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妳吃元宵還是湯圓?
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民間流傳著周波和陳平去除了呂氏的影響,這天恰好是正月十五。漢文帝為了紀念這壹天,每年都到民間與百姓同樂,並將這壹天定為元宵節。到漢武帝時,司馬遷將元宵節列為太初歷法中的民間節日之壹。盛在隋唐兩宋時期,有“宋的餃子,隋的燈籠”之說。北方的元宵在宋代叫獄丸、飄圓,南方叫湯圓、圓圓、團子。吃元宵是滿月團的吉兆。“桂花餡包核桃,飯如珠江。看誰好掉粉,試著在風中賣元宵。”(《上元支竹詞》)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也是民間道教中“三官大帝”的生日,受天官大帝保佑,“天公賜福百姓”由此誕生。道家三元論分為上、中、下元節,三官掌管天、地、人三界。因為天官的喜悅,民間家家戶戶都用燈籠和煙花來慶祝他的生日。元宵節吃元宵可能始於宋代,當時稱之為“漂浮的紫苑”,但在明代改名為“元宵”,家家戶戶都做、煮元宵。
元宵和南方的餃子相比,優點是沒有裂紋,個頭大,缺點是餡粗,硬硬的。幹粉太多使湯糊,往往渾濁不清。元宵餡料多樣,潔白如雪,軟潤,酸甜微酸,吃起來方便又經濟。
原材料:
面粉,糯米粉,糖,核桃仁,金餅丁,瓜子。
生產方法:
●將核桃仁、金餅丁、面粉、糖、瓜子放入盆中,加入適量冷水,混合成餡,然後做成五個正方形的餡塊,放在通風處晾24小時。
●將餡料用冷水浸泡,卷在糯米面裏,再用冷水蘸壹下,卷在糯米面裏,這樣做四次,使所有的糯米面都沾在餡料上,餃子就做好了。
大火燒開水,將元宵分批放入開水中,用勺子朝壹個方向往鍋底推。元宵浮起來後,用小火煮,鍋裏撒點涼水。元宵起來,餡料就化了。
◎元宵怎麽吃
做元宵也有技巧:
◇輕輕捏。烹飪前,用手輕輕捏元宵,使其微微開裂,這樣做出來的元宵內外易熟,軟滑可口。
在沸水下。鍋裏的水燒開後,放入元宵,用勺背輕輕推開,讓元宵旋轉幾下,以免粘鍋底。
◇輕輕煮。元宵在鍋裏煮到浮起來後,要迅速切換到文火,否則元宵會不斷翻動,受熱不均,在外面煮就很難吃了。
◇點冷水。元宵放入鍋中後,每次開鍋都要加入適量的涼水,使其保持翻滾而不是翻滾的狀態。兩三遍之後,煮壹會兒,再拿出來吃。這樣煮出來的餃子軟硬適中,香甜可口。除了烹飪,還有很多吃元宵的方法:
◆煎元宵如果是生元宵,可以先把蛋清糊在上面,然後放在鍋裏煎。這樣煎出來的元宵聞起來像雞蛋。煎的時候要不斷翻動,避免煎的不均勻。煎元宵時,有時會發生元宵突然爆開,濺到油鍋裏的人。如果在元宵煮好之前,用針在元宵上紮兩個小針孔,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另外炸的時候用小火溫油,這樣炸出來的元宵香甜可口,皮脆糯糯。
◆把元宵炸好,煎壹下備用。在鍋底滑上食用油,加入白糖和適量的水,用文火煮開,做成糖漿。糖漿呈黃色時,放入炸好的元宵,與糖漿壹起攪拌,迅速出鍋,趁熱吃,就像壹顆裹著絲的金珠。
◆穿衣元宵。芝麻炒熟磨成粉,放入有濃糖糊的鍋中,然後將炒好的元宵倒入鍋中,滾勻。出鍋裝盤,壹張壹張地攤開,不要粘在壹起。適用於冷食和熱食。
◆蒸元宵將元宵放入鋪了壹層油的瓷盤或金屬盤中,放入鍋中蒸熟,取出後撒上綿白糖。食物清香可口,做法方便易行。
◆烤元宵將元宵放入有底油的金屬盤中,放入烤箱,烤至金黃熟透,取出放盤,配以綿白糖即可食用。吃起來又香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