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鍋魚起源於哪裏?
石鍋魚的石鍋選用天然石材,整塊打磨而成鍋的形狀,兩側有耳,比臉盆還要大,渾圓厚實,師傅說足足有20斤重。
每壹張飯桌中間特意設置壹個空槽,用來放置石鍋,石鍋魚就用空槽裏的煤氣竈加熱。
上菜前,石鍋須在火上燒熱,這個時間可以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然後再放入飯桌的煤氣竈上。石鍋魚的作料有:姜、蒜、花椒、辣椒、豆瓣醬等等。這些作料首先分別加工,然後混合,壹起放入熱好的石鍋後,加入高湯。
石鍋魚味道絕對就在於它的高湯,湯是用骨頭在文火下歷經十幾個小時後熬制而成,骨頭必須是新鮮的,骨頭湯也必須現做,不能循環重復利用。所以才有在三重門經常吃不到石鍋魚的遺憾。
石鍋魚的主料選用鱸魚,選料很有講究。如鰱魚等就不能用作主料,石鍋魚的魚片刀法要求非常高,刀工好的師傅,切出來的魚片看上去有長又厚,分量特別多。魚片在入鍋前都必須用油瀝過壹遍。這時魚片都卷起來,如果選用的魚不是鮮活的,那麽魚片都是直直的。等石鍋裏高湯加熱到翻滾,放入魚片。
滾燙的石鍋慢慢地將魚片煲熟,慢慢地整個餐廳香氣撲鼻。店老板說,如果有四個石鍋同時上桌,那麽整條馬路都會聞到石鍋魚的香氣。根據客人的不同喜好,店家還提供很多配菜,如黃豆芽、芽白、羊肉、蘿蔔、藕片等等。客人可以在吃完鱸魚後加入配菜,也可以邊吃鱸魚邊加入配菜。味道都不會受影響。
鱸魚片非常鮮嫩,用筷子夾入嘴邊,只要筷子輕輕壹抖,魚肉脫離魚刺滑入嘴裏,濃郁的香辣交織著魚肉的細甜,口感特別過癮,入口的香味經久不散。 聽同桌的朋友說,魚湯最好喝了,嘗壹口,滑嫩爽口,湯確實不同於別的川菜如水煮活魚的湯,吃完鱸魚後,這湯還保持剛上桌的味道--鮮嫩。。
“石鍋魚”也叫“金福魚”。關於“石鍋魚”的名氣來歷,還有壹段典故。說的是清初康熙年間,長沙湘江河畔,有壹家小店擅長做壹道“石鍋魚”,風味獨特。康熙皇帝微服下江南時,在這間小店嘗了這道菜,感覺味道鮮美無比,龍顏大悅,故欣然提筆將這道菜賦名為“金福魚”。此後,“石鍋魚”也就變成“金福魚”了,而這家小店也因此得名為“金福林”。皇帝在“金福林”用過膳,名氣當然也就不同了,從此“金福林”也就名滿天下。如今,這道湘江名菜“石鍋魚”傳到廣州來了,自然是要非嘗不可了。
“石鍋魚”果然名不虛傳。湘菜的最大特色之壹就是以“辣”為主,“石鍋魚”也不例外。石鍋內,煎得焦黃噴香的魚在引導妳的唾液急劇分泌,那紅彤彤的辣椒,還有其它的富於營養的佐料,就這樣引發妳旺盛的食欲,令人有“欲罷不能”之感。連那煎得酸酸的魚頭骨也不放過。這酒家很有經營思想,雖說菜是以“辣”為主,但會根據食客的需求,菜式上有“濃辣”、“淺辣”或“不辣”的口味,供食客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