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村的村容村貌
自從黨中央提出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城市化、體制改革和農業轉型逐步轉向工業化。白蕉村民自營企業:有龍海尚泉工藝品有限公司兩家,工人500多人;有三個石材加工廠,有18名石材手工工人和60多輛運輸車輛。3鋁合金鐵件加工公司;4家木制品加工企業;5家水電商店;3 .建築材料銷售。白蕉、潘厝有農貿市場,由白蕉村老年協會管理。
白蕉村非常註重現代農業建設,養蝦養魚。目前淡水養殖1000多畝,海水養殖3000多畝。搞好發展經濟。全村年社會總產值保持在39627萬元,人均收入7.6萬元。剩余勞動力基本都有工作(尚泉工藝品廠,建築工人,開發區企業)。
白蕉村早在1972安裝,由廈門供電。2003年底,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完成,全村升級通電。2005年龍海市供應有線電視,普及率100%。電話換圖普及率95%。手機2500余部,電腦250余臺,其中白蕉小學教學用電服37件,投資24萬元,經營性質115。
燃料:以電和液化氣為主,煤為輔。喝水基本都是喝地下水。自來水已配合道路建設投入施工。
白蕉所有村巷都修建了水泥路,安裝了自備和廢水排放管道。全長十公裏,總投資近五百萬元。整個項目接近完成。全村安裝路燈108盞,投資30多萬元。村民生活生產用電量近654.38+0萬元。
白蕉海滄鐵路白蕉貨運是廈門港的進出口集散地。
村裏有3個醫療診所,有7名醫務人員。有兩個老年人活動中心,分別位於王和潘石屹的祠堂內。目前,正在投資250萬元建設老年人休閑中心。
白蕉村小學擁有教學樓16四層教室,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教師宿舍750平方米,投資200萬元。現有16個教學班,440名學生,20名教師,37套計算機教學設備,投資24萬余元。
目前還有壹所省級達標學校——漳州康橋學校。
礁城和鱸魚網格
白蕉,古稱礁城,是漳州最富饒的魚米之鄉,也是“造物主賦予這裏壹切神秘的自然恩惠,這裏人傑地靈”的寶地。從前的宮殿建築外面有壹座石頭城,周長3英裏。後來被鄭成功強拆海城郡,有法院、戲臺等。,現在已經消失了。
潘厝(原名七紮,後包括蘇店、虹橋統稱潘厝)歷史悠久,長期隸屬泉州府同安縣管轄。同安縣宋代屬平水師,元代屬泉州道,明清屬泉州府,同安為清代第三鄉(1713)。有後埔、山邊、蓮花17地圖,明升鄉杜毅四都五18地圖,後埔、山邊、蓮花17地圖,東浦18地圖,神寨、侯伶周山腰、阪尾地圖兩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7年3月,同安灌口區金寨、金山、東富、丁美四個鄉劃入龍溪縣(18年4月,未劃入龍溪縣的東富、丁美兩個鄉劃入廈門市郊區),2000年,盤厝被劃入漳州龍池開發區。10000.0000000010007這是漳州海商的光榮聖地;這裏是18世紀世界首富潘振成的出生地。在這裏,原有的“芒果樹王”、“蘇鐵王”、“臺省艾雨”等早期引進的植物散發著濃郁的海洋氣息和南洋風情;這裏曾經有幾十座具有濃郁閩南風情的古建築,向人們展示了漳州海商引以為傲的歷史輝煌。
潘厝祠堂及其民居建築群位於角美鎮白蕉村潘厝社。祖慈* * *(Zuci * * *)三座建築始建於元代,歷朝歷代均有修繕,占地2020平方米,建築面積810平方米,石磚木結構。後殿祭壇供奉先祖潘元德,兩壁嵌有嘉慶年間的“合陽家規十二書,春夏祭祀規矩石碑”。清宮門前有壹對抱鼓石。祠堂內有精美的木雕、石雕、瓷雕、彩畫,栩栩如生,從建築橫梁、石雕的裝飾中凸顯時代賦予的文化和風格,是閩南當地傳統民居的典範。潘厝是18世紀世界首富潘琪(又名潘振成)的祖籍。
這些住宅群是由潘石的後代建造的。其中,潘建***66房兩間,硬山頂,寬五間,圍廂房,潘貞成所建古宅位於潘厝河沙角,建於清中葉,有* * * 47房七間;潘石城古宅位於潘厝河沙角,建於清中葉,兩棟樓42間。他們都歷盡艱辛,努力創業。樓門前的石基,屋內的石柱基礎,墻上的雕刻,梁上的木構件,都保存著清代的原始物件。它們做工精致精美。雖然它們已經被風雨摧毀,但風景仍然完好無損。是閩南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代古建築,至今仍有潘石後裔居住於此。
潘厝祠堂及其民居建築的創始人潘琪,從小航海經商,精通外語。1744在廣州創辦文同公司,與英國、瑞典等國的東印度公司進行貿易,逐漸成為廣州最富有的商人。在廣州買下約20公頃土地,建豪宅和祠堂,取名“龍溪鄉”。建築群的風格融合了南洋和廣州的建築元素和風格。當地人常說:“有潘措夫,但沒有潘措;有潘厝厝,無潘厝府”,充分展現了海商的繁華、富貴、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