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豆制品食物
食用大豆制品在營養上的意義
1.提高消化率
植物蛋白多存在於植物的細胞內,而植物細胞是由纖維素所構成,纖維素會阻礙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故吸收率很低。豆制品在制作過程中,大豆經過浸泡、磨碎、加熱等工序會使蛋白質分子內部結構肽鏈折疊方式發生變化,從密集變為疏松的狀態,使其更易被蛋白質分解酶分解,使消化率提高
2.除去對生理有害的物質
在大豆裏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它可以抑制小腸中胰蛋白酶的活力,因而會妨礙膳食中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還可引起肝臟腫大;還含有具有使紅血球凝固作用的凝血素、含有致甲狀腺腫大的物質;此外,大豆還含有起泡性強、有溶血及刺激胃腸作用的皂角素
由於豆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且營養豐富,對女性是特別有益的,女性適量地吃豆腐可以保護肝臟、促進機體代謝、增加免疫力,並且還有解毒作用。但是豆制品吃得越多越好嗎?
1.大豆食品的食用方法不同,其蛋白質的消化率也顯著不同:幹灼大豆常因加熱不夠半生不熟,消化率壹般不超過50%,煮大豆若煮得不爛,消化率也僅有65%;而將大豆制成豆漿,豆腐、豆腐幹等豆制豆,則消化率會大為提高,壹般豆漿消化率為90%;豆腐、豆腐幹等豆制品的消化率可達92~94%
2.黃豆中的蛋白質能阻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過量攝入黃豆蛋白質可抑制正常鐵吸收量的90%,從而出現缺鐵性貧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等貧血狀態,所以盡管豆制品富含營養,但也不是多多益善,還是適量為宜
3.豆制品含有很高的蛋白質,過多食用會造成消化不良,加重腎臟負擔,而豆腐內所含的皂角苷會促使碘的大量排泄,導致碘缺乏,除此以外,豆腐中所含的大量嘌呤還容易誘發痛風,而且所含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會轉化成半胱氨酸,促使動脈硬化,所以,女性在食用豆制品時,壹定是要適量
4.大豆中的植物性雌激素的化學結構與雌激素十分相似,可以作為雌激素替代物,促進成骨細胞生長。但植物雌激素也像是壹劑“催化劑”,大量服用豆制品,會擾亂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最直接的後果是性早熟
大豆中還含有壹些對健康不利的物質如胰蛋白酶抑制素、凝血素等,我們將這些物質稱為抗營養成分
1.胰蛋白酶抑制素
如生黃豆中就有這種有毒物,它對胃腸有刺激作用,並能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壹般煮沸和煮熟後這種有毒物質就被破壞,若將未煮熟透的大豆吃下,或未煮沸的豆漿喝下,就容易發生中毒癥狀,出現嘔吐、惡心、腹瀉等
2.凝血素
它能凝集動物的紅細胞,壹般大豆粉中含有大約3%的凝血素,在人體消化作用下,大部分凝血素會喪失其活性,但仍會部分殘留,對人體紅細胞起著不利的凝聚作用,只有在加熱時才易被破壞,故吃豆類時壹定要先煮熟,在豆類中以生扁豆含這種毒素較多,特別是秋後的扁豆,毒素更多,如誤食未煮熟悶透的扁豆,數小時後就會引起頭暈、頭疼、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3.腸胃脹氣因子
在脫脂大豆粉中,它的含量較多,豆粉在加工成濃縮物與分離物後,脹氣因子也就逐漸減少,
可將豆粉加熱,也會使脹氣因子消滅,因此不宜未加熱就食用大豆粉
原來有這麽多特殊的性質,可見豆制品雖然營養豐富,但也並非人人皆宜,患有以下疾病者應當忌食或者少吃豆制品
1.消化性潰瘍
嚴重消化性潰瘍病人不要食用豆制品,因為豆制品中嘌呤含量高,有促進胃液分泌的作用;整粒豆中的膳食纖維還會對胃黏膜造成機械性損傷;豆類所含的低聚糖如水蘇糖和棉子糖,被腸道細菌發酵,能分解產生壹些氣體,進而引起嗝氣、腸嗚、腹脹、腹痛等癥狀
2.胃炎
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病人也不要食用豆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腸脹氣
3.腎臟疾病
腎炎、腎衰竭和腎臟透析病人應食用低蛋白食物,為了保證身體的基本需要,應在限量範圍內選用適量含必需氨基酸豐富而含非必需氨基酸較低的食物,與動物性蛋白質相比,豆類含非必需氨基酸較高,故應禁食
我們在選購、食用豆制品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1.選購豆制品最好到有冷藏保鮮設備的副食商場、超級市場
2.真空袋裝豆制品原則上要比散裝的豆制品衛生,保質期長,攜帶方便,選購時要查看袋裝豆制品是否標簽齊全,選購生產日期與購買日期接近的產品
3.豆制品要少量購買,及時食用,最好放在冰箱裏保存;如發現豆制品表面發粘時就不要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