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皮,有哪些簡單又好吃的做法?
首先,豆腐皮包子
豆腐皮,豆腐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豆腐之法,始於漢代淮南王劉安。黑豆、黃豆、白豆、泥豆、豌豆、綠豆都可以。方法:水浸泡,粉碎,過濾除去me,油炸,用鹽水或明礬汁,或醋沈澱,然後收集。其他的放在大桶裏,最後收集石膏。壹般苦、鹹、酸、辣的東西都可以克制。”如果表面結塊,取下晾幹。叫豆腐皮。在清朝,用豆腐皮做包子有幾種方法。先用豆腐皮包好餡料,比如紙袋打六折,做成方袋,用蛋清糊封口,籠蒸;二、將腐皮切成小塊,包入袋中,用麻線封口,蒸熟定型,然後去掉麻線。還有豆腐剁碎,拌調味品做餡,還有蒸面。看“豆腐皮包子”這個名字,似乎是前者而不是後者。豆腐皮包子在清朝也是貢品,在清宮禦膳檔案中有發現。
二、豆腐皮春卷
原料
豆腐皮(豆油皮)五塊,幹凈冬筍100g,鮮蝦100g,薺菜750g,瘦豬肉150g,香油1000g(約200g),味精,面粉,精鹽,姜。
制造
1.每塊豆腐皮切成六小塊* * *切成30塊。冬筍和豬肉切成細絲。薺菜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略燙,撈出瀝幹水分,切碎。將面粉放入碗中,加水制成濕漿;
2.將炒鍋放在大火上,加入100g香油燒熱,加入冬筍絲、肉絲、韭菜、蝦仁、味精、精鹽、姜,翻炒3分鐘,然後起鍋做餡;
3.將豆腐皮鋪在案板上,將餡料壹個壹個包成卷,在接頭處塗上糨糊(* * *包成30個春卷)。
4.將原炒鍋置於大火上,加入香油(100g)加熱至五成。當春卷壹個個炸至金黃色時,取出即可食用。
三、龍泉驛風味小吃——麻辣豆腐皮
麻辣豆腐皮在成都龍泉驛區家喻戶曉。麻辣豆腐皮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其特點是皮薄、不粘、筋好、不結塊、不斷折騰和熬煮,尤以白河鎮範張生為甚。
他做的麻辣豆腐皮色澤、外觀、口感都很好,熱而不縮,吃後黃粉不粘碗。調料選用醬油、豆豉、豆瓣菜、海椒或紅油椒、胡椒粉、大蒜、洋蔥、味精。制作時,將豆腐皮切成細絲粗細,放入豆豉炒至鍋裏的油燒開,再放入豆瓣、醬油、胡椒粉,放入豆腐皮拌湯燒開,再放下其他調料,即可做出美味的麻辣豆腐皮。
四、鈴響菜香豆的“炸鈴”傳說。
據說這道菜在古代剛出現的時候,既不是現在的形狀,也不是現在的名字。後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越來越多的人去餐館享受這種味道。有壹次,壹個英雄走進店裏,點了這道菜當酒。可惜豆腐皮的原料剛剛用完。這個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聽說原料是四鄉定制的,他就出了店,揮著鞭子自己去拿豆腐皮。廚師覺得他太愛這道菜了,就更用心地為他做了這道菜,還特意把這道菜做成鐘形,以紀念他渴望吃和拿食材的心情。所以後人把這道菜叫做“炸鐘”。
經過樓外大廚烹制的“炸鈴”,酥脆的外皮凸顯豆香味,嫩滑的內層增加食欲,特別是配上甜醬、蔥花或胡椒粉、鹽,更是香甜可口,風味誘人。
參考資料:
/view/146879.htm?ss = 8128 c7ca 2362 b 81706 ce aed 6 a 75571432 f8dc 1b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