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保健 - 雪崩的內容簡介

雪崩的內容簡介

第壹本以網絡人格和虛擬現實的初步暗示為特色的塞伯朋克小說。另外,妳會喜歡上那個叫Hiro Protagonist(日本名)的主人公,他是壹名黑客、日本武士兼披薩餅快遞員。 網絡世界的崛起為科幻作家的思想提供了壹個馳騁萬裏的絕妙空間。同時,科幻小說也為網絡世界的發展和網絡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功效。今天的很多術語都源自於這些天才文學家的靈感。比如“賽伯空間”(Cyberspace)這個名詞,就是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在短篇故事“整垮珂蘿米”(Burning Chrome,1981年)中所創造,隨後在他最有名的小說《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1984年)化為實在的例子。這本典型的計算機科幻龐克小說,科幻、性、迷幻藥加上搖滾,加上這個新鮮的詞匯,對電腦迷們有著特別的吸引力。但是對今天的互聯網更真切的演繹和解釋,“虛擬實境”(Metaverse)可能比“賽伯空間”更勝壹籌。“虛擬實境”來自科幻小說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寫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書中,斯蒂芬森描繪了壹個超現實主義的數字空間“Metaverse”,為地理空間所阻隔的人們可通過各自“化身”(avatar)相互交往,度過閑暇時光,還可隨意支配自己的收入。

與威廉·吉布森和Rudy Rucker等的早期賽伯朋克(cyberpunks)小說不同,《雪崩》加入了更多的黑色幽默。同時,史蒂芬森曾做過計算機的編程員,非常了解電腦網絡和黑客生活。可以說,《雪崩》將賽伯朋克的世界、復雜的語言學理論和後現代主義的諷刺強行結合在了壹起,堪稱第壹本以網絡人格和虛擬現實的初步暗示為特色的塞伯朋克小說。在2003年《商業2.0》雜誌推出的“每位CEO必讀的偉大書籍”中,文章對此書如此評價道:“舊媒介產品中幾乎很少能夠像這本書那樣,為新媒介世界註入如此多的東西。被企業化的政府和送比薩餅的敲詐勒索景象簡直令人頭暈。《雪崩》引發了“賽伯朋克”的產生,而後者依然能夠從這本有趣且令人心醉神迷、讓人愛不釋手的書中獲得靈感。”

《雪崩》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不久的21世紀的美國。那時,美國社會徹底公司化,美國政府已經垮臺,政府經商,淪為二流企業,為大財團大公司跑龍套。主人公Hiro Protagonist,是壹名天生的黑客和日本武士兼披薩餅快遞員,靠為黑手黨遞送皮薩餅謀生的。當致命的雪崩病毒,開始戰勝黑客,並且威脅到虛擬現實本身時,Hiro就成了制服病毒的人。《雪崩》確實是壹本光彩奪人的小說:混合了賽伯空間的狂歡作樂、宗教、異乎尋常的幽默、以及刺激的冒險情節,以及黑手黨、潛在的致命、遞送皮薩餅的30分鐘期限、半智能的核動力的看門狗,琳瑯滿目。與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神經浪遊者》(NEUROMANCER)和帕特·卡蒂根(Pat Cadigan)的《合成人》(SYNNERS)等傳統朋克小說形成鮮明對照。 1959年10月31日,史蒂芬森出生於美國馬裏蘭。雖然,史蒂芬森很早就開始寫小說,但直到1992年出手《雪崩》,才壹炮走火,壹舉確立了科幻小說大師的地位。此後,平均四年出版壹本大部頭的巨著。1995年,描寫納米技術的《鉆石年代》(The Diamond Age: or A Young Lady's Illustrated Primer)。1999年,推出描寫數據密碼的1000多頁的《編碼寶典》(Cryptonomicon),全書綜合了歷史小說和科技驚險小說的要素。以二次大戰的密碼破譯員和計算機研制和東南亞建立的“信息天堂”(data haven)這兩個傳奇故事作為線索,平行展開。書中的“信息天堂”中沒有政府乾涉電子郵件、線上金融交易和網絡,客戶將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安全感,隱私獲得充分保障。2003年,他推出《巴洛克記》(“Baroque Cycle”)(***三卷)的第壹卷《怪異的人》(Quicksilver)。長達927頁,追述了1656至1714年間發生的故事,其中無處不閃爍著思想的火花。該部小說的故事像茂盛的枝葉壹樣,朝四周伸展開來,豐富的敘述中時時透出褻瀆神靈的態度,向讀者傳達了壹個永恒的真理:科學不可逆轉地改變了整個世界。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有牛頓、萊布尼茨(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等曾為科學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物,他們和史蒂芬生筆下的那些性格怪異但才智超人的虛構人物壹道推動著小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