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精多了對身體有什麽影響啊?
聽人常說,食物放了味精,就不能放雞精,並動輒說會有不良反應,納悶之下,仔細看了看二者的說明,發現二者幾乎可以畫等於號,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納,只是雞精的添加劑更多些,而谷氨酸納則歷來是飽受爭議的化學制劑.其最顯為人知的副作用就是會造成脫發.甚至也流傳過啤酒與之混合,有催情的作用,當然這也許是說笑了,有待證明.
味精是壹種潛在的食品汙染物質,若攝取過量會引起胎兒畸形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遇熱分解會產生變異物質“異吡唑”,攝入後可引起結腸,小腸、肝臟、大腦等部位的癌病變;味精的毒性會使腦下丘過於敏感,以致危及受下丘腦控制的生殖器官、生殖系統,使性成熟異常,並會造成視網膜損傷;味精會幹擾與破壞內分泌,抑制激素的產生,使生長激素、催乳激素、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明顯減少;味精攝取過多還會引起骨骼及骨髓發育變異,並導致神經異常,情緒焦躁,興奮過度。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了味精攝取的明確限量:每公斤體重每天容許攝取量以不超過120毫克為宜;12周歲以下的嬰兒不在此例。同時,凡需經過高溫烹制的菜肴,不可將味精同生菜同時下鍋,以免產生致癌物質。
雞精不是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加入助鮮的核苷酸制成的。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不過雞精比味精更鮮。從衛生角度講,雞精對人體是無毒無害的,但在烹調時,如果加入過多雞精,則會破壞菜肴原有的味道而影響口味。
雞精因含多種調味劑,其味道比較綜合、協調
很多人炒菜時習慣放味精,但據最近臺灣壹項調查發現,約有30%的人由於攝取味精過量而出現了嗜睡、焦躁等現象。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後者在腦組織中經酶催化,可轉變成壹種抑制性神經遞質。當味精攝入過多時,這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就會使人體中各種神經功能處於抑制狀態,從而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等壹系列癥狀;有人還會出現焦躁、心慌意亂;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甚至會覺得骨頭酸痛、肌肉無力。另外,過多的抑制性神經遞質還會抑制人體的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釋放激素,妨礙骨骼發育,對兒童的影響尤為顯著。
味精吃多了,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過多攝入可導致高血壓。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另外,日本研究人員認為,長期過量食用味精可能導致視網膜變薄、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那麽,每頓飯攝取多少味精才合適呢?研究人員建議,每道菜不應超過0.5毫克。味精的副作用產生的嚴重程度,會因為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所以,大家在享受美味時,也應註意健康。
以下做出對雞精、味精的比較:
1、雞精是壹種以新鮮雞肉、雞骨、鮮雞蛋為基料,通過蒸煮、減壓、提汁後,配以鹽、糖、味精(谷氨酸鈉)、雞肉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等物質復合而成的具有鮮味、雞肉味的復合增鮮、增香調味料。
2、雞精可以用於味精應用的所有場合,適量加入菜肴、湯食、面食中均能達到效果,在湯菜上作用較為明顯。雞精因含多種調味劑,其味道比較綜合、協調。因其含鹽,調味時應註意少加鹽。
3、多數廠家不作雞精用量的建議,幹脆讓妳“取代味精添加至鮮美可口為止”;至多不過給妳壹份清湯的配方,“將20克雞精溶於1升沸水中”。所以,雞精的用量是個體化而隨意的。而味精比較純凈,用量比較穩定。
4、味精易溶於水,所以在烹飪時壹般在起鍋之前加入味精效果好,菜肴的味道會更加鮮美。因為味精若在水溶液中長時間加熱會少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鈉,焦谷氨酸鈉雖無害,但沒有鮮味。雞精的用法似乎寬松得多,至少沒見哪個廠家提醒消費者該在烹飪過程中的哪個環節添加雞精。
參考資料:
適量吃雞精有益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最近,日本科學家指出:雞精可增強人體免疫力,對增強記憶力和體力也有明顯效果。
近年來,國外食品界的多項實驗發現,雞肉有抗氧化功能,能幫助消除人體內過多的自由基,降低體內氧化所引發的細胞變異幾率。日本三得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木曾良信的最新研究證實:雞精中含有高濃度的機能活性成分,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並可抑制腫瘤細胞擴散。實驗結果還顯示,雞精中的特定成分可輔助提高大腦活力,加速體力恢復,並有補血功效。本項研究提示:適當攝入雞精,可緩解人們日常生活的壓力,加速新陳代謝,提高人體抗病能力,並能幫助考生應試時集中精力。
吃雞精最科學的方法
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麽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於是,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人炒菜時對味精惟恐避之而不及,但對雞精卻覺得放多少、什麽時候放都可以。其實,雞精與味精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雞精中含40%的味精
雖然大部分雞精的包裝上都寫著“用上等肥雞制成”、“真正上等雞肉制成”,但它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主要是由雞肉、雞骨或其濃縮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調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其實就是味精(谷氨酸納)和鹽。其中,味精占到總成分的40%左右,另外還有糖、雞肉或雞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味香精、澱粉等物質復合而成。
雞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鮮,主要還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鳥苷酸都是助鮮劑,也具有調味的功效,而且它們和谷氨酸鈉結合,能讓雞精的鮮味更柔和,口感更圓潤、豐滿,且香味更濃郁。至於雞精中逼真的雞肉味道,主要來自於雞肉、雞骨粉,它們是從新鮮的雞肉和雞骨中提煉出來的。雞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雞精的“雞味”變濃;澱粉的作用則是使雞精呈顆粒狀或粉狀。
營養成分高低不同
雞精和味精哪個營養更高壹些呢?
味精主要是通過大米、玉米等糧食或糖蜜,采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提取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納,是氨基酸的壹種,也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雞精的成分由於比味精復雜,所含的營養也更全面壹些。
除了谷氨酸納以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不過,雞精再有營養,也只是壹種調味品,不能與雞肉同日而語。而且,據廣東省消費委員會的調查,發現市場上不同品牌的雞精之間,蛋白質含量並不壹樣,這主要與它們的雞肉粉或雞骨粉含量有關。
安全性與味精差不多
很多人不敢吃味精,主要是擔心它會產生壹定的致癌物質。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認為,在普通情況下,味精是完全安全,可以放心食用的,只是不要將它加熱到120℃以上,否則其中的谷氨酸鈉就會失水變成焦谷氨酸鈉,產生致癌物質。由於雞精中同樣含有壹定的谷氨酸鈉,因此它與味精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同樣應註意不要長時間高溫加熱。
此外,由於雞精本身含有約百分之十幾的鹽分,所以炒菜和做湯時如果用了雞精,用鹽量壹定要減少。雞精裏還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痛風患者應該少吃。
味精(雞精)營養價值剖析
副標題: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不詳
味精是采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由糧食制成的現代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納。它是既能增加人們的食欲,又能提供壹定營養的家常調味品。雞精是從雞肉、雞骨中萃取出來的,除含有谷氨酸鈉外,更含有多種氨基酸。
≮功效≯
補充人體的氨基酸,有利於增進和維持大腦機能。
因其具有很好的鮮味,故可增進人的食欲。
≮適用人群≯
壹般成年人均可食用。
≮適用量≯
尚無定論,有的國家規定每公斤體重日攝入不超過120毫克。
≮特別提示≯
投放的最佳時機是在菜肴將要出鍋的時候。若菜肴需勾芡的話,味精投放應在勾芡之前。
烹制含堿食物時不要放味精,以免產生不良氣味。甜味菜、酸味菜也不要放味精。
不可多吃。
高湯、雞肉、雞蛋、水產制出的菜肴中不用再放味精。
≮健康紅綠燈≯
忌高溫烹調,否則會產生致癌物。
孕婦及嬰幼兒不宜吃味精,因為味精可能會引發胎兒缺陷;老人和兒童也不宜多食。
患有高血壓的人如果食用味精過多,會使血壓更高。所以,高血壓患者不但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而且還要嚴格控制味精的攝入。
≮主要營養素≯
維生素
(毫克) A (微克) B1 B2 B6 B12 (微克) C D (微克) E
- 0.08 - - - - - -
生物素(微克) K (微克) P (微克) 胡蘿蔔素 葉酸 (微克) 泛酸 煙酸 礦物質元素
(毫克) 鈣
- - - - - - 0.3 100
鐵 磷 鉀 鈉 銅 鎂 鋅 (微克) 硒 (微克) → 參看
營養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