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保健 - 真的感覺不到溫度?

真的感覺不到溫度?

“溫水煮青蛙”是壹句很有意義的諺語,它告訴我們要居安思危,隨時“停下來”觀察我們所處的環境,然後思考壹下,做出相應的對策,以免被淘汰。

當然,這個諺語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科學家在65438年到2009年的60年代進行的壹個實驗得出的結論,但這個實驗並沒有那麽簡單。讓我們了解真相。

溫水煮青蛙實驗

其實溫水煮青蛙的實驗和靈魂的實驗有很大關系,因為靈魂還是有爭議的。早在20世紀初,美國馬薩諸塞州布萊克弗裏爾的醫生鄧肯·麥克杜格爾(Duncan MacDougall)就對靈魂做過實驗。他征得了6個將死之人的同意,把他們放在壹個精確的稱重平臺上,記錄下活著的人和死了的人的體重差異。

結果兩人死後體重沒有變化。兩個人在死前四個小時內每小時減掉壹盎司(28克),壹個人在死亡瞬間減掉0.375盎司(10.6克)。然而,死後他的體重又增加了,最後壹個在死亡的那壹刻瘦了0.75盎司(21克)。

於是醫生得出結論,人的靈魂重21克。當然,這個實驗顯然是不合理的,且不說他拿了六個實驗對象中的壹個,而是說人死的時候,體內的氣體泄漏和死前的新陳代謝會帶走壹部分體重。

其實對靈魂的探索始於19世紀。當時,德國科學家吉爾茲是壹個狂熱的靈魂探索者。他做了很多實驗。1869,Geerds有個想法,就是把青蛙放在冷水裏慢慢加熱,看它的反應。

但這個實驗不是把壹只健康的青蛙放進去,而是把青蛙的大腦切下來,立即放入17.5℃的水中,然後加熱到56℃,平均每分鐘升溫3.8℃。結果青蛙被煮死了。

這是壹個眾所周知的實驗。事實上,青蛙被煮死後,他馬上用壹只健康的青蛙做了對照實驗。結果,當水被加熱到壹定溫度時,青蛙很快就跳了出來。只是這個對照實驗沒有流傳,只是第壹個實驗斷章取義,所以才有了溫水煮青蛙的說法(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壹個靈魂實驗會和青蛙過不去)。

溫水煮青蛙實驗升級版

本來這是壹個簡單的實驗,但是有了對照組的實驗結果,很多科學家也產生了興趣:青蛙跳走之前需要多少熱量?升溫的速度會影響青蛙跳走的時間嗎?於是升級版的溫水煮青蛙開始了。

1872在Geerds的實驗三年後,生物學家Huntsman也進行了同樣的實驗,但在他的實驗中,他把加熱速率改為每分鐘增加0.2℃。在這種加熱速度下,亨斯邁在90分鐘內將水從21℃加熱到37.5℃。結果青蛙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但是。

後來,俄克拉荷馬大學的動物學家霍奇森教授做了壹個類似的實驗。但他選擇了每分鐘增加1.1℃的升溫速率。當水溫超過環境溫度時,青蛙明顯變得焦躁不安,試圖離開容器。

通過這些實驗,科學家得出了幾個結論:第壹,溫水煮青蛙是不對的;第二,升溫速率越高,青蛙跳出水面的時間越短;再次,青蛙能忍受的臨界溫度在37℃左右,值得壹提的是,超過臨界溫度,青蛙會掙紮,卻沒有力氣跳出容器,最終會被煮死。

青蛙的感知能力

其實溫水(準確的說應該是冷水)煮青蛙的實驗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探索兩棲動物的應急反射能力與溫度的關系。實驗證明,如果溫度上升足夠緩慢,青蛙的反射應激會逐漸降低,這是青蛙通過極少的溫度變化,逐漸適應應激反應系統的過程。當然,即使慢慢增加,青蛙也有耐熱的極限,還是會有反應的。

其實青蛙的感知系統是比較發達的。它們有五個主要的感知系統:嗅覺、聽覺、視覺、味覺和觸覺,其中觸覺與我們的溫度感知有關,因為青蛙的皮膚是濕潤的,它不能像我們的皮膚壹樣阻止大部分化學物質通過,但會順利到達皮下層。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通過觸覺更好更準確地獲取信息。

其實動物對溫度的感知也是通過皮膚的。皮膚上的溫度感受器可以捕捉溫度的變化,形成信息通過神經系統傳遞到大腦,然後做出分析判斷。第壹次實驗,青蛙的大腦被切除,所以信息的傳遞中斷,沒有系統發出命令,青蛙被活活煮死。

摘要

雖然溫水煮青蛙實驗的第壹個結果是青蛙被煮死了,但是沒有大腦的青蛙即使沒有被煮死,顯然也只能活幾分鐘,所以問題不在於是否被煮。至於正常的青蛙,只要達到臨界溫度,就會逃跑,但如果溫度上升的速率很低,最終可能會因為體溫過高時間過長而難以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