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加黑木耳做湯喝傷胃嗎
紅棗屬於溫熱性食物,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賴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以及鈣、鐵等36種微量元素,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等作用。每100克紅棗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達243毫克。生吃紅棗,可保留棗中更多的維生素C,具有改善毛細血管壁功能,以及幫助消除皮膚上的淤斑的功效。雖然熟吃紅棗可能會導致維生素C等不耐熱的維生素流失,但鐵、鉀等礦物質仍然會被保留,可達到補血作用。脾胃虛弱者生吃紅棗會分泌過多胃酸,導致胃痛。因此,建議熟吃紅棗。下面為大家推薦兩個熟吃紅棗的食譜:
1.當歸紅棗粥。取當歸15克、糙米50克、紅棗5顆。首先,將當歸浸泡在200克溫水中片刻,過濾取汁液約100克。再加入糙米、紅棗及300克的水,煮至米熟湯稠即可。
2.黑木耳紅棗補血湯。取紅棗幾顆、黑木耳壹把、冰糖適量。黑木耳泡發,洗凈,紅棗用手捏開。將黑木耳與紅棗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足量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半小時以上。出鍋前幾分鐘加冰糖即可。
專家提醒,紅棗雖然是進補佳品,但建議適量食用,過量攝取會影響健康。棗皮纖維含量很高,不易被消化,壹次吃太多容易胃脹。.
取黑木耳30克,紅棗20枚。將黑木耳洗凈,紅棗去核,加水適量,煮半個小時左右。每日早、晚餐後各壹次。經常服食,可以駐顏祛斑、健美豐肌,並用於治療面部黑斑、形瘦。本食譜中的黑木耳,《本草綱目》中記載其可去面上黑斑。黑木耳可潤膚,防止皮膚老化;大棗和中益氣,健脾潤膚,有助黑木耳祛除黑斑。
黑木耳紅棗湯到底怎麽弄?
準備材料:黑木耳10克,紅棗50克,白糖適量
料理方式:加適量的水,把黑木耳和紅棗煮熟後,加入白糖即可。
吃法:月經前1個禮拜到月經結束這段時間飲用,每天吃或隔天食用都可以。
註意:黑木耳是所有蕈類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而且,它和白木耳壹樣,都是多糖類,有壹定的抗腫瘤作用,加上黑木耳又可清肺益氣、幫助身體排出纖維,向來皆為紡織業者和礦業從業人員的最愛,此外,紅棗住址脾胃虛弱、血虛萎黃、血小板缺少癥等等,因此,如果女性的臉色常常呈現黃色,多吃壹些紅棗,就可以看到氣色紅潤,即使不用化妝品也能晶瑩剔透。
飲用這帖藥膳湯方有3點註意事項:
1.不要和海鮮壹起吃,否則容易腰腹疼痛。
2.肚子不舒服、脹氣的時候,先不要吃。
3.紅棗吃多會腹脹,每次使用不要超過10顆。
紅棗還有補血的作用.
女人對補血總是壹往情深,其實脾胃虛弱更需要滋補,對付臉上的斑斑點點,喝點黑木耳紅棗湯也不錯。
主題:黑木耳紅棗湯
食材:黑木耳10克,紅棗10枚。
做法:
1.將黑木耳用冷水泡開,洗凈;紅棗去核待用;
2.鍋內加水適量,放入黑木耳和紅棗,煮30分鐘即可。
本湯每日早、晚餐後各壹次,有助駐顏祛斑。
提醒:
壹、黑木耳即可食用又可入藥
中醫認為,木耳性平味甘,入胃、大腸經。而黑木耳,是木耳的壹種。因其生長在朽木上,形似人的耳朵,色黑或褐黑,故名黑木耳,又名木菌、樹雞。黑木耳源於木耳科真菌木耳、毛木耳或皺木耳的子實體,多寄生在桑、櫟、榆、楊、槐樹等枯朽的枝幹上,原為野生,現多為人工培植。
現代實驗研究證明,寄生於不同朽木或基質上的黑木耳,所含成分與藥理作用相異。壹般說,黑木耳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卵磷脂、鞘磷脂、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無機成分,具有抗血凝,抗血栓形成,促進免疫功能,調節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降血糖,延緩衰老,抗潰瘍,抗真菌等廣泛的藥理作用。
黑木耳作為食品,味甘淡,可隨個人的喜愛任意添料調味,制成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而作為藥物,則是難得的補品,雖性平力緩,但卻不膩不躁,可常服久用。
二、黑木耳搭配紅棗 更健脾祛斑
黑木耳為補品,藥力平緩,故只宜用於輕癥緩癥或亞健康者的日常保健,若遇重癥急癥當需配伍他藥或作為治療輔助品。此外,黑木耳較難消化,並有壹定的滑腸作用,故脾虛消化不良或大便稀爛者忌用;對本品及與其相類似真菌過敏者均忌服。
黑木耳和紅棗壹並熬湯,可健脾,長期喝,可以駐顏祛斑、健美豐肌,並用於治療面部黑斑、形瘦。
三、四法教妳選黑木耳
黑木耳質量差別較大,購買時可從四方面挑選:
眼看:凡朵大適度,耳瓣略展,朵面烏黑有無光澤,朵背略呈灰白色的為上品;朵稍小或大小適度,耳瓣略卷,朵面黑但無光澤的屬中等;朵形小而碎,耳瓣卷而粗厚或有僵塊,朵灰色或褐色的最次。
手捏:通常黑木耳含水量要求保持在11%以下,取小量樣品,手捏易碎,放開後朵片能很好伸展,有彈性,說明含水量少,反之則過多。
口嘗:純凈的木耳,口感純正無異味,有清香氣,反之多為變質或摻假品。常見摻假品用明礬水、堿水浸泡或用食糖水拌和,可用口嘗有無澀味、堿味、甜味加鑒別。
水泡:朵體質輕,水泡後脹發性大的屬優質;體稍重,吸水膨脹性壹般的為中等;體重,水泡脹發性差的為劣質.
每周三提醒:
土對應脾,暴食傷脾,如有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松弛、身體水腫等癥狀時,就需要養脾了。
脾最強時間:9~11時 脾最弱時間:19~23時 強脾關鍵詞:補
補充提醒:食療只是日常輔助調理,別過分依賴;若感身體不適,請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