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前列腺結石有害嗎?非常感謝!

前列腺結石有害嗎?非常感謝!

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怎麽辦?

解放軍總醫院幹部診療科主任醫師肖玉蘭

急性關節炎期間,應及時采取抗炎鎮痛措施,控制癥狀。常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扶他林、芬必得和莫比克。NSAIDS的大量出現,有助於患者選擇更有針對性的藥物。但個體差異才是決定藥物療效的主要因素。對患者A有效、安全的藥物,對患者b不壹定有效、安全,所以要充分了解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在可用的藥物範圍內選擇有效的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的簡單和模塊化應用無助於患者的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的應用

1.應選擇療效好、安全性高的藥物。目前,可供選擇的非甾體抗炎藥種類繁多。很多患者往往認為急性關節炎時止痛消炎首選秋水仙堿,但這種選擇未必恰當。因為秋水仙堿和阿司匹林副作用大,不再是痛風性關節炎止痛消炎的首選。

2.非甾體抗炎藥的應用僅限於急性關節炎的對癥治療,關節腫痛消退後即可停藥,無需長期服用。

3.不要使用毒性藥物,如保泰松。

4.用藥應該高度個體化。應根據不同情況,與患者壹起探討每個患者的特點,根據情況應用不同種類和劑量的藥物。記住,不管是新藥還是進口藥,都是最有效的藥物。有些患者的情況正好相反,但是臨床上用了很多年的老藥就是最好的藥。

5.伴有心血管或肝腎疾病的痛風性關節炎應慎用。

①壹般用量要小,盡早摸索維持劑量。

②如果病程中需要控制關節的急性炎癥反應,但因器官功能損害不能使用NSAIDS,可使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進行短期治療。

③高血壓患者應減少非甾體抗炎藥的用量。由於非甾體抗炎藥常引起水鈉瀦留,使血容量和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應減少非甾體抗炎藥的用量。

6.避免同時應用兩種或多種NSAIDS,否則效果不會疊加,但副作用會疊加。如果患者曾服用阿司匹林治療心血管疾病,並使用其他NSAIDS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此時應停用阿司匹林。壹是可以減少使用兩種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二是NSAIDS對心血管疾病的療效與阿司匹林相似,不影響心血管疾病的治療。

7.註意胃腸道的副作用。接受非甾體抗炎藥時,容易出現較多的胃腸道副作用,其危險因素包括:

⑴既往有NSAIDS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潰瘍史,特別是有並發癥者。

(2)老年人,尤其是75歲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非甾體抗炎藥引起的消化道潰瘍具有潰瘍面積大、出血多、無痛、誤診多、死亡率高(約10%)的特點。因此,老年人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的風險更大。

⑶同時使用皮質類固醇或抗凝劑。

(4)過量使用NSAIDS者。

堿化尿液

正常體液呈弱堿性。堿性環境有利於尿酸鹽晶體的溶解和排出,因此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應多吃堿性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產生堿性物質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包括酸味水果,而富含蛋白質、脂肪和糖分的食物,如魚、禽、肉、蛋等,雖然味道不酸,但呈酸性。

在用藥過程中,要了解體內酸堿情況,測量尿液pH值,以指導堿性藥物的應用。當尿液pH值為7時,尿酸的溶解度是尿液pH值為5時的6.6 ~ 9倍。不難看出堿性尿液在痛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重要性。常用藥物為碳酸氫鈉,每次服用0.5g,每日三次,飯後服用。在治療過程中,尿液的pH值壹般維持在6.5左右,不能超過7.0,否則容易導致草酸鈣或其他結石的形成。

禁用降尿酸藥物

急性關節炎時,NSAIDS主要用於消炎止痛,降尿酸藥物無鎮痛作用。很多患者長期自帶降尿酸藥物,每當急性關節炎發作就自己服用,這是不科學的。因此,希望患者不要盲目自行服用降尿酸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急性關節炎期間服用降尿酸藥物,不僅不能緩解疼痛,還會加重關節炎癥。原因如下:

應用降尿酸藥物後,血尿酸急劇下降,使關節內的尿酸鹽溶解,釋放出不溶性針狀結晶。晶體被白細胞吞噬後,釋放出炎癥因子,如趨化因子補體C3a、白三烯B4,吸引更多的白細胞脫粒,釋放溶酶體酶,從而誘發關節炎癥。此外,結晶還刺激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產生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誘發關節炎癥的重要成分。

尤其是腎功能不全者,如急性關節炎期間服用丙磺舒或痛風酏劑,可增加體內尿酸的蓄積。與無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相比,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關節炎更明顯。

防患於未然

王玉明,北京中醫醫院風濕科副主任醫師

家庭醫學,2003年,第1期。

雖然痛風與遺傳關系密切,但壹些後天因素在痛風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壹旦註意預防,就會讓痛風無縫隙進入。

首先,飲食與痛風的發生密切相關。很多人把吃喝當成壹種享受,樂在其中。眾所周知,好吃的大多是高嘌呤食物。高嘌呤食物攝入過多是高尿酸血癥的重要原因,也是痛風的罪魁禍首。因此,人們應該控制自己的嘴巴,調整飲食結構,合理選擇飲食。

根據嘌呤含量的高低,人們壹般把飲食分為高嘌呤、中嘌呤、低嘌呤三類。

高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150 ~ 500毫克嘌呤。這些食物主要包括:動物內臟、海鮮、沙丁魚、鳳尾魚、帶魚、蛤蜊、雞湯和肉湯。痛風患者試圖禁食這些食物。

嘌呤類食物,即100g食物含嘌呤50 ~ 150mg。這些食物主要有:家禽家畜肉、魚、蝦、蟹、鱔魚、白魚、扁魚、鰱魚、各種豆類、花生、芝麻。痛風患者應盡量少吃這類食物。此外,有些蔬菜也含有高嘌呤,如韭菜、菜花、豆芽、豌豆苗、扁豆、菜花、紫菜、菌類等。,所以最好不吃或少吃。

低嘌呤食物,即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小於50mg。這些食物主要包括:雞蛋、鴨蛋、牛奶、奶酪等。這些食物是可食用的。水果和蔬菜,如蘿蔔、胡蘿蔔、西紅柿、卷心菜、土豆等。,嘌呤含量極低,是痛風患者的推薦食品。有研究表明,食用無嘌呤飲食7天,血液中尿酸濃度可降低約65438±0.2mg/L。

痛風患者的主食應以面粉和大米為主,如精制面粉和精制大米制成的面食,粗糧不宜食用,因為面粉和米制品中的嘌呤含量比粗糧少。避免飲酒。葡萄酒中的酒精使體內乳酸增加,會影響腎臟對尿酸的排泄,容易導致尿路結石。乙醇還能增加體內嘌呤合成,尤其是啤酒,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嘌呤,對痛風患者非常不利。

其次,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白開水,不包括牛奶、湯、粥等流質食物。因為人體內70%左右的尿酸要從腎臟排出,所以每天的尿量要達到1800 ml左右。夏天出汗和喝水會增多。

再次,註意生活規律,按時作息,飲食規律,七分飽。保持理想體重。避免疲勞和精神刺激。適當運動,但不能劇烈運動,如踢足球、快跑、滑冰、遊泳、登山等。,會使機體產生過多的乳酸,抑制腎臟排泄尿酸的功能,使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風性關節炎。

此外,還要定期體檢,爭取高尿酸血癥的早期發現,及時采取措施預防痛風。

●關於作者:

王玉明,1983,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壹直從事風濕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曾師從我國著名風濕病學專家王教授,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風濕病及疑難雜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20余篇。

從“吹”控制痛風

劉剛,華西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

家庭醫學,2003年,第1期。

痛風的常見表現是急性關節炎。痛風急性發作時,常用秋水仙堿,每次劑量0.5毫克。第1天口服3次,第二、三天各2次,第四天及以後每天口服1次,直至關節癥狀消失。

在痛風治療的初期,患者往往會出現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此時可適當延長每日口服秋水仙堿1次的周期,防止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復發。癥狀開始時服用秋水仙堿可達到最佳效果。如果服藥前有明顯炎癥,應在允許劑量範圍內增加所需藥物的劑量,並延長療程。

此外,非甾體抗炎藥,如扶他林、莫比克、利芬、萘普生等。,也可用於急性關節炎的發作,其中壹種可口服。如果用秋水仙堿聯合非甾體抗炎藥止痛,抗炎效果比單壹非甾體抗炎藥好。

急性關節炎癥狀消退後,應使用降低血清尿酸濃度的藥物。根據作用機制,降血尿酸藥物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幹擾尿酸的產生,另壹類是促進腎臟對尿酸的排泄。如果患者腎功能正常,可選用促進腎臟排泄尿酸的藥物,如苯溴馬隆;或減少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醇;也可以兩個都用。如果腎功能異常,只能用別嘌呤醇來防止腎臟尿酸排泄增加,增加腎臟負擔,造成腎功能損害。由於別嘌醇也通過腎臟排泄,因此應根據腎功能障礙進行調整。此外,還可以加入堿性藥物小蘇打,增加尿液的ph值,提高尿酸的溶解度,防止其結晶沈積和腎臟損傷。

痛風得不到及時治療,尿酸結晶會大量沈積,患者的耳廓和關節周圍會出現痛風石,急性間歇性關節炎也會隨著痛風石演變成慢性關節炎。這種關節炎的病程往往較長時間延長,間歇性發作的特點不明顯。此時的治療措施不同於急性關節炎,以藥物降低血尿酸為主,輔以非甾體抗炎藥和小劑量秋水仙堿。

少部分患者就醫時,腎功能已經明顯受損。此時應使用別嘌呤醇降低血尿酸。但是,別嘌呤醇應該減少。此外,應使用改善腎功能的藥物,防止腎功能進壹步下降。如果患者的腎功能已經進入尿毒癥階段,就需要進行相應的治療。

●關於作者:

劉剛,1954出生,1979至1982在華西醫科大學研究生班學習,獲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後長期從事內科臨床工作,1997開始系統從事風濕病防治工作。師從我國風濕病學奠基人張乃正教授,著名風濕病學專家董怡、唐福林、張逢春、曾曉峰等。作為第壹作者在《中華風濕病學雜誌》、《中華血液學雜誌》、《免疫學雜誌》、《國外醫學輸血與血液學》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1999,作為第壹負責人承擔四川省科委1科技攻關項目;作為副主編編寫了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風濕病診治手冊》。

痛風,現代財富病

天津中醫學院第壹附屬醫院風濕科主任劉偉教授

家庭醫學,2003年,第1期。

我們病房曾經收治過壹位張姓患者,42歲,中等身材。他是壹個大方熱情友好的人,平時喜歡和朋友喝酒聊天。也許是這個原因,他的身材明顯偏胖。有壹天,他和朋友們盡情地喝完酒後,帶著強烈的醉意回家睡覺了。半夜睡得正香的時候,突然被右腳大腳趾劇烈的疼痛驚醒。我看到大腳趾腫了,碰不得。在家人的勸說下,他來到我們醫院接受治療。到他住進我們醫院的時候,已經不能走路了,右腳也不敢穿鞋了。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為痛風急性發作。

痛風是什麽病?

我們體內有壹種物質叫嘌呤,分解代謝後形成壹種產物——尿酸。正常情況下,尿酸可以通過腎臟和大腸排出體外。

如果人體攝入過多的含嘌呤物質,或者嘌呤代謝紊亂,或者尿酸排泄減少,血清和體液中的尿酸就會異常升高,從而出現高尿酸血癥。如果尿酸沒有及時排出,進壹步堆積就會形成結晶。這些晶體沈積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皮下組織、腎組織等。,從而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痛風性腎病等。可見,痛風是壹組代謝紊亂,高尿酸血癥是其前奏,也是痛風診斷的主要依據。

痛風分為兩類: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原發性痛風患者中,約10% ~ 25%有陽性痛風家族史;約1% ~ 2%患者存在先天性酶缺陷,阻礙嘌呤合成和分解代謝;其他原因尚不清楚。繼發性痛風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高尿酸血癥引起的,如腎臟疾病、白血病、腫瘤,或由某些藥物引起的,如利尿劑、化療藥物,或由肥胖、饑餓療法引起的。

痛風常見於30 ~ 50歲。早期臨床表現常為復發性急性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典型表現非常嚴重,大多起病突然,大多半夜突然驚醒,原因是腳痛。關節紅、腫、熱、痛,痛得摸不著;疼痛在48 ~ 72小時內達到高峰。發作時呈“刀狀”、“咬狀”或“灼痛狀”,多數患者難以承受,部分患者無奈“抱腳大哭”。70%以上的患者以跖趾關節為第壹關節,其次是踝關節、膝關節、手指、腕關節和肘關節。每次急性發作的時間約為1周,之後自然緩解。

痛風的“升級版”

大多數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可自行緩解或治療後緩解。緩解後妳不會感覺到任何癥狀,但不要以為壹切正常。如果得不到及時系統的治療和控制,就會像電腦壹樣不斷升級——進入痛風慢性期。

在慢性疾病的過程中,可以形成痛風石。痛風石的典型部位發生在耳廓,也常見於拇指、手指、手腕、膝蓋、手肘的彎曲處。痛風石在關節的沈積逐漸增多,痛風發作越頻繁,關節受累越多,甚至導致骨質侵蝕、缺損和周圍組織纖維化。結節由軟到硬,由少到多,以致關節僵硬畸形。所以關節容易磨損,形成瘺管。瘺管排出白色糊狀物,可檢測到尿酸鹽結晶。瘺口周圍組織為慢性炎性肉芽腫,不易愈合。

此外,約30%的痛風患者可出現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痛風性腎病和尿路結石。

痛風性腎病,早期表現為輕度水腫、腰痛、血壓中度升高、間歇性或持續性蛋白尿,這是尿酸鹽沈積在腎臟,從而影響腎功能所致。如果腎病加重,後期肌酐清除率下降,尿素氮升高,進而發展為尿毒癥,最後死於腎衰竭。

尿路結石,由於患者的尿液呈酸性,導致尿液中尿酸濃度升高,出現尿尿酸結石。較小的結石可以隨尿液排出,沒有不適感。較大的結石會阻塞輸尿管,引起腎絞痛、血尿,甚至急性腎衰竭。繼發感染後也可變成腎盂腎炎。巨大的結石會引起腎盂、腎盞的變形和腎積水。

痛風並不陌生。

在這裏,肯定有讀者想問:既然痛風這麽嚴重,為什麽以前很少聽說呢?

其實痛風自古就有,只是以前中國發病率低。但在西方國家較為常見,所以很多人認為痛風只是西方國家的常見病,而在東方國家卻很少見。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我國不科學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人們對含嘌呤食物的攝入量增加,痛風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據大樣本調查,我國約有5%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癥,其中約10% ~ 20%的人會患有或已經患有痛風。痛風的發病已被證實與食用高嘌呤飲食有關,並與經濟發展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密切相關。所以,人們把痛風稱為現代“富貴病”也不無道理。

●關於作者:

劉偉,女,滿族,出生於1962。1985天津中醫學院中醫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90天津中醫學院醫學碩士畢業。他是金門已故著名老中醫王運合的關門弟子,曾隨其老師診治多種內科疑難雜癥,頗為真實。在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治方面有較高造詣。

痛風(謎題)

家庭醫學,2003年,第1期。

問:痛風患者需要做哪些檢查?

劉偉教授:痛風患者應定期檢查血尿酸水平和尿酸排出量。對於急性痛風聯合發作的患者,還應檢測白細胞計數和紅細胞沈降率。嚴重者應穿刺關節腔取滑液檢查,可發現針狀尿酸鹽結晶。對於壹時無法確診的患者,用秋水仙堿進行實驗性治療是可行的,多數患者服藥後病情好轉。

慢性痛風患者還要對患側關節進行X線檢查,了解骨骼和關節的破壞程度;對腎臟進行影像學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腎和輸尿管結石。有病程的老年人也要做腎功能檢查。另外,痛風石活檢可以確認尿酸鹽晶體的存在。

問:長期服用秋水仙堿有什麽毒性作用?

劉剛主任醫師:秋水仙堿是壹種細胞毒性藥物,可以抑制細胞質中微管的功能。在痛風急性發作時,可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減輕局部炎癥反應。因此,它是壹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急性痛風發作的藥物。但其治療劑量與毒性劑量相當接近,所以患者遵醫囑服藥後常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這是秋水仙堿對胃腸上皮細胞的毒性作用所致。此外,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減少;還會引起脫發;對肝、腎、神經系統功能和精子生成也有壹定的毒性作用。所以不要長時間大劑量使用秋水仙堿。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該小劑量使用秋水仙堿,因為此時由腎臟排泄非常緩慢,容易導致蓄積中毒。

問:中醫治療痛風最好的方法是什麽?

劉偉教授:中醫最根本的治療是辨證論治,突出治療的個體化特點。我們認為痛風發作多與體內濕、濁、瘀有關。壹般來說,急性期常采用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水瀉濁的方法。穩定期,在祛瘀通絡的基礎上,加用清熱利濕、化濁之藥。我們常用痛風湯治療急性發作,痛風湯控制高尿酸血癥,化瘀通脈湯,臨床療效滿意。

問:痛風患者應該吃什麽藥?

王玉明副主任醫師:痛風患者在積極服藥的同時,也必須註意,有些藥物最好不要用或慎用。這些藥物包括青黴素、四環素、利尿劑、含利尿劑的復方降壓藥、維生素B1、B2、阿司匹林、煙酸、華法林、利福平、瑞芬太尼等藥物。由於某些藥物影響尿酸的排泄,服用後體內尿酸濃度升高,可誘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或加重痛風性關節炎癥狀。此外,維生素C和維生素D也應慎用,因為它們可促進尿路結石的形成,加速痛風患者的腎臟損害。

問:孩子容易得痛風嗎?

王玉明副主任醫師:兒童不易患原發性痛風。這是因為新生兒的尿酸水平在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上升,大約3天後達到穩定水平,壹直持續到青春期。青春期後,血尿酸值迅速升高,之後維持峰值狀態。中年以後,血尿酸值逐漸升高,這時就容易患痛風。所以兒童痛風很少見。但有些疾病,如腎功能異常、化療後白血病、先天性代謝紊亂等,會引起繼發性痛風。患有這些疾病的兒童應預防痛風。

問:痛風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麽區別?

劉剛主任醫師:痛風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痛風是壹組代謝紊亂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範疇。前者多見於男性,後者多見於女性。前者常呈急性發作,最常見的部位是第壹趾的跖趾關節。發作時,局部紅、腫、熱、痛難忍。後者為慢性發作,通常發生在手部的腕部、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疼痛壹般可耐受。前壹種發作是間歇性的,緩解期可能沒有關節癥狀,但長期反復發作,最終可能導致關節破壞、畸形,腎損害者可能進展為尿毒癥;後者後期可造成關節畸形、脫位。

痛風位於手指關節時,類似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手指關節疾病,兩者均可出現手指關節腫脹。但仍可發現痛風患者手指關節腫脹呈結節狀、分葉狀,有時皮膚表面可見白色痛風石沈積。部分患者局部皮膚潰爛後,可流出“石灰石”樣尿酸結晶。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查,早期近端指間關節呈梭形腫脹,病竈對稱。受累關節數多於痛風,關節周圍有時可見類風濕結節。x線檢查顯示骨質疏松,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晚期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昆蟲樣破壞;血清中經常發現高濃度的類風濕因子。

因為這兩種疾病的發病機制完全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