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由來大概30個字。
-
每年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就是“臘月”的意思。臘月為什麽叫“臘月”?歷史學家指出,在中國古代,“臘”原本是壹種儀式,叫做“打臘”。商朝時,人們每年用獵獲的動物舉行春夏秋冬四大祭祀,祭祀祖先和天地之神。其中,冬祭規模最大,最為隆重。後來,冬季祭祀被稱為“臘祭”。因此,人們把十二月稱為“臘月”,舉行冬季節日的那壹天稱為“第十二天”。臘月沒有固定的日期。直到漢代才明確至日入冬後的第三個駐防日是“臘日”,不吃臘八粥,而是祭祀神靈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期,才把臘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以此祭拜祖先和天地之神,祈求豐收和好運。
眾所周知,臘八節最常見的習俗就是喝臘八粥。臘八粥的歷史壹直存在爭議,大致有以下幾種傳說:
1《佛家修行》說:
據說臘八粥來自印度。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數獨國王的兒子。他看到眾生身心俱苦,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放棄皇位出家。苦行六年,臘月初八菩提樹下成佛。這六年苦行,壹天只吃壹麻壹米。後人沒有忘記他的苦難,每年臘月初八吃粥留念。“臘八”成了“成佛日”。
2《司寇乳兒救佛》說:
這是流傳最廣、公認的說法。傳說佛祖釋迦牟尼離宮修行,苦修多年,壹無所獲。他想在河裏洗個澡清醒壹下頭腦,但洗完澡後,他太虛弱了,無法爬回岸邊。牧羊人蘇葉達(意為身體健康)把他拉上岸,給他壹碗米飯栗子煮成的粥。吃完飯後,佛陀精神飽滿,來到菩提樹下醒來。這壹天恰好是臘月初八。佛教弟子視粥為良藥。每年,寺廟都會在臘八節給佛教徒提供粥,並把它送給全世界。受此影響,臘八吃粥的民俗逐漸在中國形成。
3《秦長城建築》說:
傳說秦修建長城時,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上,卻不得不靠家人送飯。有些人因為家遠或者窮,不能及時送飯。有壹年臘八那天,民工把飯吃完了。大家搜遍了食物袋,集齊了豆子、大米等各種食物,吃了壹鍋粥,但最終還是餓死了。為了悼念這些農民工,每年到了臘八都要吃臘八粥。
4《保沃悔悟》說:
傳說有壹個叫保沃的人懶惰貪玩,過著奢華的生活。他很快就毀了父母留下的家產。臘月初八,別人開始準備年貨,他的糧倉卻見底了。看著淚眼婆娑的媳婦拉華,保沃羞愧難當。鄰居們聽說主人壹碗飯,西壹碗豆,就拿來了各種菜。蠟花把村民送來的糧食和蔬菜合在壹起,煮了壹鍋粥,解決了暫時的困難。從那以後,保沃不僅努力工作,而且生活節儉,很快就變得富有了。為了讓保沃永遠記住這個教訓,拉花每年都煮臘八粥。為了用保沃的故事教育他們的孩子,人們也在這壹天吃臘八粥,這逐漸成為壹種習俗。
5“張家的敗家子”說
民間有個故事,說壹個富人晚年有個兒子,對他極其寵愛。就在老兩口去世後,這個男孩揮霍了他的家庭,很快就成了壹個窮人。臘八那天,北風呼嘯,小張饑寒交迫。他把家裏所有的糧庫都掃了壹遍,煮了壹鍋粥,可是粥沒煮好,人就凍死餓死了。以後人們會在臘八裏弄些雜糧豆子煮粥,以警示後人凡事不可奢侈,否則連粥都吃不上。
不要低估臘八節,它是壹個承前啟後的節日。它的到來標誌著中國傳統春節的正式開始。民謠說:“臘八,臘八,孩子要槍,姑娘要花。”從這壹天起,人們開始購買年貨,迎接壹年壹度的春節。還有壹首民謠說:“老太太,別難過,過了臘八就過年了。臘八粥,喝幾天,給拉拉打氣二十三。。。。。。"臘八到了,春節還會遠嗎?換句話說,以冬節為序幕,以臘八為標誌,辛苦了壹年的中國人開始進入壹年中最舒適安逸的時候,漢族的狂歡月即將開始。
傳統臘八節的主要民俗
①喝臘八粥
說起臘八節,不能不說,喝臘八粥是節日裏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習俗。臘八粥,又叫七寶五味粥,古代用赤小豆和糯米煮成,後來用料逐漸增多。南宋人精心編寫《武林舊事》說:“用核桃、松子、奶菇、柿子菇、柿子栗子煮粥,叫臘八粥。”至今,我國許多地區的人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用料不同,常用糯米、紅豆、大棗、栗子、花生、銀杏、蓮子、百合等熬制甜粥。還有桂圓、龍眼肉、蜜餞,相當於炒菜。其他材料可謂應有盡有。
按照古代的習俗,人們從臘月初七晚上開始淘米、淘料,然後把鍋放在大火上,用小火慢慢煮,直到第二天早上。臘八粥做好之後,要先祭神祭祖,然後分發給親朋好友,最後壹家人壹起吃臘八粥。
壹篇文章描述了過去制作臘八粥的過程和臘八節的場景:“中國的臘八粥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精致,混在白米飯裏的物品很多,有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子、桂圓、榛子、葡萄、銀杏、菱角、苔蘚、玫瑰、紅豆、花生,總共不下二十種。臘月初七的晚上,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淘米、泡果、削皮、去核、小心采摘,然後半夜開始煮,再用小火燉,直到第二天早上,臘八粥煮好了。更精致的人要先把水果雕刻成人形、動物、圖案,然後放在鍋裏煮。比較有特色的是在臘八粥裏放了水果獅子。水果獅子是由幾種水果做成的獅子,以去皮曬幹的脆棗為獅身,半個核桃仁為獅頭,桃仁為獅足,甜杏仁為獅尾。然後用糖把它們粘在壹起,放進粥碗裏,就像小獅子壹樣。如果碗大壹點,可以放兩只獅子或者四只小獅子。更精致的,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餅等各種顏色的食物,揉成八仙、壽星、羅漢等塑像。這種裝飾性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大寺廟的祭壇上才能看到。臘八粥煮好後,要先祭神,祭祖。之後要給親戚朋友,中午之前壹定要發出去。最後是全家人壹起吃。吃剩的臘八粥,吃了幾天就保存下來,是個好兆頭,說明年年有余。如果把粥給窮人,那就更是給自己了。”
②其他飲食習俗
豆腐:是安徽省乾縣的民間特產。春節前夕的臘八前後,乾縣家家戶戶都要曬豆腐幹。人們把這種自然曬幹的豆腐稱為“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腌制臘八蒜是中國北方的習俗,尤其是北方。顧名思義,大蒜是在臘月初八釀造的。其實材料很簡單,就是醋和蒜瓣。方法也極其簡單。把剝好的蒜瓣放在可以密封的容器裏,比如罐子或者瓶子,然後倒入醋,封好口,放在冷的地方。慢慢的,醋泡過的大蒜會變綠,最後會全身變綠,像翡翠碧玉壹樣。
臘八面:在中國北方壹些很少或不產大米的地方,人們吃臘八面而不是臘八粥。第二天,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會吃臘八面。
熬“五豆”:有的地方把臘八熬的粥叫做“五豆”而不是“臘八粥”,有的是臘八當天熬的,有的是臘月初五熬的,有的是“麻雀頭”用面粉捏成的,和米、豆壹起熬。據說臘八人吃“麻雀頭”,麻雀頭疼,來年不會危害莊稼。這種煮出來的“五豆”,不僅是為了吃,也是為了給親戚鄰居吃。每天吃的時候加熱壹起吃,壹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壹年多。
還有壹個關於煮五豆的民間傳說。相傳在宋朝,歐陽修還沒執政的時候,他以賣文章為生。我遇到過壹個姓李的女的,外國籍會員,靠浮色選老公。歐陽修彩票中獎後,李先生嫌貧愛富,把女兒趕出家門。李小姐是壹個忠誠的女人,發誓要與歐陽修壹生壹世,終成眷屬。從此,歐陽修把賣文章的錢給了妻子。他的妻子節儉節儉。每天早上只吃豆粥,有困難的時候老婆就把平日裏攢的錢拿出來給歐陽修當路費。歐陽修問銀子哪來的,妻子說是吃豆粥攢的。後來歐陽修,要當狀元,做了大官,帶著老婆赴任。他老婆怕他當了大官忘了基本,就在臘月初五給他煮了五種豆的粥。歐陽修嘗了嘗,連說:“太難吃了!齷齪!”妻子繼續講述她過去的苦難經歷。歐陽修對妻子印象深刻。他給家人定了壹個規矩,每年臘月初五吃豆粥。傳到民間就形成了煮五豆的習俗。
民謠日:綠豆青,不忘苦;別忘了在黃豆黃上做文章;豇豆,別忘了蔬菜湯;蠶豆蠶,夜不忘寒;豆豆,當官不貪。
因為臘月初五離初八很近,當地人把水煮五豆和臘八粥混為壹談,稱之為臘八粥。其實五豆和臘八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③其他習俗
中原有用臘八粥餵棗樹的習俗。用刀斧切開棗樹的樹皮,將臘八粥糊入斧痕,稱為餵棗樹。這樣,棗樹就能在來年結出更多的果實。民間有句話叫“砍壹斧得五石,砍壹刀得十分。”它表明了人們盼望豐收的願望。
有些地方,臘月初七晚上,家家戶戶都要給孩子“凍冰”。在壹碗清水中,大人用胡蘿蔔和白蘿蔔雕出各種花,放在室外窗臺上,用香菜當綠葉。第二天壹早,如果碗裏的冰結冰了,就預示著來年小麥豐收。然後把冰塊從碗裏倒出來。它們五顏六色,晶瑩剔透,美不勝收。孩子們每人壹塊,邊玩邊吸。據說,清晨,壹些農民壹起床就去河邊、池塘邊結冰,把冰倒回自己的地裏或糞堆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表達勞動人民豐收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