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時期的名臣有哪些?
狄,太原第市人。早年歷任汴州刺史、並州刺史、大理寺刺史、謀士、杜摯大夫、寧州刺史、東關侍郎、文昌刺史、禹州刺史、福州刺史、螺洲司馬。他以不畏權貴而聞名。
第二年(691)九月神拜丞相,任地方官侍郎、平章官。然而僅僅過了四個月,他就被壹個殘暴的官員和壹個忠臣誣陷謀反,篡位入獄。平反後被貶為彭澤縣令。
潁州之亂時復職,沈工元年(697年)又以欒臺侍郎、平章大臣的身份再訪,並做了演講。在得罪嚴之後,她敦促武則天重新建立廬陵王為太子,使唐朝得以延續。
2.婁德義(630-699),鄭州武元(今河南原陽縣)人,唐朝宰相,名將。樓先生出身秀才,在江都做縣尉起家,後移監禦史。應征入伍,西征西藏,立下戰功,授殿中欽差顧問、河源軍司馬,主持墾荒,遷薩金戈將軍、豐州總督。
長壽元年(692年),樓先生返朝,任夏關侍郎、童平章,兼河源等軍營使、刑部尚書。征討吐蕃失敗,貶為原州司馬。到長天萬歲二年(697年),再次拜相,遷受辭,出任隴右諸軍節度使。
3.許(592-672),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晏族。唐朝宰相,隋朝禮部侍郎許之子,東晉名人的後代。生於許氏,列文人,文學名小。隋大業年中進士,後任書輔。其父許被殺後,投奔瓦崗軍,被李密任命為檔案室。
李密戰敗後,去唐朝補連州。秦王李世民請他為秦政學士。貞觀八年(634),任執筆兼監修國史,不久移任中書舍人。貞觀十年(636),貶官,任洪州刺史司馬。後任黃門侍郎、校右公子、校部部長。
其間參與撰寫《武德實錄》、《貞觀實錄》,故封為高陽縣公。在唐太宗征服高句麗期間,許因能正確起草詔書而深得唐太宗賞識。岑文本死後,他擔任了官學的助理秘書。貞觀二十壹年(647年),增尹大夫陸。李治即位後,任命郁誌寧為禮部尚書。
4.魏袁鐘(?~ 707),原名韋真宰,生於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唐朝宰相。我是大壹新生,學的是兵法,在廟裏拜欽差大臣拜膩了。
他先後在高宗、武侯、中宗三個朝代擔任過兩次宰相,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很有才能。從徐敬業揚州之亂開始,他對貞觀統治向開元盛世的平穩過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唐代宰相之壹。晚年,武則天遭到張昌宗和張易之的陷害,被貶為高級縣尉。
唐中宗復位,拜右仆,兼任光祿大臣和大夫,並封齊桓公隨波逐流,不再聲張。太子李忠軍因參與反對侯偉和殺害吳三思,被免去武川縣尉壹職。
5.李義府(614-666),潁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唐朝宰相。李義府早年被舉薦入仕,歷任禮儀官、禦史、太子舍人、中書舍人。
他是唐高宗東宮的官員。因為他迎合皇帝,建議廢王,被拜為丞相。他被授予侍郎任中書和童仲舒的官銜,成為武則天的心腹。後來成為覺光平郡侯。
李義府任丞相期間,朋友圈很廣,賣官鬻爵,權力很大,多次非法出行。後來升任刺史,做了河間縣令。他出身卑微,雖然做了宰相,但還是不被允許加入讀書人的行列。於是,他要求重修《族譜》,主張無論家世如何,凡五品以上者,都要加入士行列。隆碩三年(663年),李義府因請術士看氣,被發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