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保健 - 餃子的寓意和來歷

餃子的寓意和來歷

“餃子”又名“交子”代表“更歲交子,團圓福祿”。

餃子也是在農歷新年和冬至等節日的重要食品,也是中國北方省份全年食用的主要食物之壹。

來歷——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

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

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明朝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

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

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後,在家鄉白河岸邊見百姓捱饑受寒,耳朵凍爛,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附近搭棚派藥,用羊肉、驅寒草藥煮熬成“祛寒嬌耳湯”,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據說吃後身體會發熱,兩耳很快就痊愈了。

張仲景派藥持續到年三十。

年初壹時,人們開始仿嬌耳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壹早上吃,稱之為“餃耳”、“餃子”。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說,餃子大約最早出現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現今通過考古發現可以證明唐朝已經享用餃子,1972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就發現了餃子實物。

餃子在元明時代稱為“扁食”,清代稱為“餑餑”,除夕包水餃,稱為“煮餑餑”。

擴展資料:

民俗——

1、春節

餃子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

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壹種必不可少的佳肴。

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

2、除夕

按照民俗的解釋,“除夕”這壹天是人、鬼、神交戰之日,因此,必須要人人參與,才能獲得來年的吉祥平安。

3、冬至

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壹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各個地區在冬至這壹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