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功效介紹,老中醫:對癥應用很重要。
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濟局方》,其方劑包括附子、人參(或黨參)、幹姜、白術、炙甘草。為溫陽散寒,益氣健脾之藥。
附子是中醫方劑中最重要的藥物之壹,屬於溫裏藥之首。很多人說附子有毒。的確,附子是烏頭塊莖上的附生根,故稱“烏頭”。附子的母根是中藥附子。附子和烏頭都含有壹種成分——烏頭堿,對周圍神經和循環系統有壹定毒性。所以壹般中醫使用附子時,更要慎重。壹是劑量,但壹般如果取湯劑,要熬1小時以上,再加其他藥物,而中成藥壹般采用熟附子。
附子性味辛、甘、熱。使用得當,有回陽救不良反應的作用。屬於性熱純陽之藥,既能補脾陽虛,又能補腎陽虛、心陽虛、附子。
方劑中的人參自古以來就是“補虛第壹藥”,氣血不足者可用人參補充。附子理中丸中,人參的主要功效有補氣、健脾、脾虛乏力、少食、便溏等。,人參有滋補作用。查閱了壹些文獻,個人對這個方中“人參”的理解也應該是“黨參”,功效和人參差不多,健脾健胃的功效更專。
幹姜也是壹味祛寒解表的重要藥物。幹姜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絡的功效,對腹痛、嘔吐、腹瀉有較好的療效。幹姜和附子的組合是中醫方劑中常見的組合。在陽虛的治療中,這兩種藥物組合相當常見。例如,“四逆湯”和“符江湯”都是經典方劑,具有兩種藥物功能。中醫有句話叫“附子能走不能守,幹姜能走能守”。附子與幹姜合用,可增強回陽之力,使功效持久,可提倡。
新版《本草》記載,白術味甘、辛,溫度可升可降,陽為陰,無毒。白術是健脾祛濕的良藥。它的主要功能是益氣健脾,促進消化。四藥歌說白術:白術味甘、苦、溫、無毒,能固表、止汗消谷,治痰濕胎動、脾虛泄瀉。
甘草也是壹種歷史悠久的中藥。它不僅在中國傳統醫學史上使用了很長時間,而且也被西方人使用。1820年,甘草被列入美國藥典。附子理中丸用的甘草是炙甘草,主要功能是補脾胃、益氣復脈,對脾胃虛弱、疲勞有療效。但現代研究發現,附子、幹姜、甘草的組方有壹定的協同作用,既能補益脾陽,又有強心的作用。
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附子理中丸藥性很強,屬於溫散寒之藥,是非常對癥的補脾腎陽虛之藥。如果是真的脾腎陽虛癥狀比較嚴重的朋友,經常出現胃脘冷痛、手腳不溫、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補益脾腎陽虛,壹般會有很好的療效。
但是現代人真的那麽容易“陽虛”嗎?真的不壹定。通常會造成“陽虛”,要麽是先天不足,要麽是久病不愈,要麽是身體衰老到壹定程度。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很好,吃大魚大肉通常不缺營養。對於中青年人來說,“陽虛”的概率真的很小。所以,在應用這種藥之前,除了對比以上癥狀外,最好先做好診斷,看看是否真的存在“脾腎陽虛”的問題,而且是比較嚴重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再用這種藥效果會好的。有些朋友有陽虛癥狀,其實還是藏著胃火。他們吃這個藥,陽虛不補,反而讓胃火動了,更難受。這就是藥物治療不對癥。
另外,陰虛內熱的朋友,高血壓的朋友,尤其是血壓控制不好的朋友,有心臟病的朋友,都不適合服用附子理中丸,要特別註意。如果服藥期間出現血壓升高、頭痛、心慌等癥狀,也應及時停藥。附子雖然毒性降低,但並非完全無毒。所以對於這種藥物,壹般不建議長期服用。需要多長時間?建議服用2周。如果有效但是效果不夠,那麽可以服用理中丸兩個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