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棉花價格漲至高位 短期或需回調蓄力

棉花價格漲至高位 短期或需回調蓄力

導語

自2020年3月份以來,棉花價格反彈幅度已超50%。隨著紡織品服裝需求邊際增速放緩,原料價格推動型上漲傳導受阻,棉花或將以時間換空間,回調蓄力並等待產銷旺季到來。

6月份以來棉花價格進入加速上漲階段,並於8月16日突破前高,其中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創下3年以來高位,直逼2018年6月份最高價19250元/噸,美棉主力也直逼2021年2月份高價95.6美分/磅。然而,當前下遊市場處於淡季,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下遊企業接單困難,部分織造、印染企業因虧損而限產。宏觀經濟指標也出現拐點跡象,大宗商品通脹的高點已現,經濟將逐季放緩。

紡織業增加值增速放緩且不及平均水平

根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4%(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2019年同期增長11.5%,兩年平均增長5.6%。從環比看,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3%;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4%,兩年平均增長6.7%。具體到紡織業來看,7月份紡織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0%,1-7月紡織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

近幾年國內紡織業增加值增速與工業增加值增速變化趨勢較為壹致,二者相關系數為0.79。從二者走勢圖可以看出,2020年紡織業與整體工業同步穩步恢復。但進入2021年以來,整體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開低走,其中紡織業增速較整體工業增加值增速平均落後8.54個百分點。

內消服裝類恢復較好,但今年增速回落明顯

從消費端來看,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34925億元,同比增長8.5%;比2019年7月份增長7.2%,兩年平均增速為3.6%。其中,除 汽車 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1578億元,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7月份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6.4%。

1-7月份,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246829億元,同比增長20.7%,兩年平均增速為4.3%。其中,除 汽車 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221631億元,增長20.2%。

具體到紡織品服裝領域,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消費零售額相關系數0.85,相關程度較高。7月份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消費945億元,同比增長7.5%;1-7月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消費7673億元,同比增長29.8%。疫情後服裝類國內消費恢復較好,但今年增速從3月份的69.1%下降至7月份的7.5%,降幅高達61.6%,且部分領域出現消費降級現象。

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速由升轉降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7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683.5億美元,同比增長7.7%(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0.9%),增速較上半年下降4.4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出口802.5億美元,同比下降10.8%(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17.9%);服裝出口881.0億美元,同比增長32.9%(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22.2%)。

7月當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全球出口282.7億美元,同比下降9.5%(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18.1%)。其中,紡織品出口117.0億美元,同比下降26.7%(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33.6%),但較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長了8.6%。7月我國服裝出口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當月出口額為165.8億美元,同比增長8.3%(以人民幣計同比下降2.0%),環比增長9.4%。

隨著疫情好轉,中國醫療用品出口快速下降,傳統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增速仍保持單月正增長,但海運費和原材料價格上漲蠶食企業利潤。據卓創資訊調研,部分產業鏈較全的紡織企業表示,雖然市場不缺訂單,但原料及海運費價格持續上漲,訂單加工利潤微薄,企業開始有選擇性地接單和生產,因訂單下降明顯,部分企業下屬紗廠和布廠轉產差異化產品,染廠部分停臺,縫制廠也有不同程度限產。

紡織服裝行業具有明顯的銷售周期。海關數據顯示,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壹年內存在兩個高峰,分別對應春夏裝及秋冬裝的出口高峰。相對應,服裝生產的前端環節,如紡紗、織布、印染等,也存在明顯的周期特征,時間相對提前。當前市場正處傳統需求淡季,棉紡企業對原料普遍隨用隨采,部分企業翹首等待9、10月份訂單放量。

短期棉花價格或將回調蓄力

綜上所述,當下內外棉價格均至高位,但產業鏈傳導不暢,紗布價格跟漲吃力,紡織產業鏈終端累庫、限產情況再現。宏觀面來看,中國在面臨高溫、暴雨以及部分地區局部散發的狀況,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且受基數影響,全年來看主要經濟增速可能會呈現前高後低的狀況。美國失業率下降明顯,在高通脹壓力下,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加之國際原油價格高位回落,短期謹防產業鏈負反饋引發棉花價格沖高回落。從更長周期來看,當下棉花正處於牛市,9、10月份需求旺季疊加新花搶收預期較強,棉花價格淡季適當回調蓄力之後,未來期現配合上漲幅度可能更為可觀。

本文源自卓創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