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街麻花是什麽時候開始的,為什麽在天津這麽有名?
18街大麻花比上面的“兩絕”晚出了幾十年,成立於20世紀30年代。天津大馬花以“桂發祥”、“十八街”為商標,因其發源地在天津市河西區東樓十八街壹帶,故俗稱“十八街大馬花”。十八街大麻花的創始人叫範桂林,河北大城縣人。1915出生於壹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去世早,他和母親還有兩個兄弟壹起奮鬥。1924年,年僅9歲的範桂林和11歲的二哥範貴才隨母親壹路乞討來到天津,留在南樓村謀生。1928年,13歲的範桂林經人介紹,在東樓18街壹家麻花店當服務員。他每天都幫著炒麻花,然後提著菜籃子沿街叫賣。幾年後,範桂林轉行到南樓村的劉佳麻花店當服務員,仍然從事油炸和賣麻花的工作。範桂林利用在兩家麻花店做學徒和幫工的機會,認真琢磨和研究,熟練掌握了炒麻花的配料、煎的溫度和工藝。從1936開始,範桂林辭掉了幫工的工作,在東樓十八街附近擺攤,炒菜賣麻花。他炒麻花的技術很好。麻花又漂亮又好吃,很受顧客的歡迎,所以攤位的生意很好,他很快就攢了壹筆錢。知道擺地攤並不總是長久之計,範桂林在地攤附近買了壹個小店面,正式開了壹家麻花店,名字叫“桂發祥”。麻花是天津壹種受歡迎的小吃。當時城裏賣麻花的店鋪和攤位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競爭激烈。為了在比賽中獲勝,範桂林反復摸索出壹套別出心裁的制作技術。他把油炸面團改成半油炸面團,在面團中間放壹個含有桃仁、桂花、青紅絲、冰糖等各種配料的酥餡。這樣做出來的毛坯後,炸出來的麻花又脆又甜,沒有什麽味道,而且只要存放在幹燥的地方,多日之後依然香脆,味道不變。另外,範桂林的麻花個頭大,能炒出幾斤重的大麻花,而且裏外壹樣脆,其他店很難做。這些大麻花不僅色香味美,而且造型美,宛如美妙的藝術品,令人忍俊不禁。於是範桂林的麻花出名了,“桂發祥”遠近聞名,“十八街大麻花”成了天津的著名特產。十八街大麻花成名後,範桂林依然堅持原來的飼養標準和操作技術,從不靠名氣偷工減料。他的配料有嚴格的標準。例如,煎半斤麻花,需要四盎司油,兩盎司糖和半盎司冰糖。和面時,應根據溫度的變化適當增加或減少堿的用量。煎的時候,火不要太旺,要用溫火煎透。所以他炸的金脆大麻花很受顧客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種帶有天津風味的特色小吃逐漸走向全國。1959年,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參加全國商品展,獲得好評。1971投入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贏得海內外客戶的贊賞。從此,十八街大麻花聞名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