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夏至吃面的由來的故事

夏至吃面的由來的故事

據文獻記載,在魏臂時,我國已有伏日吃面的習俗。(魏氏春秋)中說,三國時人稱“傅粉何郎”的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道何晏面色玉白不是抹粉抹出來的。

這段史實中所謂的“湯餅”,就是今天的熱湯面片,即今天北京的所言的“揪片兒”。

山東、河北、河南壹帶人們除把面餅拼薄揪成面片做湯面的吃法外,還用刀切成手指肚大小的棱形薄片,在綠豆湯中煮。稱為“面棋子”或“綠豆棋子”。

當時的湯餅,即後世面條、湯面的先河。在夏至時節吃面,是享大自然之踢,也與當時的季節天氣有關。

我國黃河流城民諺日:“芒種三日見麥花。”夏至前後正是新麥應時之季,人們吃面首先具備了物質基礎。而且撰面條也比較簡單易行。做著方便,吃著也方便。

在古代的時候,壹般到夏至人們都會舉行祭祀儀式,祈求蒼天保佑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饑餓死亡。此時民間新麥方出,人們以面食敬神。夏至吃面食這壹食俗也流傳至今。

夏季受涼後往往會出現鼻塞惡寒、頭痛身重等癥狀,煮壹碗熱面,加些蔥白及胡椒,趁熱品嘗,有壹定輔助治療作用。

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夏至前後是麥子豐收、新面粉上市的時候,新鮮面粉裏的營養成分較高。

過去,人們在這個時候多吃面,壹方面是慶祝豐收,另壹方面也可以從新面粉做成口感很好的面條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