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關於yahoo!的興衰

關於yahoo!的興衰

楊致遠:十年玩出的YAHOO酋長

“僅僅是在10年時間裏,互聯網已經改變了網民處理所有事情的方式,這是壹種非凡的美妙體驗。自始至終,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我們並不僅僅局限於此——我們希望能夠幫助每壹個人去發現,去實踐更多、分享更多、交流更多。”

繼王安之後,誰是最令華爾街分析師興奮的華人?如果非要挑出壹個,那這個人就是楊致遠(JerryYang)——雅虎的酋長(ChiefYAHOO!)。

1978年,年僅10歲的楊致遠和弟弟KenYang牽著媽媽的衣角移民美國的時候,還是壹個羞澀的小男孩。只是由於2歲就失去父親,楊致遠比同齡的孩子看上去更成熟、穩重壹些,但是見過他的人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他28歲的時候就能夠成為納斯達克的奇跡。

華爾街從不缺少奇跡!

玩出的YAHOO!

雅虎是楊致遠和好友費羅(DavidFilo)玩出來的。

10歲之前,楊致遠在臺灣度過了童年。在他兩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母親是壹位英語和戲劇教授,獨自撫養著楊致遠和弟弟KenYang。楊致遠的姨母當時住在美國,為了孩子的教育和將來的發展,全家搬到了美國,定居於加州的聖何塞。

少年時代的楊致遠,進入了美國的主流文化,性格變得逐漸開朗。

楊致遠學習很努力,1990年考入斯坦福大學。他喜歡工科課程的嚴格性,並且深受“矽谷”的影響。盡管學校課程很緊,楊致遠還是參加了許多社會活動,無意中鍛煉了他的社交能力,為日後獨當壹面,駕馭壹家轟轟烈烈的媒體公司奠定了基礎。另外,楊致遠還選修了經濟類課程,他當時的想法是如果將來辦公司,這些可能會派上用處。

楊致遠用了4年時間讀完本科和碩士,在讀博士時認識了費羅。在學習、工作和後來的創業過程中他們成為至交。

楊致遠性格外向,喜歡交際;而費羅則是壹個內向的人,從來不願接受記者的采訪,他只對技術感興趣。楊致遠說,他與費羅是最佳組合,“在商業意義上很難再找到比我們更好的互補型搭檔了,我們彼此能相互體諒,雖說天性很固執,但在關鍵時刻能夠彼此理解,表現得壹點也不固執”。他們對世界、事理和技術均有著相似的看法,他們甚至有***同的博士生導師,並且費羅就住他隔壁的宿舍。

面臨畢業的時候,楊致遠和費羅都為學習需要查找大量資料。“其實,我們當初的主意是個很平常的創意,就是在網上把壹大堆網站收集起來,做壹個搜索器,方便人家去找,去搜索。”

楊致遠和費羅將他們的軟件起名為“Jerrr萬維網指南”。1994年秋季,它的訪問量已首次突破100萬人次。1995年,楊致遠和費勒根據斯威福特所著的《格列佛遊記》中的野獸將其站名取名為雅虎(YAHOO!)。

對於創業,楊致遠認為就是起源於這樣壹個很簡單的想法,其實現在誰都可以想到。但是,那是在1994年產生這樣的想法,然後碰到壹個願意進行風險投資的人,拿出100萬美元來做這個投入,然後再想辦法去賺錢,就不是太容易了。

但是,雅虎確實趕上了互聯網的好時候,1995年成立的公司,1996年的收入就達到1800萬美元,並於這壹年成功上市。

不做CEO

與王安電腦的創始人王安對企業絕對的控制欲和權謀管理文化不同,楊致遠和他的夥伴從壹開始就把雅虎打造成了壹家非常開放的公司。

1995年4月,在SequoiuCapital的資助下,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資產約400萬美元。同時SequoiaCapital還找來了壹位合適的總經理人選——蒂姆·庫格,也是斯坦福的校友。於是,雅虎由庫格來負責管理事務,費羅和楊致遠就可以專註於研究工作。後來費羅負責技術開發,楊致遠負責對外公關。

當然,雅虎最具價值的還是楊致遠和費羅。楊致遠比較外向,時常沈湎於過去。費羅正好相反,很內向,總是盡量婉拒記者的采訪。

1995年秋,雅虎不得不展開第二輪投資戰,此前雖有不少廣告收入,但轉化為現金的數量極有限。這時日本的壹家大財團Softbank開始向雅虎投資,這使楊致遠的公司走向了新階段。

Softbank是通過紅杉公司認識雅虎的。楊致遠得知Softbank要投資非常激動,這正是在日本創建日本本土雅虎的最佳時機。

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雖然它的兩大對手Lycos、Excite已搶先上市,但這壹天仍被評為“華爾街盛事”。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價13美元。但交易狂熱,平均每小時轉手6次之多,壹度飆升至43美元,最終以33美元收盤。雅虎市場價值達到8.5億美元,是SequoiaCapital投資時的200倍。

“當我們創業時,就知道我們兩人中誰也不會當CEO,我們知道兩人誰也不會聽對方的,因此我們得有第三方來仲裁。”他們準備找壹個職業CEO。有人敲門了,但他說:“我上任的第壹件事就是改掉名字。”兩人壹聽,馬上開門送客。如今,他們兩人都是“YAHOO酋長”。

十年之路

美國東部時間2005年3月2日,雅虎迎來了10周歲生日。作為在全球範圍內舉辦的慶祝活動之壹,雅虎公司創始人楊致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特裏·塞梅爾(TerrySemel)以及費羅等管理團隊上午出席了納斯達克股市的開市儀式,並壹起敲響了交易鐘。

回顧往昔,雅虎公司從壹個壹開始只是懷著使互聯網世界更具秩序的簡單想法、曾棲身於斯坦福大學壹輛拖車中的小公司,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如今已經成長為壹個全球公認的互聯網知名品牌,在全世界有著超過3.45億的忠實用戶。

在這10年中雅虎從互聯網的巔峰到低谷,但壹直堅持了下來。過去的10年中,有很多遠勝於雅虎的互聯網公司銷聲匿跡,如網景、Infosys……

楊致遠說:“僅僅是在10年時間裏,互聯網已經改變了網民處理所有事情的方式,這是壹種非凡的美妙體驗。自始至終,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我們並不僅僅局限於此——我們希望能夠幫助每壹個人去發現,去實踐更多、分享更多、交流更多。”

作為雅虎10周年生日慶典的壹部分,雅虎還推出了《雅虎網絡回顧展》專門網站。該網站通過99個目錄、講述互聯網在過去10年中發展的重大故事。這些目錄將囊括每壹個或偉大、或微小的互聯網發展瞬間,以此作為壹個整體來慶祝這壹媒體和產業,以及雅虎自身過去偉大的10年。

這些目錄的每壹單元都有壹個自由交流論壇。在這裏,雅虎的用戶可以彼此間和與雅虎進行交流,來分享各自的記憶和觀點。第100個目錄模塊將留給雅虎用戶,請他們來書寫自己對互聯網未來發展的設想。畢竟雅虎目前走過的路,還只是互聯網剛剛起步的階段。

看好中國市場

雅虎進入中國五年,但壹直慘淡經營。當eBay收購易趣,亞馬遜準備進入中國的時候,楊致遠坐不住了。他也希望通過收購完成雅虎在中國的布局。

2003年11月,楊致遠與周鴻袆在香港達成協議,以1.2億美元收購3721公司的全部業務,並把“土鱉”派的周鴻袆扶上雅虎中國總裁的位子。當時楊致遠是希望通過周鴻袆達到“鯰魚效應”,從而使雅虎在中國的業務發展起來。

在雅虎中國的員工大會上楊致遠曾發表講話說,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正代表著整個互聯網產業的未來。

收購3721後,楊致遠二次來到中國。每次都是深入到基層,看中國的市場到底怎麽樣。

楊致遠第壹次到中國的時候,就拉著周鴻袆直接去了網吧,並認真看了好長時間。而第二次,楊致遠壹行到京參加《財富》全球論壇的時候,還特地去了上海的太平洋電腦市場,觀看中國的電子零售業情況。

即使是這樣,楊致遠對中國的業務還是始終無法滿意。雅虎在中國的門戶計劃也已經無限期擱淺。

當Google、MSN紛紛進入中國的時候,楊致遠的心裏怎能不急?

在軟銀總裁孫正義的牽線下,楊致遠與阿裏巴巴的馬雲走到了壹起。

YAHOO發展歷程

1994年1月,創始人楊致遠和Davidfilo創立網絡指南信息庫;

1995年3月,YAHOO公司成立;

1995年9月,獲路透和軟銀投資;

1996年4月,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2000年3月,推出B2B業務;

2004年1月,1.2億美元收購3721;

2005年8月,中國區業務賣給阿裏巴巴,兩公司結成戰略合作關系。

從2001年開始,Microsoft、Yahoo 和 Google 就開始了收購競賽,雖然那個時候的 Google 在 Yahoo 和 Microsoft 眼裏還是僅僅是壹個搜索引擎,不值壹提。但現在的 Google 已經在 IPO 上蓋過了 Yahoo,人氣上緊追 Microsoft 了。在 Web 1.0 時代,這三家公司經營的業務可謂井水不犯河水,操作系統、網絡服務和搜索引擎,但現在時代變遷了,Web 2.0 讓互聯網成為了壹個開放式的網絡操作系統,舊有的模式和概念到現在都不再適用,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網絡的進化讓這三家巨頭彼此紛爭。大家除了加強自身產品的開發和戰略部署之外,還不時地收購些小公司來完善自己的產品線。下面是三家公司從2001年到現在收購歷史的時間線。

(點擊圖片,在打開的網頁裏面左右拖動鼠標,以Timeline 連續瀏覽)

從2001年到現在,三家公司壹***收購了85家公司,價錢最高的應該算是 Google 在 2006 年10月收購的 YouTube ,16億美金(股票,不是現金)。在這些收購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三家公司的發展策略:Google 偏愛搜索、統計技術的公司,最近還比較偏愛在線協同(Online Collaboration),例如 Writely 和 Jotspot;Yahoo 則對大型的社區和社會網絡服務比較感興趣,例如 delicious、flickr 和最近才購入的 Bix;說到 Microsoft,操作系統與 Office 這兩個基本路線是肯定不能變的,如何將它們網絡化(不被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所淘汰)才是最關鍵的,所以就會購入 Groove Networks、ProClarity(智能商務) 和 DesktopStandard(Web Content Management)。

再這樣繼續下去,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所需的產品與服務,基本上就被這個新時代的網絡三巨頭給包辦了。不過互聯網的架構天生就註定了對於任何參與者來說機會都是均等的,新的模式和標準也並不是由哪壹家商業公司來制定,任何概念和應用都要接受所有互聯網用戶的集體篩選,當這些篩選的結果累積到壹定程度的時候,新的變革浪潮也就到來了。所以說不準誰就成了下壹個 Google。

網上找的壹點資料 lz整理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