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粽子的詩句
1、《六幺令·天中節》
宋代 蘇軾
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
譯文:粽子的葉子香氣撲鼻,香飄十裏,端起酒杯壹起對杯喝酒。
2、《乙卯重五詩》
宋 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
詩人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擴展資料:
《乙卯重五詩》寫作背景
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即端午節。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2. 有關贊美粽子的詩詞1、《端午》宋代詩人秦觀失
原文:粽團桃柳,盈門***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譯文:粽子、桃樹、柳樹,開門壹起喝酒,把菖蒲分發給每壹個人。
2、《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學家蘇軾
原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譯文:微微小汗濕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發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代 李隆基
原文: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譯文:穴枕好像通了靈氣壹樣,長長的絲絮像是能把人的命延續。四季花都開放,粽子的種類花樣多,味道獨特美味。
4、《重午王文輔送米食張雲卿送新酒來因成絕句》南北朝:鄒浩
原文:
水團粽子恰登門,白酒持來更滿樽。
節物人情總堪醉,況歸田裏已承恩。
譯文:登門拜訪恰好吃上了粽子,將白酒倒滿杯中。因為端午節的緣故總是喝醉,承蒙恩賜現在返回家中。
5、《偈壹百二十首 其四十壹》宋代:釋懷深
原文:
今日端午謝街坊,時節因緣要舉揚。
莫問腕頭纏百索,且將粽子吃沙糖。
譯文:今天是端午節的緣故所以去拜訪街坊鄰居,不要問我手腕上的百條絲線,只需要把粽子沾著砂糖吃。
3. 端午節有吃粽子的風俗朱熹的詩句沒有朱熹的詩句來描寫吃粽子的風俗。或許妳要找的是朱熹的《水調歌頭 隱括杜牧之齊山詩》,有提到重陽節。
《水調歌頭 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江水侵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壹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達。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壹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壹人。
4. 端午節有吃粽子的風俗朱熹的詩句沒有朱熹的詩句來描寫吃粽子的風俗。
或許妳要找的是朱熹的《水調歌頭 隱括杜牧之齊山詩》,有提到重陽節。《水調歌頭 隱括杜牧之齊山詩》年代: 宋 作者: 朱熹江水侵雲影,鴻雁欲南飛。
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壹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節,須酩酊,莫相達。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與問牛山客,何必獨沾衣。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壹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
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