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中秋夜》古詩賞析

《中秋夜》古詩賞析

《中秋夜》原文

 圓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裏外,

 不有雨兼風?

 《中秋夜》賞析

 李嶠的《中秋夜》借詠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萬物不可能完全壹樣,存在著千差萬別。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裏外,不有雨兼風。”意思是此時此地“圓魄”(明月)當空,又怎見得此時彼地(“千裏外”)“不有雨兼風”呢?千裏指很遠的意思,風雨可借指人生的'無常和艱辛。妳怎麽會知道外邊千裏之外的世界,沒有風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見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變化萬千,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而不斷深化、發展的,壹種認識的正確與否,並不取決於持這種認識的人數的多寡,即便對人人“皆言”為是的,也要敢於懷疑,不斷深入地探索。其二,認識問題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對局部、片面的現象描述替代對整體或本質的探求。見到此時此地皓月當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這首五言絕句,寫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風雨,意在風雨,而非賞月。李嶠其人曾三度任職宰相,對政壇的風雲變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壹輪明月照射大地,眾人都說今夜各處的月光都壹樣明亮;可是誰能曉得千裏之外,無雨驟風狂?這首詩以詠月為題,揭示了壹個真理:世上的事千差萬別,千變萬化,不可能全都壹樣。正如中秋夜,此處皓月當空,他處卻風雨交加。

 《中秋夜》作者簡介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禦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後、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壹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