍然可以記錄和傳承已有的特色菜,這也是我們能給這位飽經風霜的朋友最好的禮物。
參考資料:
1.嘉慶松江府誌
2.松江,海派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源。文匯報
3.松江百科
#新星項目#
#在中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