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有什麽功效?
關鍵詞:鰻魚|鰻魚功效|鰻魚功能
來源《雷包公誌論》
拼音名稱Shàn Yú
別名有胡(山海經)、(益源)、胡郁(石芝)和海蛇(黑龍江中藥)。
來源是黃鱔的肉或整個黃鱔。
原來形狀
黃鱔(徐中的“南草”)
身體細長如蛇,前段圓,後側平,尾尖。體長24 ~ 40厘米。頭部呈圓形,高度大於體高。吻尖,唇發達,下唇特別厚。上下頜骨和瓣骨上有細齒。眼睛很小,覆蓋著壹層薄薄的皮膚。鼻孔相距很遠,後鼻孔在前邊緣上方,前鼻孔在吻部。左右鰓孔在腹面合二為壹,呈V字形。鰓膜與鰓峽部相連。身體潤滑無鱗。沒有側鰭,背鰭和臀鰭退化,只剩下低皮褶,沒有軟刺,都和尾鰭結合在壹起。尾鰭逐漸變細。體色淡黃或橙黃色,全身布滿小黑點,腹部呈灰色。
生活在河流、湖泊、溝渠、稻田中,白天喜歡躲在泥底的洞穴裏,或躲在河岸的縫隙裏,晚上外出覓食,以昆蟲、青蛙、小魚等動物為食。產卵期為6-8月。
這種動物的皮(鱔魚皮)、骨(鱔魚骨)、血(鱔魚血)、頭(鱔魚頭)也都入藥,各有詳文。
棲息地分布很廣,除了西北和西南,全國各地都有。
化學成分每100g食物含有80g水,18g蛋白質,0.9g脂肪,1g灰分,38mg鈣,150mg磷,1.6mg鐵。
性品味
甘,文。
①別錄:味甘、溫、無毒。
2“千金食療”:性平,無毒。
③《藥林簡編》:味甘鹹,性溫,微毒。
歸經
入肝脾腎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經。
②新版本草:入脾腎。
3《本草求真》:入肝腎。
功能指示
補虛、祛風濕、強筋骨。治療肺結核、風寒濕痹、產後淋證、痢疾膿血、痔漏、疥瘡。
①“別錄”:主補中焦,養血,治下凹唇。
2“千斤食療”:主要是少吸點氣,不能原地踏步。
(3)蒙驁:補五臟,驅十二感冒。治療風濕病。
④本草補遺:能化濕阻氣,補虛損,婦女產後泄瀉,血氣異常,形體消瘦,止血,消除腹中寒氣。
⑤補本草:善於補氣。
⑥《滇南本草》:治癆,添精益髓,強筋骨。
⑦《本草》:祛除狐臭。
⑧《綱要》:專貼壹切寒漏、痔瘡、痔瘡。
⑨《本草》:治痢疾。
口服用法用量:煮、搗肉成丸或焙粉。外用:切片和應用。
註意
(1)“不記錄”:發病時,食物重復。
②《本草經》:虛熱者不宜食用。
③生活情趣飲食譜:瘧疾、痢疾、飽脹都是病前病後的禁忌。
附加處方
①增加力量:熊筋、虎骨、當歸、人參均攤。最後,用酒蒸鰻魚,將肉搗碎成丸。每天空腹喝兩杯。(《本馮靜元》大力丸)
(2)治療慢性膿血痢:鱔魚壹條,紅糖三錢(炒)。把鱔魚的肚子雜質去掉,用新瓦烤熟,用糖磨碎,用開水吞服。(《雲南中醫驗方》)
③內痔出血的治療:鱔魚煮。(“方便飲食療法”)
各派討論《本草經》:鱔魚性溫,故能補中,益血。甘溫能疏通經絡,治療感冒,所以也用於治療凹陷的嘴唇,今天還用於治療口眼歪斜。
摘自*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