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孩子夾菜,爸爸卻攔著讓長輩先動筷,餐桌禮儀要從小教起
文|福林媽咪
在公益廣告《筷子》這個視頻中有這樣壹個片段:
過年的時候,全家聚在壹起吃飯,孩子抓住筷子就要夾菜,爸爸趕緊攔住孩子,讓長輩先說祝福的話,讓長輩先動筷子。
這是明禮。
在很多家庭裏,孩子是家庭的中心,老人對孫輩也是十分疼愛,更多的時候是長輩等孩子上桌才開飯。
這導致很多孩子都不懂餐桌上的這種禮儀,更有的孩子在餐桌上“我行我素”,明明壹家人都圍著吃飯,孩子卻把自己喜歡吃的菜占著,不允許別人動壹筷子。
我們會說,這孩子“沒教養”。
在中國,餐桌文化非常重要:家人團聚、朋友相處、生意往來、慶祝等重大事件,都離不開餐桌上的互動。
餐桌是大家互相認識、互相深入了解的地方,從吃飯的舉動和態度上,能看出壹個人的本能。餐桌上的表現,也被認為是考驗人修養的重要場所。
孩子在餐桌上的行為表現,也會被別人擴大化:懂得餐桌禮儀,會被人稱贊“懂禮貌”、“有教養”,而在餐桌上做了過分的事,也會讓所有人都默默皺眉頭,讓人嫌棄。
比如說上面,孩子等長輩先動筷子,自己再動筷子,這是尊重長輩;如果孩子霸占壹盤喜歡的菜、把菜挑的到處都是,會被認為是自私、自我。
所以,教孩子餐桌禮儀,也是父母需要重視起來的。
1、父母給孩子做榜樣
在最開始教孩子餐桌禮儀的時候,孩子不壹定能聽得懂,但是孩子懂得模仿。
孩子吃飯的時候,會模仿父母的動作:
如果父母吃飯的時候喜歡吧唧嘴,那麽孩子也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吧唧嘴;
如果父母吃飯的時候喜歡看手機,那麽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也會希望能邊做其他事情,邊吃飯;
……
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在餐桌禮儀上也是:在日復壹日的相處、影響下,孩子餐桌上的習慣會越來越趨向於父母。
2、給孩子立餐桌規矩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在孩子6歲之前就該給孩子立規矩。而餐桌禮儀就是立規矩的壹種。
在孩子有餐桌壞習慣,比如說浪費糧食、不尊重長輩、吃飯三心二意等不對的行為時,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這樣是不對的。
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什麽樣子是對的,什麽樣子是錯的。
也可以用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英雄形象,讓孩子願意去成為他自己心目中更好的人。
1、在餐桌上尊重長輩
在家的時候,長輩習慣性的慣著孩子,但是父母要懂得讓孩子尊重長輩。
比如上面提到的公益廣告中,長輩還沒動筷子,孩子想要動筷子的時候,爸爸制止了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知道這是不禮貌、不尊重長輩的行為。
2 、不把飯菜翻來挑去
有的孩子喜歡在壹盤菜裏面挑自己喜歡的,但是大家都在吃飯,這樣做會讓很多人心裏都不舒服。
吃飯的時候,喜歡那個就直接夾,不在菜裏翻找自己喜歡的,壹方面是孩子對別人的尊重,另壹方面也是孩子對自我的約束。
3、不在餐桌上大吼大叫
時常在餐桌上見到這樣的孩子:父母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心意的時候,就大吼大叫,企圖用這種方式讓父母或其他人妥協。甚至在有人管教他的時候,直接掀桌子。
這種行為是可怕的,會直觀的展現出家庭教育的缺席。
4、不要咬筷子、舔筷子
有的人在吃飯的時候,有壹些小習慣,就是咬筷子、舔筷子,然後再去夾菜。
在孩子小時候,或許別人還能勉強接受,但是在將來走入 社會 之後,孩子的這種行為,會讓他被周圍人嫌棄,也會比較難被別人接受,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很大。
5、不對著桌子打噴嚏
不對著桌子打噴嚏是個常識:人在打噴嚏的時候,會有細菌噴射出來。如果孩子不懂,父母要教。
餐桌禮儀不光是這些,但是這些是最基本的。
很多時候,孩子在餐桌上的糟糕行為,最根本的兩個原因:壹是孩子太“以自我為中心”,想不到考慮別人;二是父母從來沒有教,導致孩子對沒有基本的常識。
所以,透過孩子在餐桌上的習慣,不光能看出壹個孩子的品性、教養,也能看出他背後的這個家庭是怎樣的情況。
過年走親戚時,爸爸媽媽更應該註意教育孩子,這是最能彰顯孩子懂禮貌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