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人中白簡介

人中白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日華子諸家本草》·人中白 3.1 來源 3.2 性味歸經 3.3 功能 3.4 主治 3.5 化學成分 4 《全國中草藥匯編》·人中白 4.1 拼音名 4.2 來源 4.3 性味 4.4 歸經 4.5 功能主治 4.6 人中白的用法用量 4.7 備註 4.8 摘錄 5 《中華本草》·人中白 5.1 出處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人中白的別名 5.5 來源 5.6 性狀 5.7 化學成份 5.8 炮制 5.9 性味 5.10 歸經 5.11 功能主治 5.12 人中白的用法用量 5.13 註意 5.14 附方 5.15 各家論述 5.16 摘錄 6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人中白的方劑 2 用到中藥人中白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人中白 1 拼音

rén zhōng bái

2 概述

人中白為中藥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三首。

3 《日華子諸家本草》·人中白

人中白又名溺白垽、人尿白、尿白堿[1]。出《日華子諸家本草》。

3.1 來源

人尿自然沈結的固體物[1]。

3.2 性味歸經

鹹、寒。入肺、肝、膀胱經[1]。

3.3 功能

清熱解毒,祛瘀止血[1]。

3.4 主治

1.治咽喉腫痛,研末吹;口舌生瘡,牙疳,下疳惡瘡,水火燙傷,濕瘡潰爛,跌打腫痛,研末調敷[1];

2.治勞熱,肺痿,咯血,衄血,散劑:1~3g[1]。

3.5 化學成分

人尿沈澱物組成復雜,主成分為磷酸鈣和尿酸鈣[1]。

4 《全國中草藥匯編》·人中白 4.1 拼音名

Rén Zhōnɡ Bái

4.2 來源

本品為凝結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無晶形之薄片或塊片,洗凈幹燥而成。

4.3 性味

鹹,寒。

4.4 歸經

入肝、三焦、膀胱經。

4.5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瘀止血。用於咽喉腫痛,牙疳口瘡,咯血、衄血等癥。

4.6 人中白的用法用量

壹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4.7 備註

(1)對於咽喉腫痛,或牙疳口瘡等癥,可配合黃連、黃柏、兒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對血熱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癥,可配合側柏葉、大薊、小薊、藕節炭等涼血止血藥同用。

4.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5 《中華本草》·人中白 5.1 出處

出自《日華子本草》。

5.2 拼音名

Rén Zhōnɡ Bái

5.3 英文名

Sediment of human urine

5.4 人中白的別名

溺白垽、溺垽、白秋霜、秋白霜、糞霜、尿壺垢、尿幹子

5.5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沈結的固體物。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mo

采收和儲藏:鏟取年久的尿壺、便桶等內面沈結的尿垢,除去雜質,曬幹。

5.6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呈不規則的板塊狀,大小不壹,厚,35mm。表面灰白色,凹凸不平,常有梭狀或瘤狀突起底面較平坦。質堅硬而脆,蝗碎。斷面可見明顯的粗細不壹的層紋。具尿臊氣,味微鹹。

本品以幹燥、色灰白、質堅、無雜質者為佳。

顯微鑒別,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粉末呈不規則的粒狀或團塊狀,可見層狀結構。團粒無色透明負低突起。重折離低。幹涉色1級灰白。有近垂直的兩組不完全解理。

5.7 化學成份

人尿長時間放置,因尿中酸堿度變化而產生沈澱物。人尿多為酸性,但因其中的尿素(urea)受尿素酶(urease)作用 逐漸分解而生成氨(ammonia)或氫氧化銨(ammonium hydroxide),尿的酸性即經過中性而纖生堿性,於是便相應地產生沈澱。在酸性環境沈澱的有尿酸(uric acid),尿酸鹽(urate),硫酸鈣(calcium sulfate),磷酸氫鈣(calcium hydrophosphate),有時尚有數種氨基酸;在堿性環境沈澱的有碳酸鈣(calcium car bonate),磷酸鎂銨(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磷酸鎂(magnesium phhate),尿酸銨(ammonium ureate),草酸鈣(calcium oxalate)等。故人尿的沈澱物組成是復雜的,但主成分是磷酸鈣、尿酸鈣(calcium ureate)。飛人中白成分應與人中白相仿;煆人中白主成分應是磷酸鈣,可能尚含碳酸鈣或石灰(lime)。

5.8 炮制

人中白:置清水中漂洗47日,經常換水,取出,刮去雜質,日曬夜露15日,每日上下翻動壹次,以無臭為度,曬幹。煆人中白:取人中白置坩鍋內,炭火煆至紅色,取出,放涼。飛人中白:取人中白研成細未,再水飛至無聲為度。

5.9 性味

味鹹;性涼

5.10 歸經

肺;心;膀胱經

5.11 功能主治

清熱降火;止血化瘀。主肺痿勞熱;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瘡;諸濕潰爛;燙火傷

5.12 人中白的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外用:適量,研末吹、摻或調敷。

5.13 註意

《本草從新》:“陽虛無火,食不消,腸不實者忌之。”

5.14 附方

1.治鼻衄經久不止:故綿五寸(燒灰),人中白壹分。細研為散,每服以新汲水調下二錢。(《太平聖惠方》)2.治血汗鼻衄,五、七日不住:人中白不限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逼幹,研麝康香少許,酒下。(《經驗方》)3.治喉痹、喉癰、喉癬、雙乳蛾。口疳:人中白(煆)、青果核(煆)、雞哺退殼(煆)、兒茶、冰片各等分)研吹。(《理淪駢文》)4.治走馬牙疳:小便盆內白屑取下,入瓷瓶內,鹽泥固濟,煆紅,研末,入麝香少許貼之。(《綱目》)5.治口舌生瘡:溺桶七分,枯礬三分。研勻,有涎拭去,摻數次。(《瀕湖集簡方》)6.治小兒口疳:人中白(煆)、黃柏(蜜炙焦)為末,等分,入冰片少許,以青皮拭凈,摻之。(《積德堂經驗方》)7.治跌撲損傷閃挫,骨傷極重者:白秋霜研極細末,每服五分,好酒調下。(《積善堂經驗方》)

5.15 各家論述

1.《綱目》: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蓋鹹能潤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諸瘡,用之有效,降火之驗也。......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齒生瘡,疳NI,諸竅出血,肌膚汗血。2.《本草經疏》:溺白垽,其味鹹,氣涼,無毒,能瀉肝、腎、三焦、膀胱有余之火。《本經》療鼻衄,及大明治勞熱、肺痿、心膈熱、吐血、羸瘦、渴疾者,以其能入諸經瀉去火邪也。涼能除熱,故又治湯火的瘡。今人以之治口舌生瘡、疳等證多效,是其除熱降火之驗也。3.《別錄》:療鼻衄、湯火傷。4.《唐本草》:主緊唇瘡。5.《日華子本草》:治勞熱,肺痿,心膈熱,鼻洪吐血,瘦渴疾。6.《本草衍義補遺》:人中白,該置於風露下三年者,始可用也。......能瀉肝火,散陰火。7.《本草蒙筌》:止肺癰唾血。8.《本草正》:燒研為未,大治諸濕潰爛,下疳惡瘡,生肌長肉,善解熱毒。9.《玉揪藥解》:清心泄火,涼血止衄。

5.16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