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動物手抄報的緊迫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哺乳動物木賊翼手目是壹種草食家畜。在古代,馬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活動的主要推動力。隨著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的服務價值在壹些工業化國家明顯下降,幾乎所有的田間作業都被拖拉機取代。馬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奶肉生產,飼養量已經大大減少。然而,在壹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匹仍然主要用於服務,是服務力量的重要來源。
馬的起源和馴化起源於6000萬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紀。它的原始祖先是原蹄類動物,身材矮小,四肢各有五個腳趾,中趾發育良好。生活在5800萬年前第三紀始新世早期的石新馬,或稱祖先馬,身高約40厘米。前肢較低,有4個腳趾;後腿高,有三個腳趾。簡單的牙齒,適合熱帶森林生活。進入中新世後,幹燥的草地取代了濕潤的灌木,馬的功能和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體格增大,四肢變長,變為單趾;牙齒變得又硬又復雜。經過新馬、中新馬、上新馬的逐步演變,直到第四紀更新世才出現單蹄高體的大馬。
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的。中國是最早馴化馬的國家之壹。從黃河下遊山東、江蘇的大汶口文化期、仰韶文化期的遺物中,證明在6000年左右,已有幾個野馬品種被馴化為家畜。馬比狗和牛更晚被馴化。
生物學性質
不同品種的馬在體型上差異很大。重品種重1200 kg,高200 cm。小品種體重不到200公斤,身高只有95厘米。所謂的袖珍小馬只有60厘米高。頭又直又長,耳朵很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韌帶發達,有掌枕痕跡的蟬(俗稱夜眼)蹄硬,能在堅硬的地面上快速奔跑。毛色復雜,多為顓色、栗色、藍色、黑色。春秋脫被子。發達的汗腺有利於調節體溫,不怕冷熱,容易適應新環境。胸部深而寬,心肺發達,適合跑步和劇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和大腸,尤其是盲腸極為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糧。沒有膽囊,膽管發達。牙齒的咀嚼能力很強,門牙和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咬合部,用於夾持進行驅動時放置咬合體。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和磨損程度,可以確定年齡(圖3),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只有30%,對距離的判斷差;同時,眼睛的焦距調節能力較弱,只能對500米以外的物體形成模糊的圖像,但對近處的物體卻能很好地分辨其形狀和顏色。頭頸部靈活,雙眼可視面達到330 ~ 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壹層感光膜,感光力強,夜間能看清周圍物體。馬很容易訓練。通過聽覺、嗅覺、視覺等感覺器官,可以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 ~ 35歲,最長可達60多歲。服役年齡3 ~ 15歲,有的可達20歲。
類型
世界上有200多種馬,中國有30多種。主要可分為地方小品種、騎行型、快節奏型、重拉型和兼拉兼騎型。飼養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畜群管理、舍飼管理和馬駒的訓練和培養。
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馬種之壹。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品種。蒙古馬個頭不大,平均身高120 ~ 135 cm,體重267 ~ 370 kg。身體強壯,四肢有力,體質粗壯,頭大胸寬,腿短,關節和肌腱發達。被毛厚實,顏色復雜。它吃苦耐勞,不怕冷,能適應極其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強,能在惡劣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以走60公裏左右。被馴服後的蒙古馬在戰場上無所畏懼,勇猛無比。壹直都是很好的軍馬。
哈薩克馬
新疆產的哈薩克馬也是原型馬。它的形態特征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部細長,略隆起,甲高,胸針窄,後肢常呈刀狀。
今天伊犁哈薩克州壹帶,就是漢代西域的烏孫王國。兩千年前,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張騫等三位使節出使西域,尋找壹匹好馬。他得到的馬可能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到唐朝中期,回紇賣給唐朝的馬匹,每年達到十萬匹之多。很多都是哈薩克馬的。所以西北地區的壹些馬品種,大多與哈薩克馬有親緣關系。
赫曲瑪
河曲馬也是中國壹個古老而優秀的地方馬種,歷史上經常作為貢品。發源於黃河上遊青海、甘肅、四川三省交界處的草原,因地處黃河故名河曲馬。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型最大的優秀馬。平均身高132 ~ 139 cm,體重350 ~ 450 kg。河曲馬的頭略大,鼻梁略呈兔頭狀,頸寬,軀幹直,胸深而寬,身材健碩,在拉馬中有絕對優勢。攜帶100 ~ 150公斤,壹天可行駛50公裏。河曲馬性情溫順,性情穩定,耐力強,疲勞恢復快。所以多用於服務,單輛大車能拉500公斤重物。這是壹匹很好的農用馬。
西南馬
西南馬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它的特點是體積小,好走山路。西南馬頭大,頸高,鬃毛、尾巴、鬃毛長。身體結構好,肌腱發達,蹄堅實。擅長爬山越嶺,能負重100多公斤,壹天行程30 ~ 40公裏。是西南山區非常需要運輸的部隊。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貴州馬。
三和馬
三只河馬是極其復雜的馬。20世紀初,壹些俄羅斯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卡馬等優良品種。在日本占領期間,純種馬和英國-阿拉伯馬被引進。這些馬通過與當地的馬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只河馬比蒙古馬高。它們形狀堅實緊湊,外形英俊,胸長,肌肉發達,體格強壯,腰背挺直,四肢強壯,關節明顯。被毛的顏色主要有三種:胡須毛、粟毛、黑發。平均身高140 ~ 147 cm,體重330 ~ 380 kg。這三只河馬很兇猛,但很溫和,能抵抗粗暴的餵食,適應廣泛的放牧生活。屬於既騎又拉的經濟類型。騎馬跑1公裏只需要1分10秒。單匹馬能舉起載重500多公斤的膠輪車,半小時能走10公裏。
伊利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哈薩克馬為基礎,由前蘇聯奧爾洛夫馬與敦河馬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之為“兩串馬”。20世紀60年代以後,伊犁馬主要由敦河馬培育,其血量達到50%以上。
伊利馬·伊利馬平均身高144 ~ 148 cm,體重400 ~ 450 kg。它身材高大勻稱,頭小而靈動,眼睛大,頭頸高,四肢有力。當它的脖子被高高舉起時,它是兇猛的,它的毛色閃亮而美麗,它的外表更加美麗。毛色以鬃毛、粟毛和黑毛為主,四肢和前額常有白色斑塊,稱為“白條紋”。伊利馬溫柔、敏感,擅長跳躍。適合山路騎行和平原服務。126公裏長跑,負重80公斤,7小時12分鐘即可到達。這是壹匹優秀的輕騎。
荷蘭熱血(KWPN),荷蘭熱血
如果說有哪壹種馬,會成為當紅明星,那就是荷蘭溫血。這是壹個新品種。荷蘭在1958年開始有了血統登記,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成功、最受歡迎、最受歡迎的馬術馬。荷蘭溫血凱爾據說是20世紀的新產品,與20世紀以前就存在的溫血馬不同。是專門為馬術比賽飼養的溫血馬。雖然這是荷蘭人創造的品種,但實際上應該算是歐洲品種,因為除了荷蘭,還有英國、西班牙、法國、德國血統。
荷蘭溫血的起源來自兩個荷蘭本地品種,Gelderlander和Groningen。其實這和當地的土壤密切相關。赫爾德蘭在荷蘭的中部,那裏的土壤是沙質的,培育出來的馬比較輕。而格羅寧根則全是硬粘土,長出來的馬更重。但兩個品種的基因是兼容的,所以育種家往往會在赫爾德拉馬的血統上加上格羅寧根馬的血統,以增加赫爾德拉馬的體重,反之亦然。
赫爾德蘭馬和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自中世紀以來就存在於荷蘭及其鄰近地區。英國有安達盧西亞馬、那不勒斯馬、諾曼馬、諾福克跑車、奧爾登堡馬、荷斯坦馬、盎格魯諾曼馬和哈克尼馬。格羅寧根馬是由丹麥的弗裏西亞馬與德國的奧爾登堡馬雜交而成的。
自古以來,荷蘭農民以馬為生,很早就建立了嚴格的養馬方法,以消除品種在健康和個性上的缺點以及智力上的不足。這種嚴格的篩選實踐造就了今天的荷蘭溫血。工業革命後的機械化將馬匹的用途改為休閑騎乘和運動,荷蘭人為此再次成功展示了他們的養殖技術。赫爾德蘭馬和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具有壹些令人興奮的特征:華麗的動作,良好的基礎結構,優雅的品質,穩定的成長能力和溫和合作的氣質。荷蘭人引進了英國純種馬,以增加它的勇氣,改善有時出現的缺陷,如背太長,脖子太短,前肢太短而無力。相當輕盈的動作也是純種馬帶來的,而為了擺脫純種馬自帶的桀驁不馴的特性,除了引進其他荷蘭血統外,還要引進法國的塞勒弗朗西亞斯、德國的漢諾威和荷斯坦的血統來改良最終品種。此外,從英國引進哈克尼來培育漂亮的馬,也有人繼續培育傳統的赫爾德蘭馬,最終演變成三種類型的荷蘭溫血馬。
馬的嗅覺
馬的嗅覺非常發達,是壹種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強的器官,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而不被聽覺或其他感覺器官察覺,並能迅速做出反應。發達的嗅覺、靈敏的聽覺和敏捷的動作的完美結合,是馬千百年來進化的成功,也是馬對人類貢獻的主要生理特征。
1.馬主要靠嗅覺識別外界事物。
馬對事物的信息,尤其是近距離的陌生物體或動物的識別或辨別,首先表現為運用嗅覺的行為。有時它們會主動靠近事物,拍打鼻子,短促呼吸,試圖吸入更多新鮮的氣味信息,加強對新事物的識別或探索。然後采取休息或回避等相應的行動。馬可以根據嗅覺信息識別主人、性別、雌性、發情期、同伴、道路、馬廄、飼料種類。例如,已經證明發情母馬的氣味可以從很遠的地方吸引公馬。當然,公馬可以通過嗅覺確定壹定距離內的發情母馬。公馬在遇到發情的母馬時,常常會翻唇嗅天(性嗅覺反射)。
2.馬通過嗅覺來適應環境。
牧馬或野馬依靠嗅覺識別大氣中的微量水汽,從而找到幾英裏外的水源和草原。所以野馬可以在幹旱的沙漠中生存。根據糞便的氣味,馬可以找到同伴,躲避野獸和天敵。馬對不同的嗅覺信息有不同的條件反應。當馬聞到不熟悉或危險的信息時,它還會發出短暫的鼻息聲(嗅),以示警惕,並將這壹信息告知同伴。馬對同伴排出的氣味反應強烈。據觀察,公馬願意在發情母馬排尿的地方排尿。如果小馬駒聞到新鮮的排泄物,會被高度的排泄反應喚醒,引起大小便。因此,馬可以根據嗅覺信息改變自己在群體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動。
3.馬可以通過嗅覺分辨汙水或有害草料。
馬的鼻腔很大,鼻腔下面的篩板與軟腭相連,形成隔斷。因此,進食時仍可通過鼻腔吸入嗅覺信息,既能選擇食物,又能警惕敵人傷害,兩者互不幹擾。馬可以利用嗅覺吃體內緊缺的營養物質,可以識別草原上有毒的植物或草。馬很少誤食毒草。馬可以識別被汙染的水,通過氣味進食,拒絕飲用。在馬匹的日常管理中,要註意水源、飼料池、水槽、飼料槽的衛生,這對馬匹的健康非常重要。
4.馬容易接受嗅覺熟悉的東西。
所以在接近或訓練馬的時候,讓它學習新的東西,最好先用嗅覺信息跟它打招呼。比如穿馬具和馬鞍,讓馬先聞聞,操作會更順暢。有時候需要另找壹匹母馬來寄養小馬的時候,用馬奶塗抹小馬,會增加母馬對小馬的接納程度。馬最容易感受到飼料和穩定環境的變化,需要逐漸適應。管理上要註意飼養槽和水源的衛生,可以減少環境對馬匹的不良刺激。
5.利用馬的嗅覺也可以建立後效行為。
馬的嗅覺非常敏銳,利用馬的嗅覺也可以建立馬的後效行為。固定位置排泄糞便和尿液的習慣,只要稍加訓練就可以在房子裏餵馬建立起來,訓練方法是:首先把馬廄打掃得很幹凈,只在指定位置堆糞便,少量的尿液放在埋槽裏。把馬放在馬廄裏,讓它自由地嗅,會使馬在氨的刺激下排便、排尿。如果位置稍微不合適,可以用小桿子驅趕。訓練幾天就能搞定。後來馬排泄的時候會帶著糞便和尿液尋找原來的位置。對於賽馬來說,需要在賽前15分鐘訓練它大小便,這對於保證賽馬發揮更好的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馬的嗅覺很敏銳。馬用它們的嗅覺來識別它們的環境和它們接觸的東西,並能據此行動。通過仔細觀察馬的嗅覺行為,比如對草料、水源、周圍環境的反應,可以發現那些不適合馬的條件和因素,及時改善,保證馬的健康。利用馬的嗅覺建立相應的行為,也是優秀的育種管理者優先考慮的事情。
馬的味覺
馬壹天中采集食物的時間很長,進食的速度和多少主要由嗅覺決定。所以味覺是馬非常重要的感覺器官。關於馬味的資料不多,但是馬味很有特色,很容易掌握和運用。
1.馬的味覺壹般,所以吃食面廣。
馬靠味覺探索咀嚼。馬的口腔和舌頭裏有味覺感受器,也叫味蕾。這些味蕾大多集中在輪廓乳突、蘑菇乳突和葉狀乳突。
馬對味覺不敏感,所以采集食物的範圍很廣,馬也是最容易飼養的動物之壹。多種飼料馬都能適應,有的甚至粗糙,適口性差。在我國北方牧區,馬冬季主要吃青草,有時甚至吃樹枝和落葉,補飼有限。壹些農區的草馬也是吃的,適當的剪碎比較好。飼料範圍廣也是馬適應性的壹大特點。當然,即使馬的食量很廣,也要時刻給馬優質可口的草料。
2.馬有很強的味覺偏好。
雖然馬收集的範圍很廣,但對食物的味道還是有偏好的。馬對苦味不敏感,但對甜味和酸味有強烈的感覺。馬喜歡甜味,不喜歡酸味。甜味飼料,如胡蘿蔔、青玉米、苜蓿和糖漿,都是馬最喜歡的食物。這些飼料可以在訓練中作為食物誘餌或獎勵,加強壹些後效行為。有酸味的飼料需要經歷壹個適應過程才能逐漸適應。
3.口感差容易引起消化障礙。
馬的聽覺
馬的聽覺非常發達,是壹種信息感知能力很強的器官,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聽覺發育是對馬視力差的壹種生理補償,對於馬在原始狀態下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馬在自然界生存的關鍵問題是躲避捕食者的攻擊,而馬躲避捕食者攻擊的技能是逃跑和有限反擊。對於馬來人來說,盡早聽到危險信號,采取快速逃離行為,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1.馬耳擁有發達而敏銳的組織結構。
馬耳朵位於頭部最高點,耳翼大,耳肌發達,動作靈敏,旋轉角度大,說明聽覺發達。馬不需要改變姿勢和運頭,只需要通過耳廓的運動就可以判斷聲源的方向。馬利用靈活的外耳道捕捉聲音的來源和方向,起到聲音定位的作用。中耳的功能是放大聲音。內耳的主要功能是分辨聲音的頻率、音色、聲音強弱。馬耳尖小而直立,如“截竹”,靈活轉運是好馬的主要特征。
2.馬對聲音頻率和音色的分辨能力比人強。
馬的聽覺發達的主要特征是馬的耳朵對聲音有非常敏銳的反應。馬對聲音和音調的感覺比人好。馬可以分辨1,000個振波和1,025個振波,也就是大約1/8個音符。據報道,凱爾對高達22,000赫茲的音頻有反應。在實踐中,經常可以看到新生的小馬駒能夠識別出母親輕微的呼喚信息。牧馬人可以找到自己的群體,根據叫聲傳遞信息。晚上吃草的時候,馬能聽到遠處傳來的人聽不到的聲音,它們能對聲音做出判斷。所以夜間尋找走失的馬,最好是讓妳的坐騎帶路,人要服從它的引領。馬還可以根據從同伴那裏聽到的不同聲音來判斷自己的處境,比如尋求、焦慮、快樂、恐懼等等。還能對周圍其他動物的聲音做出準確的判斷,並能采取和準備采取相應的應急行動。
3.利用口令或哨聲很容易建立馬的反射行為。
馬發達的聽覺有利於人類利用馬。就是馬的聽覺,人們用來訓練、訓練、服務的。例如,當主人叫它的名字時,壹匹馬可以分辨出來。當然不是說它知道名字的意思,而是它建立了名字的聲音反映。所以在訓練或者騎行中,可以用口令或者口哨聲來建立反射行為或者學習做其他動作。對於剛被訓練的小馬來說,利用聲音建立反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表現對於軍馬來說也是極其必要的,比如臥姿、立姿、站姿、立正、前進、後退、攻擊等。都可以通過語言密碼給出。
4.馬害怕高聲。
過大的聲音或音頻對馬來說是壹種逆境刺激,使其感到痛苦。在馴馬的過程中,不需要對著它“大喊大叫”,只要有輕微的命令,馬就會服從。這個很多人都不清楚。我們少數民族有明確的訓練口令,或者只發哨子命令。過高的聲音或音頻會引起馬匹恐慌,如火車笛聲、槍聲和鼓聲。所以軍馬要長期訓練,經常復習。過度敏感的軍馬或賽馬也可以戴耳罩,以減少聲音刺激。
總之,馬的聽覺發達,敏銳,有利於馬的機能。但聽覺敏銳有時也會帶來壹些副作用,會讓馬容易處於興奮狀態,容易降低競技水平,有時還會發生意外。作為養馬管理者或馴馬師,認識到以下兩個方面非常重要:壹是高度重視和利用馬的聽覺,充分發揮馬的生理功能,二是為馬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不必要的聲學刺激。
馬在野外很少出現能量過剩的情況,這可能是馬在能量豐富的環境中表現出不適應行為的原因。壹旦遇到非常美味的飼料,它們會吃下比消化能力多得多的飼料,這是容易引起馬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當馬餓了,或者長時間沒有或很少精料時,馬上給它大量的精料和優質牧草,它就會吃下超過胃正常容量的食物,很快就會在消化液的作用下膨脹或產氣,導致急性胃脹,容易危及生命。
4.馬很難患上厭食癥。
在實驗條件下,馬可以學會拒絕吃像苜蓿顆粒飼料這樣不太好吃的食物,但不能學會拒絕吃加糖的燕麥。這種味覺的反射行為與馬的其他後效行為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即當馬受到鞭打或電擊的刺激時,它們會迅速發展出對刺激持久厭惡的能力,但它們似乎無法學會回避令它們惡心的美味食物。說明馬很難學會形成厭食的能力,不如其他單胃有蹄類動物,比如豬,它們可以學會拒絕吃哪怕是與疾病有關的美味食物。
5.馬也可以在飼料中接受中藥。
馬對味道不敏感,尤其是對苦味。所以壹些治療馬疾病的中藥,可以磨成粉直接餵馬飼料,馬稍微適應壹下,就可以省很多麻煩。當然,其他壹些藥物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治療和預防馬的疾病。
總之,馬的味覺壹般但很有特點。利用好這些特性,有利於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有利於馬匹的健康和生產性能。
睡覺的方式
馬晚上不用睡覺,更不用說睡到天亮了。如果沒有人打擾它,它可以隨時隨地睡覺,站著,躺著,躺著。馬來西亞壹天可以睡八九次,加起來差不多六個小時。馬在黎明前的兩個小時裏睡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