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壽司的這個模具是怎麽用?

壽司的這個模具是怎麽用?

就是將拌好的米飯舀入模具中,用手壓壹下就好了。

簡介:

壽司是日本傳統美食之壹。主要材料是用壽司醋調味過的維持在人體體溫的飯塊,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鮮美,很受日本民眾的喜愛。壽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已有記載。當時的壽司指的是壹種保存魚的方式。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酵。當產生酸味後,用水晶米包裹即可食用(水晶米煮熟冷卻之後要通過反復碾壓)。據《東夷列傳-倭國傳》記載倭人生食海物,即生魚片(刺身),後與米粒包裹,形成壹種速食。

歷史:

關於壽司的起源眾說紛紜,在古代東南亞、中國沿海都有和壽司制作工藝相似的食品,但形態卻不同。日本壽司以紫菜或海苔卷米粒與生魚片、黃瓜、肉松、焦蔥為主,配上芥末、辣根、醬油、醋。。而在中國沿海有壹種利用糯米、蛋黃、脆皮、花生、蔬菜、熟蝦仁做成的圓柱形飯團,叫做糍飯棒,用壹層熟面皮包裹,方法和握壽司有點像,但是材料和形狀不同。相傳糍飯棒來自春秋時期的越國(浙江地區),屬於古越民的傳統美食。

而在高句麗臣服中國後的公元200年即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鲊這種食品,相傳由漢族發明。在辭典中的解釋為以鹽、醋、米及蒸熟的魚段腓制而成的食品。有時采用炸脆魚條作為主料和飯團拌在壹起,形狀是壹個橢圓的球形,形似橄欖球。但大多數時候沒有固定形狀,鲊又作粉蒸魚排或米蒸魚排,用的卻是熟米,可以加熱使用,也可以和熟魚冷拌。宋朝年間,中國戰亂頻仍,這正好為逃難的充饑食品,而品種更多,由菜蔬類,魚類,肉類等組合捏制而成,但因為沒有固定形態,因此和日本壽司有所差異。

漢字傳入日本初期,日本加進自己對漢字的理解,將日本的壹些食物用與之意義相近或相異的漢字來替代,於是日本的"絲烏西"就變成了"鲊","薩西咪"就變成了"鮨"。

後漢時代日本也出現了用米飯生魚和醬汁做成的壹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比中國的鲊要小的多。這便是後來日本壽司的祖宗。而同時期的中國的鲊(米拌魚條)可以看作是壽司的兄弟或鄰居。只是現今沒有廣泛流傳和普及。

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日本早期的小型食品被命名為壽司,當成節日食品來使用成為壹種普通的物品和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