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耕牛的散文
莊稼人養牛就是為了“耕”字。
隨著農耕時代的遠去,牛逐漸淡出鄉村。多年以後,當人們再提起牛的時候,可能不會有太多的深刻感受。但在壹代農民眼裏,牛和土地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對牛的深情和珍惜永遠是壹代農民不可磨滅的記憶。
前幾年回家,偶爾和鄰居聊起奶牛。當問到村裏還有多少人養牛時,鄰居們說:“現在都機械化了,很少有人家裏有牛了。”於是我開始統計指標,只統計了兩家。於是我笑著說:“牛和人類壹起耕田兩千年了,是時候退出歷史舞臺了。”說這話的時候,我想到了壹些和牛有關的舊事。
壹三個大叔教牛。
如果村裏的孩子淘氣或不聽話,他們的父母會說:“妳為什麽不能教壹樣的,男孩?”是牛被教會了!“那句話讓人覺得這孩子倔得像頭牛。但如果村裏的三叔聽到這話,壹定會插壹句:“牛能教好,就看妳怎麽教了!" "
莊稼人把訓練牛耕地叫做“教牛”,從來不叫馴服牛。在他們眼裏,牛已經夠馴服了,又不是獅子老虎。為什麽要馴服它們?所以壹個“教”字,讓人覺得很有人情味,很生動。就像教育自己的孩子壹樣,經常比牛。
三叔是村裏的能人,也是村裏牛的好老師。那時候隊裏的牛幾乎都是三叔教的。每當隊裏從牛市場買了壹頭還沒學會犁地的牛,或者隊裏的牛生下的小牛長大了能負擔得起的時候,隊裏就會安排人教那些牛犁地。偶爾脾氣比較大或者很久沒教過的會被隊裏的三叔教。後來,幹脆就不讓別人教了,讓三大爺壹個人教。按照三叔的話來說,那就是:“不要教空白!”
壹般在冬季閑暇時間教牛。第壹,因為此時土地閑置,莊稼人也在閑置。二是在冬閑時教牛,讓牛在明年春耕時直接下田。所以選擇壹塊空曠的旱地,壹人牽牛,壹人扶犁。牽牛的壹般都是退伍軍人,扶犁的能熟練耕作。妳不需要犁得太深。犁深了,妳怕牛吃不了,更怕牛受不了拉犁。
那壹年,隊裏從鎮上的牛市場買了壹頭牛。據說牛太兇了,賣牛的隊裏沒人敢做,就賣了。牛買回來後,隊裏沒人敢靠近,就找三叔教。三叔選了壹個好的手扶犁,叫他不要挖太深。於是兩個人拉著牛架起犁,三叔牽著牛走在前面,那人扶著犁跟在後面。不管三叔怎麽拉,牛就是不願意按路線走,總是橫著走。三叔拽著牛繩,想讓它走直,但是怎麽拽都有偏差。有時候,妳著急的時候,它會歪著頭,用它的角頂三叔。還好三叔把牛繩拉的很緊。
後來三叔終於想出了壹個辦法。他找來壹件破舊的衣服,遮住了牛的頭和眼睛,讓牛看不清楚人和地面。牛什麽都看不清楚,就讓三叔牽著鼻子在地裏走。教了半個月,牛終於漸漸馴服了。後來牛漸漸習慣了。當被蒙住眼睛的布被拿掉時,奶牛筆直快速地走著。
三叔說:“壹般猛牛拉犁會更賣力!”"
二,二姨想念奶牛。
"脾氣暴躁的牛拉犁更用力,耕地更快."二姨念叨著。
“都是我的錯,我讓妳脫了牛皮去打仗,妳就死在這條溝裏了!”二姨蹲在牛摔死的水溝邊,壹邊擦著眼淚壹邊說,好像在惋惜壹個死去的人。
那壹天,二姨沒吃飯,但她不想讓隊裏分給她的牛肉還回去了。她說她不看好牛,打死了。她不能吃牛肉。
有人來勸她,對她說:“那頭牛掙脫了牛的軛,去打架了。怪不得妳,那頭牛脾氣很暴躁。妳怎麽能憋得住!”
但她就是說服不了自己。她不停地說:“脾氣大的牛,種地快……”
二姨年紀大了,跟不上下地的行程,隊裏給她送了壹頭牛。
早上,她牽著牛上山。突然,山那邊鄰村的壹頭牛“哞哞”叫了幾聲。她牽著的牛聽到這話,也擡起頭來“哞哞”地叫了壹聲。山那邊的牛回應了,她的牛再也忍不住了,掙脫了她的手,直奔山那邊。
兩頭牛相遇了,互相追逐了壹會兒,最後追到了山腳下的田地,在那裏打了起來。
那是兩頭健壯的公水牛,彼此勢均力敵。水牛角又長又大,打架很兇,很容易把牛打死。兩個村民壹看,大叫著跑過去,卻不敢靠近。於是有人找來梯子,想把它架在兩頭牛中間,把它們分開。女人和孩子,然後遠遠地環顧四周。可還沒等他們把梯子架起來,二姨的牛就被鄰村的牛逼推到了田埂上,推到了壹個高高的田埂上。溝很深,牛掉下去會摔斷腿,永遠不死,再也起不來了。
人很急,但除了發呆誰都沒辦法,誰也不能介入。不出所料,二姑養的牛被推下山坡,掉到溝底,再也沒有爬起來。
人們沖下水溝,撈起了那頭牛。牛的兩條腿已經斷了,剩下的兩條腿再也支撐不住它站起來。村裏的男人用兩根粗草繩把牛的兩條前腿和兩條後腿綁在壹起,然後用幾根木桿把牛擡回村裏。
那壹天,二姨整天流淚,像失去兒子壹樣痛苦。她後悔了,好像她真的做錯了什麽。壹夜之間,她突然蒼老了許多。
後來隊裏不讓她下地,也不給她送牛。她真的老了。偶爾有孩子帶著奶牛經過她的門前。當她看到孩子們舉起他們的牛鞭,朝牛抽去時,她上前制止,並對孩子們說:“這牛鞭壹定不能落到牛身上。這頭牛很聽話。妳只要舉起鞭子搖壹搖,它就會走得很快。”
第三,父親說種田
“牛很聽話。妳只要舉起鞭子搖壹搖,它就會走得很快。”父親經常這麽說。
每次下地,父親的牛鞭總是舉得高高的,卻從來沒有落到牛背上。滿山滿坡,總能聽到的只有那悠長的喊叫聲。
那壹年,我放學回來,跟著父親學犁地。父親說:“犁地的時候,不用太辛苦,走在犁旁邊就行。妳不能走在犁的前面,也不能落在犁的後面。”走在犁前面,犁會太深,牛拉不動;如果妳落在犁後面,犁會伸出地面,犁不會進去。“我壹次都不相信。我試過了,結果是這樣。
第壹次學犁,犁歪了,我就拼命搖犁,以為能把犁扶正。父親說:“妳扶犁的時候,不要看犁,要看牛。只要牛不跑偏,犁哪兒也不去。”我喃喃自語:學個犁還有這麽多壓力!
我脾氣暴躁。有壹次,我覺得牛跑得慢,想催它快點,可是喊了半天,牛就是跑不快。我拿著犁,跟在牛後面真的很不耐煩,我要去鞭打牛。我父親看到這壹幕,走過來,從我手裏扔出壹條鞭子。他生氣地說:“那鞭子不是讓妳去抽牛的,是用來嚇唬牛的。只要妳壹抖鞭子,牛就會用盡力氣往前沖。”說完,他瞪了我壹眼,對我說:“拉犁的話,還是要找梢(牛鞭)。妳受得了!”
我聽著,心裏想:我是妳的孩子還是妳的孩子?
那壹次,父親拿起扔掉的牛鞭,向我要了壹把犁,自己動手犁了那半畝水田。
從我記事起,冬天很冷,偶爾晴天的時候,父親就把牛牽出來,壹邊餵它跳蚤,壹邊陪著牛曬太陽。有壹次,父親對我說:“水牛塊頭大,力氣大,犁地時走得快。如果妳不耐煩,犁地時最好用水牛。”如果用黃牛,只能耐心等待!"
我聽著,怔怔地看著牛。
第四,遙遠的回憶
無論是黃牛還是水牛,誰也體會不到莊稼人對黃牛的感情和感受。
那壹年,隊裏跑得最快的牛老了,隊裏想賣掉它。那頭牛壹直被七姑奶奶養在家裏。被搶走的那壹天,七姑奶奶讓出了半裏地,壹路陪著眼淚。
小時候有壹次帶著壹頭牛進山放生。回來的路上,突然想起語文課本上那個牧童騎著牛。於是我爬到牛背上,想騎牛。沒想到,我躺在牛背上,牛壹走來走去的時候,我從牛背上滑了下來,屁股疼。
小時候那些和牛有關的記憶都已經不在了。但那頭牛的淳樸和厚重,卻永遠刻在我的心裏。
這幾年,山裏,山外,山坡上,很多牛都不見了。當被問到時,耕耘者說,在所有的牛都被賣掉後,牛耕地不再被需要,所以他不想花很多時間去養壹頭牛。
是的,耕者和牛的關系,壹直都是維持在同壹個字上的。不僅僅是壹種親近,更是壹種感覺。
我正覺得過意不去,突然不知道是誰家的媳婦,拿起壹根棍子就追出門去。我壹邊追,壹邊對孩子吼:我看妳倔得像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