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屬於哪個省?
太谷縣總面積1,033.6平方公裏,總人口29萬(2004年),其中耕地45萬畝,農業人口21。太谷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無霜期65438±0.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可開采地下水資源9600立方米。農業基礎條件好。以盛產糧、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聞名的三晉,是山西省商品糧基地縣,中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瘦肉型豬基地。是中國八大最適宜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的地區之壹。近年來,除穩定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糧田面積外,還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色素、釀酒葡萄等特色經濟作物。太谷現有各類工業企業2000多家,形成了馬鋼鑄造加工、精細化工、農機、建材、農副產品加工、醫藥、紡織、交通等主導產業。第三產業、城鄉基礎設施和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縣人民政府駐明星鎮。郵政編碼:030800。代碼:140726。區號:0354。拼音:太谷縣。
太谷縣位於中國山西省晉中盆地中部。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朝鮮族等13個少數民族。面積1033.6平方公裏。楊怡縣位於西漢時期。隋開帝十八年(598),改名太谷。唐武德三年(620),太谷、杞縣合並,設臺州,六年廢州,復縣。1958 165438+10月祁縣合並。1961,重建祁縣降水。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樹木和野生動物。土特產主要有龜齡集、定坤丹、太古餅、太古果等。名勝古跡主要有白巖遺址、三多堂(曹家大院)、五邊寺、靜心寺、鼓樓、孔寨等。
行政區劃
太谷縣轄3鎮6鄉:明星鎮、胡村鎮、範村鎮、後城鎮、北陽鄉、水秀鄉、楊怡鄉、小白鄉、仁村鄉。
縣名考證
太谷縣-太行山大峽谷
(2005-04-13 16:07:58)
太谷縣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初陽之父的封地,西漢時屬太原郡。原郡治在今楊怡村,北周建德四年(575),楊怡縣遷至白塔村,即現在的縣城。隋開帝十八年(598),改稱太谷縣,壹直沿用至今。據《元和縣誌》等文獻記載,“太谷位於縣城西南,故名”。原來,太谷縣的名字來源於壹個叫太谷的山谷。
據清代《太谷縣誌》解釋,“太谷”之名為“太行之谷”。其實在古代,“太谷”和“大”是連在壹起的,意思是大峽谷。指的是今天祁縣通往沁縣的紫虹口谷。古屬楊怡縣,因歷史上行政區劃變動,現屬祁縣。
太谷的記載最早見於後漢《桓峰傳》:“去黨,見圍,不見太谷。”唐親王李習安說:“太谷自太原起就對黨感興趣...今並州太谷縣西有太谷。”《水經註》中也有記載:“侯家水西北過太谷,西北出谷。”本文中的侯家水、太谷水,也稱胡家水、賈水,今稱長垣河。
太谷,古稱後谷、湖谷,歷來是太原通往晉東南的要道,也是山西著名的古戰場。五代時,北漢劉繼元為抵抗宋軍在此建龍州城,故宋代又稱龍州谷,金元時誤稱龍州谷、龍豬谷。自清代以來,因古口為祁縣紫紅鎮,故稱“紫紅口谷”,俗稱“紫紅口谷”。
這個大峽谷北起祁縣紫虹口,南至沁縣西塘。它大約60公裏長。長垣河穿境而過,兩岸懸崖峭壁,鳥道崎嶇。明代學者王世貞在《晉旅》中這樣描述太谷的險路:“兩岸有山有雲,中間是巨流。沿溪北上,泉聲千奇百怪,溪流峽中,為瀑、簾、怒、渴彩虹而異。山上布滿了石頭和骨頭。如果左邊的路用完了,就往右跨,如果右邊的路用完了,就往左跨。危如西塘。穿越幾十次就精疲力盡了。”
太谷中部最危險的地方叫南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武鄉縣誌》對這裏的情況評價為:“北有祁縣南關鎮,西有尚店,山界平遙,冀南有部落虎,魯澤咽喉。”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被困太原,韓戰領兵南下。經過南關時,他驚嘆於這裏險峻的地形。然而,在宋軍沒有人為自己辯護。韓戰立刻由驚訝轉為欣喜,嘆了口氣,“過關太危險了,而且我已經獲得了學位。南朝無壹人。”金兵大軍終於順利南下,威脅東京,宋朝被迫割地求和。後人曾在南關立碑,記下這次軍備不足導致亡國的慘痛教訓。遊客有《南關懷古詩》,道出了千百年來遊客的情懷:“水壹旦歸渡口,山多路易窮。危巖頂上壓,破岸空。鳥兒難飛,單壹的車轍無法通行。可憐宋,我錯過了這個關兄。”
自近代以來,這條通道被多次拓寬和修建,特別是近年來交通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