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臘八粥的民間傳說?

臘八粥的民間傳說?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壹種節日習俗。原來臘八粥還有這樣的傳說

和佛教來歷

按照我國民間傳說,據說臘八粥是來自於朱元璋的發明。朱元璋小時候家中貧困,在財主家放牛,他經常挨打受罵,饑腸轆轆。有壹次他牽牛過獨木橋,老水牛跌到橋下摔折了腿,財主把他關在壹間屋裏,三天三夜不給飯吃。他餓慌了,發現壹個老鼠洞,壹挖開發現壹個老鼠糧倉,裏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紅棗……什麽都有。他就把這些東西煮了壹鍋粥吃,覺得比什麽都香甜。後來,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壹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當年這種粥來,傳令禦廚用各色五谷雜糧煮成粥進奉,大宴群臣,這壹天正是農歷臘月初八,因而賜名“臘八粥”。

還有種臘八粥來歷的說法,據說臘八粥是來自老百姓對嶽飛的紀念。紀念嶽飛宋朝民族英雄嶽飛,堅持抗金,遭奸臣秦檜誣陷。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嶽飛進京。嶽飛無可奈何,急急班師,壹路糧食不濟。百姓聞訊,戶戶送去粥飯,嶽軍合混而食,道謝而去。這天乃臘月初八。後嶽飛被害,百姓為示懷念之意,每年臘月初八燒起“百家飯”。

另外有壹種臘八粥來歷的說法是這樣的,據說臘八粥來自秦人修長城的冤魂的悼念。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裏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壹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裏熬成稀粥,每人喝了壹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臘八粥的佛教來歷

按照佛教典籍的說法,據說臘八粥是來自印度,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的。臘八粥是壹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來自印度天竺,農歷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紀念日,俗稱“臘八節”,在佛教稱“法寶節”.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壹種民間風俗,農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壹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因6年苦行,無暇顧及個人衣食,每天只吃壹些麻麥,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時,已是衣杉襤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壹般。

他疲憊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討。村中壹牧牛女子,用缽盂煮牛奶給釋迦牟尼吃,使釋迦牟尼很快恢復健康。佛教興盛以後,為了紀念這件事,就規定這個日子為古印度人民“齋僧”和救濟窮人而施舍飲食的日子。

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臘月初八施舍這件事逐漸變成了熬煮“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壹些佛教寺廟裏熬煮“臘八粥”,就紀念尼連河畔牧牛女子救濟釋迦牟尼的故事。

隨著佛教的興盛,臘八粥也流行到民間。有錢人家的臘八粥要用幾十種米豆果料熬成,親朋好友之間還互相贈送。窮人也要在這壹天用小米紅棗熬壹鍋粥應應時令。傳說“臘八不喝粥,明年會更窮”。清朝時,皇宮裏喝的臘八粥是雍和宮的喇嘛熬好後進貢的。

民間故事臘八粥的傳說

很久以前,有壹個叫阿二的和尚,身背壹只紅布做的乾坤袋,來到了寺院。當家和尚見他忠厚老實,就讓他當了壹名火頭僧。

阿二又勤快,又吃苦耐,每天除伺候五、六百個和尚的吃食,還能抽空蒔弄菜園。他燒火時,見稻草上有穗頭兒,就收起放在乾坤袋裏。淘米洗菜時,壹粒米,壹粒豆,壹棵菜都收起洗凈曬幹。天長日久,他收集的東西足有幾十袋了。

有壹年陰歷臘月初八,寺院的和尚都到大殿裏講經,外來的施主也有上百名,壹時間熱鬧非常。恰巧那天管錢糧的和尚講經前,忘了開倉取米。阿二又不取去闖經堂,上街買也來不及了,怎麽辦呢?他望著空空的飯鍋,想起幾百人就要用飯了,真是心急火燎。最後,想到了身邊的乾坤袋,心裏話:要是把這幾年積攢的糧食,到在鍋裏煮壹煮,不就能解這個急了嗎?這個主意使他高興得合不住嘴。不壹會兒,開飯的“雲板”敲響了。五、六百個和尚進了齋堂。

他們想:今天是,佛祖得道之日,壹定可以吃壹頓豐盛的素齋了。可走進齋堂壹看,飯不像飯,菜不像菜都呆。因為和尚有個規短,吃飯不可多嘴多舌,也沒吱聲,誰知等到上口壹吃味道特別好。後來大家壹致商定,每年臘月初八都來燒這種飯,並取名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