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小學生科普知識(附答案)

小學生科普知識(附答案)

壹、什麽是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質量安全是指食品質量保證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程度。包括三個方面:

壹是食品汙染引發的質量安全問題。例如:生物汙染、化學汙染、物理汙染等。

二是食品行業技術發展帶來的質量安全問題。如: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劑、媒介、輻射食品、轉基因食品等。

三是濫用食品標簽。例子:偽造食品標簽、缺少警示說明、虛假標註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標簽(進口食品)。

二、什麽是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

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是指為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生產者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允許符合規定條件的產品生產銷售的行政監管制度。它是壹種行政許可制度。制度建立的原則是事前保障與事後監管相結合,政府監管與企業自律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它主要包括三個基本內容:

1.食品生產企業必備條件審查制度:在我國境內加工銷售食品的企業,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的必備條件,並按規定程序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後,方可生產食品;

2.強制檢驗的提法: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履行法定義務,產品經檢驗合格後方可銷售;

3.食品質量安全標誌制度:經檢驗合格出廠銷售的食品,必須印有(貼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即“QS”標誌。

3.目前有哪些食品必須標註QS標誌?

第壹批必須標註QS的食品***5類是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和醋。

第二批必須標註QS標誌的食品分為10類,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調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餅幹、罐頭、冷凍飲品、膨化食品和速凍米及面制品。

第三批必須標註QS的食品分為13類,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葉、酒及果酒、啤酒、黃酒、泡菜、蜜餞、炒貨、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產品、澱粉及澱粉制品。

四、如何辨別假冒偽劣食品?

假貨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很難認出它。《預防假冒偽劣食品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於記憶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加強食品安全自我預防,使假冒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謹防“七字法”:即謹防“亮、白、反、長、散、低、小”。

謹防“花花綠綠”。當心顏色過於鮮艷的食物。比如,目前市場上的草莓像蠟果壹樣又大又紅又亮,鹹菜是明黃色的,很誘人,瓶裝的蕨菜是亮綠色的,不掉色。小心點。添加色素有問題嗎?

第二,謹防“白”。所有食物都是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物質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長的食物。儲存在3℃的包裝好的熟肉禽制品經過巴氏殺菌,保質期通常為7-30天。

四防“反擊”。是食物阻止了不自然的生長。吃多了可能對身體有影響。

五防“小”。謹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些企業的食品抽檢平均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出現在這些企業中。

六防“低”。“低”是指價格明顯低於壹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過低的食品大多是“貓膩”。

七防“散”。散裝就是散裝食品,市場上賣的壹些散裝豆制品、熟食、鹹菜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如何識別食品標簽

(壹)、普通食品

1.必須標註的內容:

食品標簽必須按照食品標簽通用標準正確標註。包括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固體含量、生產廠家和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和貯存指南、質量等級、產品標準號、保質期等。

2、標簽內容齊全,標簽內容完整、規範、真實。

3、保質期和保質期限的區別

保質期是指最佳食用期限,在標簽規定的條件下保持食品衛生質量和營養的期限。在此期間,食品完全適合銷售,符合標簽內容和產品標準規定的衛生質量;過了這個時期,食物在壹定時間內還是可以吃的。保質期是指建議的最終食用期限,以及食品在標簽規定的條件下可以食用的最終日期;過了這段時間,產品的質量可能會發生變化,食品不再適合銷售和消費。

(2)特殊營養食品的標簽

1,名稱:指通過改變食物中天然營養素的組成和含量比例,滿足某些特殊人群營養需求的食品。主要包括嬰幼兒食品、營養強化食品、營養調節食品(如低糖、低鈉、低蛋白食品)。

2.特別規定:除壹般項目外,還必須標註產品在保質期內的保證熱量值和營養成分含量。

3.不得標註的內容包括:具有預防或者治療某種疾病的功能:延年益壽、延年益壽、白發轉黑發、防治癌癥或者其他類似用語:食品名稱前後冠以藥品名稱,或者藥品圖形、名稱暗示療效、保健功能或者其他類似功能。

(3)、保健食品標簽

1.內容:經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並獲得國家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保健食品,其標簽和說明書必須註明包括保健功能、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適宜食用量、貯存方法、功能性成分名稱和含量(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能明確功效的,必須註明與保健功能相關的原料名稱)、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保健食品標誌及相關標準或內容等內容。

2.保健功能宣傳:只能在批準的保健食品範圍內或食品標簽上標註的範圍內進行宣傳,不得隨意誇大保健功能。

3.特別規定:標簽中不得有暗示疾病可以治愈的宣傳和治療功能;嚴禁利用封建迷信宣傳保健食品。

學校部門

(壹)、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推薦了食品安全生產的五條“黃金法則”:

1保持清潔勤洗手——進食前洗手,經常在食物準備和加工過程中洗手,排便後洗手;對所有用於準備食物的場所、設備和餐具進行清洗和消毒;避免昆蟲、老鼠等動物進入廚房,接近食物。

2生熟的肉、禽、蛋、海鮮應與其他食物分開;生、熟食品的餐具、工具、用具要分開;避免交叉汙染。

3徹底煮熟的食物要煮透煮透,中心溫度要在85度以上,尤其是肉、禽、蛋、海鮮;徹底加熱煮熟的食物。

4將食物保存在安全的溫度下。熟食要放在冰箱裏保存,不能長時間存放。熟食、涼菜制作完成後在室溫下存放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冷凍食品不宜在室溫下解凍;

5使用安全的水,原料和食品用水要安全;選擇衛生安全的餐具;選擇衛生安全的紙巾;水果、蔬菜生吃要清洗消毒;螃蟹、烏龜和鰻魚應該被生吃。

(2)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汙染

1,食品汙染包括細菌、寄生蟲、真菌及其毒素、農藥和殺蟲劑、工業有毒有害物質和放射性物質,以及各種致癌物質。

2.由食物汙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廣泛的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1983年召開的食品安全在衛生發展中的作用會議指出,僅在發展中國家(不包括中國)1980,就有超過654380億五歲以下兒童患有急性腹瀉,其中有500萬。大多數急性腹瀉疾病是由被微生物汙染的食物引起的。如果再加上其他食源性疾病,如肉毒桿菌中毒、傷寒、寄生蟲和食物中化學汙染物的慢性危害,再加上急性腹瀉,其發病人數之多,食品汙染對人體機能和健康的危害之大,令人觸目驚心,觸目驚心。

即使在發達和高度工業化的國家,雖然食源性疾病的死亡率很低,但仍然是壹個重要的原因。隨著對加工食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世界範圍內的食源性疾病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全球每年約有6543.8+0.5億例食源性腹瀉,其中約70%由微生物汙染引起。美國目前每年約有7600萬例食源性疾病,平均每年約有5000人死於食源性病原體。

由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腸毒素中毒在發展中國家最為常見。而大多數人的營養狀況普遍較差,使得這些疾病比發達國家嚴重得多。發展中國家已經從傳統的小農經濟或家庭式食品生產轉變為大型商業食品供應企業,零售和街頭食品攤販可能加劇了食源性疾病的問題。

3.食物中毒是指攝入含有生物、化學有毒有害物質的食物或以有毒有害物質為食物後,發生的不具傳染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點:(1)毒物潛伏期短。在集體暴發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多人同時發布或短時間內相繼有,短時間內達到高峰。(2)患者中毒癥狀大致相同。(3)發病與食用壹些中毒食物有關。吃這種有毒食物的人大多會生病,不吃這種有毒食物的人不會生病。壹般發病範圍與該中毒食物的分布區域壹致。停止食用這種有毒食物後,發病很快就會停止。(4)食物中毒患者不直接傳染給健康人。

食物中毒的分類:根據中毒的食物,食物中毒可分為五類:(1)細菌性食物中毒(2)真菌性食物中毒(3)動物性食物中毒(4)植物性食物中毒(5)化學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食物中毒:包括由細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不易被發現,但當微生物繁殖數量增加到壹定數量達到致病菌數量或產生毒素時,就會發生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因食用大量活菌或細菌毒素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最常見的食物中毒類型。最常見的食物中毒是由葡萄球菌、腸球菌、李斯特菌、沙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副溶血性弧菌、蠟樣芽孢桿菌和肉毒桿菌引起的。

病毒性食物中毒:是攝入帶有病毒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有害,食用前應充分加熱。

真菌球菌:真菌多為黴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黴變甘蔗中毒和赤黴病小麥中毒較為常見。

植物食物中毒:誤食有毒植物的花、果實、種子是常有的事。如因食用毒蘑菇、發芽的土豆、蕓豆、苦杏仁、鐵杉、蓖麻子而中毒。

有毒動物中毒:我們生活中容易誤食的壹些有毒動物中毒。動物體內含有的壹些天然毒素只存在於動物的局部器官、組織或分泌物中。常見的有河豚、泥螺、鮑魚。

化學性食物中毒:常見的有鉛、砷、汞、有機磷和亞硝酸鹽中毒,還有酸敗油中毒。

社區部分

讓家庭籃子安全有保障。

1,糧食安全

大米:消費者購買大米時,應選擇大型超市、糧油專賣店等正規銷售點購買大米。買的時候先看米粒的形狀是否飽滿,顏色是否珍珠白,有沒有異味,用手使勁搓會有油。在國內十幾個省市的糧油批發市場,出現了壹種叫“民工糧”的大米,其實就是壹種陳化糧(陳化米、黃粒米)。這種大米顏色黃,價格低。這種大米在儲存時間過長、高溫高濕、發黴變質過程中會產生黃曲黴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化學致癌物,尤其會引起肝癌。

面粉:目前我國面粉質量不容樂觀,市場上面粉增白劑濫用非常嚴重。我國近幾年的面粉抽檢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的產品存在增白劑嚴重超標的問題。面粉增白劑是人工合成的非營養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以下兩種增白劑對人體傷害最大。

過氧化苯甲酰:目前面粉中最常用的增白劑——它是壹種強氧化劑,能破壞面粉中的維生素A、E等營養成分。長期食用會對肝臟造成損害,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嚴格禁止的。

“吊白塊”:近年來,不少不法生產者在面粉等食品中非法添加“吊白塊”進行增白,嚴重危害消費者健康。什麽是美白?化學名為:甲醛次硫酸氫鈉,高溫下還原性強,有漂白作用。其水溶液在60℃以上開始分解為有毒有害物質,在120℃以下開始分解為甲醛、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吊白塊”不是食品添加劑,而是在印染行業用作拔染劑。這些有害氣體會導致頭痛、疲勞、食欲不振,嚴重時甚至會引發鼻咽癌等癌癥。研究表明,口服甲醛10-20 ml,吸入硫化氫氣體可導致人死亡。國際癌癥研究組織(IARC)指出,長期接觸甲醛的人患鼻腔或鼻咽腫瘤的機會明顯增加。2002年6月5日至10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實施了《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吊白塊”的規定》。

2.蔬菜的安全性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之壹。近年來,蔬菜的安全性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正是由於蔬菜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的特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註意,壹旦發生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特別是農藥殘留和汙染問題,近年來日益突出。每年都有很多因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而導致中毒的事件,甚至導致死亡。

農藥汙染:壹般來說,葉類蔬菜容易出現農藥殘留超標,如小白菜、大白菜、韭菜、油菜、空心菜等。而瓜果、辣椒、番茄、豆類和大蒜、洋蔥、土豆、冬瓜、洋蔥受農藥汙染相對較少。蔬菜上粘的農藥主要是有機磷農藥。平時洗菜時,可以先用清水浸泡3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幹凈,如此反復3-5次。基本上可以去除大部分殘留農藥。可以用果蔬洗潔精、鹽水、熱水清洗,用軟刷刷幹凈,去皮。

3.食用油消費者在購買食用油時最好購買色拉油和高級食用油,也就是新標準中的壹級油和二級油。這種油煙高點,可以減少廚房的油煙汙染。註意食用油顏色越淺,透明度越高,沒有沈澱。食用油的保質期壹般是壹年。目前市場上的油品,尤其是知名品牌的衛生質量相對可靠,而散裝油的衛生安全隱患較多。

4.肉類的安全性消費者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肉類,註意肉類的標簽和密封,並查看肉類的表皮,以表明沒有紅斑。如果有紅斑,可能是變質腐肉。瘦肉有均勻的紅色光澤,肥肉有白色。用手指按壓肉的表面後,凹進去的很快恢復原狀為好肉,用手稍幹或稍濕就是好肉。

5.水產品安全目前,我國水產品引發的壹系列問題主要有,出口產品抗生素超標,不法分子對水產品進行增重、漂白或著色保鮮,使用防腐劑、漂白劑、著色劑等。擅自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甚至用甲醛浸泡等有毒有害藥物處理水產品,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造成極大危害。

魚:註意眼睛明亮透明,眼球突出,鰓緊密,鰓呈粉紅色或紅色,無粘液和汙垢,鱗片光亮整齊,魚體平直,腹部飽滿,無浮腫,魚肉堅實有彈性。如何鑒別農藥中毒的魚?這種魚有煤油、氨水和大蒜的味道。魚的顏色是紫紅色和深褐色,蒼蠅很少咬它。

蝦:選購時註意蝦的質量。質量好的蝦頭和身體連接緊密,殼和肉緊密結合,蝦肉有彈性,有光澤。

螃蟹:質量好的螃蟹有光澤,蟹身相當堅硬,提起來感覺很重。

6.豆漿和四季豆的安全性豆漿和四季豆含有皂角苷的天然毒素,需要高溫加熱才能被破壞。如果加熱不徹底,會引起食物中毒。吃豆漿的時候要煮10分鐘以上。加工烹調四季豆要充分加熱煮熟。

7.謹防非食品原料用工業酒精、香精勾兌假酒導致甲醇中毒;誤將工業鹽和亞硝酸鹽當作鹽使用引起中毒;誤用桐油作為食用油引起的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