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俗中,立冬這壹天會吃什麽?
在傳統的民間習俗中,立冬這壹天會吃餃子、生洋蔥、甘蔗和羊肉。
1,吃餃子,老北京人常說“立冬補冬,不過口”。在北京和天津,人們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有些人甚至註重吃用“南瓜”做餡的餃子。"立冬在餃子碗裏胡作非為,沒人在乎他的耳朵是否凍僵了."餃子看起來像耳朵,人們認為如果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會凍著。
2、吃生蔥,南京有句諺語“壹天壹根半蔥,冬腿帶風。”壹到初冬,老南京人特別註意吃生洋蔥,以抵禦南京濕冷的冬天,減少疾病的發生。據老人說,洋蔥性溫,味辛,能使人出汗。
3、吃甘蔗,在福建、潮汕壹帶,民間壹直有“立冬吃甘蔗不痛”的說法。所以立冬要吃甘蔗,而立冬的甘蔗是熟的,既能保護牙齒,又能起到滋補的作用。甘蔗是潮汕人“補冬”的食物之壹。
4、吃羊肉,在寶島臺灣省,立冬有吃肉進補的習俗。在立冬的同壹天,婚禮,街上的“羊肉爐”和“姜母鴨”等冬季補品餐館,被許多家庭補充,他們也燉芝麻油雞和四物雞來補充他們的能量。
立冬節氣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是冬天的開始。鬥柄指向西北,太陽經度達到225,每年公歷165438+10月7~8之間相交。立,起,冬,終,萬物收。立冬意味著生命開始閉合,萬物進入休養生息狀態,其氣候由幹燥的秋季轉變為多雨寒冷的冬季。
常用的季節劃分方法主要有“節氣法”和“氣溫法”。傳統上,中國以24節氣中的立冬作為冬天的開始。“節氣法”劃分的冬季,意味著萬物進入休養生息狀態。“溫度法”將四季分為五天,此時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10℃以下,用溫度法劃分的冬季表示天氣寒冷。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