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餅的由來是什麽 酥油餅起源介紹
由來與起源 由來 清代著名小說《儒林外史》壹書中即已提及,並作贊譽。酥油餅用上等白面粉攙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吳山酥油餅歷史悠久,約壹千多年前(五代十國末期),趙匡胤與南唐劉仁贍在安徽壽縣交戰時,當地百姓用栗子面做成酥油餅支援趙軍。後來趙匡胤當了皇帝,經常命禦廚制做此餅食用。高宗時,遷都臨安(今杭州),也常吃此餅,以後由禦廚傳到民間,人們在吳山風景點仿照此餅 改用面粉起酥制成吳山酥油餅,被譽為吳山第壹點,而流傳至今。杭州傳統名點。因舊時常在吳山風景區供應,又得到杭州太守蘇東坡的贊美而得名。 吳山酥油餅的起源有兩種傳說。 壹說源於宋初問世的名點“大救駕”,後南宋遷都杭州,世人為借故諷政,便仿制“大救駕”,希望南宋朝廷記住開國的艱難,不要喪權辱國。此點以吳山所制最為有名,故得“吳山酥油餅”的美名。 二說起名於北宋蘇東坡。當時,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壹天公余興濃,身披蓑衣,腳著芒履,冒雨遊吳山,見眾人爭購油餅,也買幾只,解下酒葫蘆,坐在野花叢中,品嘗起來。覺得此餅香脆松口,味道特佳。問店家有何美名?店家回答:“山野小吃,無什麽美名”。蘇東坡細觀此餅,壹層層、壹絲絲,像身上蓑衣壹樣,便隨口說道:“好,既無雅名,就叫它蓑衣餅吧!”因為,蘇東坡為此餅取名,從此,吳山“蓑衣餅”,生意興隆,聲名遠揚。因為,“蓑衣餅”與“酥油餅”,字音相諧,又加此餅本身又油又酥,後來就改稱為“酥油餅”。 酥油餅系由安徽壽縣壹帶栗子面酥油餅演變而來。用油面疊酥制成。色澤金黃,曾酥疊起,上尖下圓,形似金山,覆以細綿白糖,脆而不碎,油而不膩,香甜味美,如口即酥。南宋時吳山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