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生活是什麽感覺?
類似的經歷也發生在幾個朋友身上。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居。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獨居人口超過7700萬,獨居逐漸成為令人關註的社會現實。
獨居似乎總是被貼上壹些固化的標簽。有人把他們描述為空巢老人,從“問題”和“救助”的角度,圍繞孤獨和孤立來描述他們。有些人把壹個人生活當成壹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宣揚壹個人也要好好愛自己,偶爾流露出被我感動的雞湯的感覺。
事實上,獨居只是提供了壹種生活選擇,壹種讓我們有更多時間陪伴自己的選擇,因此,它增加了更多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探索。那麽,真正的獨居生活是怎樣的呢?每個選擇獨居的人都有什麽感受和理解?我們和幾個孤獨的人聊起了這個話題。
01.
"所有美好的想象都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上."
去年6月,我正式收拾好學校的東西,離開了。雖然對大學生活很絕望,但還是對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充滿向往,壹手拿著自己喜歡的優惠,壹手租著自己的新房(哪怕只是40平米以下的壹居室)。
壹開始,我把壹個人的人生規劃得特別美好。每天早起做壹頓健康的早餐,開始轟轟烈烈的生活,定時看書充電,不會被別人打擾。家裏買了很多健身器材,八塊腹肌肯定指日可待。下班後可以去樓下超市買新鮮食材,犒勞自己壹頓大餐。終於可以遠離擁擠的八人宿舍,再也不用忍受男生宿舍的“怪”味了。想想就能笑。
但是當我真正開始工作,開始壹個人生活的時候,我發現這些東西都淹沒在忙碌、疲憊和懶惰中了。我想象中的自律健康的獨居生活,在現實中變成了幸福肥美的房子和自由放縱。
早上為了多睡壹分鐘,總是匆匆出門,以1.5倍的速度跑到地鐵站。從來沒有實現過自己做早餐,都是在樓下便利店解決的。下班回家躺下,還有力氣做飯。我送外賣來養活自己。不說運動,唯壹支撐我坐起來的大概就是打遊戲了。因為沒人管,衣服堆幾個星期不洗很正常,反正也不會有人嫌棄。
在家呆壹段時間很爽,但呆在家裏壹直很爽。直到今年,我還沒有看到八塊腹肌的影子,反而長了壹點小肚子(嘆氣),真的是在逐漸走向中年的油膩之路。
我的旗幟完全倒下了。事實上,所有對美好生活的幻想都是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上的,獨居加劇了這種挑戰。在壹個人的生活中,妳可以享受壹個人的便利,但也需要對抗壹個人的懶惰。如果妳只有計劃和想象,那麽生活很可能會奔向另壹個極端。
02.
“有壹種成長,是從瑣碎中領悟生活的本質。”
工作以來壹直住在家裏,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如果我沒有搬到另壹個城市獨自生活,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現實生活遠比我想象的要瑣碎。
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裏,所有的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對自己負責。找房子是我遇到的第壹個問題。我需要考慮交通樞紐,通勤時間的計算,農貿超市等配套,然後是房子的年限,朝向,付款方式,價格對比等等。
妳認為它在這裏嗎?不是,是租到好房子後才開始了打怪的官路。我建立了壹個網絡,定期囤積生活用品,換床單曬被子,買藥,接下水道,拖地板擦窗戶,交水電費煤氣費...這些東西對我來說完全像壹個新世界,是我和父母住在壹起時從來沒有註意到的問題。
壹方面感嘆生活不易,另壹方面也很感激父母的艱辛。在那些我們看不到他們的地方,他們似乎“理所當然”地為我們和這個家付出。這些東西因為太瑣碎而被忽略,但壹旦疊加重復,也是壹件很耗費精力的事情。
雖然壹個人生活很辛苦,但也慶幸自己被“強制習得”了各種技能,讓自己慢慢接觸到了現實生活的全貌。也許每個人都需要過孤獨的生活。可能用不了太久,但也足夠讓妳明白生活的繁瑣和艱辛,學會感恩家人,在以後的歲月裏,有包容和底氣和另壹個人壹起生活。03.
“在享受自由的同時,也必然要承受孤獨。”
我在五年內換了三次房子。壹開始和室友合住壹個房間(壹個房間兩張床),後來合住壹個房間,有了自己的獨立房間。現在,我終於有能力搬到壹個房間,壹個人住了。在太空中體會自由的感覺真的很爽。
生活中有很多實際的便利。早上上班不用爭著上廁所,回家晚了也不用擔心打擾別人。朋友可以隨時打電話回家,大家可以壹起做飯喝酒聊天。深夜的時候,他們都在客廳睡著了,沒有趕回家。
而且心理上感覺舒服了很多。有時候在家裏可能無所事事,但總覺得在壹個只有我壹個人的空間裏可以完全卸下戒備,放松壹下(發呆更提神)。
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在這樣的生活中,我會感到越來越孤獨。沒有室友的吵鬧,房間安靜久了會覺得冷清,甚至有點寂寞可怕。生活中平常的壓抑和快樂都沒有地方訴說。煮好的飯總是吃完就扔掉。郁悶的是,連點奶茶都要兩杯。
我壹個人在北京,沒有家人,沒有朋友。獨居把流浪的孤獨感放大了好幾倍。以前很向往壹個獨立的空間,有時候希望家裏多壹個人,可以稍微放心壹點。
也許沒有絕對的生活。自由和孤獨是壹對雙胞胎,耀眼的陽光下總有斑駁的影子。但是,我們既然享受前者的快感,也要有勇氣承擔後者,僅此而已。
04.
"獨居是壹種完美的身心療法."
以前覺得壹個人生活特別慘,尤其是壹個人,女的,國外。但是當我回頭看那些日子的時候,我發現獨居的生活其實是我很久沒有註意到的寶藏。
在國外生病是壹件很麻煩的事情。買藥難,去醫院也看不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壹個愛屍體的我會強迫自己開始健身運動。
出去吃飯很貴。大部分時間在家自己琢磨菜譜,卻白白胖胖。大概是因為運動和飲食健康,感覺比出國前好多了,甚至嚴重的神經衰弱也逐漸好轉。
不僅身體變好了,內心也因為長期的獨處變得越來越強大。我生活在壹個大國(笑),幾乎沒有什麽娛樂活動。在校外,我大部分時間都和自己在壹起。我在家裏留出了壹個角落曬太陽。沒事的時候,我就坐在那裏看書或者去草原散步。遠郊汙染少,晚上能看到明亮的星星。
抽離之前復雜的人際關系,可以有更深入更專註的思考,更貼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日子雖輕,但也少了雜念和煩惱,是壹種前所未有的寧靜。
也許是獨居的環境讓我真正學會了愛自己,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變得健康、踏實、穩定。人的生活和情緒,如果寄托在外界的刺激上,隨時可能會感到心慌無助,而妳要做的,就是多花點時間面對自己,簡單的呼吸,澎湃的力量。而當壹個人能夠過上健康而滿足的生活,並因此感受到內心的喜悅,他就對世間的壹切無所畏懼。
05.
“最親近的人也需要距離來建立錯覺。”
在家裏和父母住的半年時間裏,我們吵架不斷,甚至到了互相厭煩的地步。有時候是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同,比如飲食、作息等會產生爭執,有時候是因為觀念的不壹致,不停的催婚,勸我聽這些話。總之,我只要回家就覺得壓抑。
忍了半年,終於下定決心搬出去了。關於這個有很多爭吵,因為我租的地方其實離家很近,大人覺得浪費錢。但對我來說,搬出去並不是完全遠離他們,而是保持壹個合適的距離,有自己的空間。
日子真的安靜多了。沒有了爭吵和念叨,心情也沒有之前那麽煩躁了。生物鐘和習慣是建立在妳自己的基礎上的。累了就玩,困了就睡,餓了就吃。也許有時候真的不健康(我承認),但是別提有多舒服了。
而不在壹起生活後,我們會想念對方,距離產生了美。所以平時周末回家壹次,我們在壹起的時間少了,變得特別珍惜。我和父母的關系緩和了很多。
很多人被教導要溝通理解不同代人之間的矛盾,但我覺得這個時代的鴻溝很難彌合。與其試圖與對方相處,不如保持適當的距離,既避免了矛盾的惡化,也讓彼此之間的聯系更加珍貴。家庭是需要守護的,但需要用正確的方式守護。
06.
在做任何決定之前,請把安全放在首位。
我是壹個重視生活質量的人。對我來說,房子不僅僅是睡覺的地方,還承載了我大部分的閑暇時間,所以找房子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壹居室。雖然房租會貴很多,但是可以好好休息,滿足大部分對生活的想象。
但後來我意識到這個想法還是太年輕了。只考慮了舒適度,卻忽略了獨居本身的危險,尤其是對於女生來說,這是壹個很大的隱患。我自己也經歷過壹些可怕的事情。最嚴重的壹次是加班回家晚,進小區壹直被跟蹤。我害怕極了,壹路跑上樓進了屋子,鎖上了門。對方甚至試圖打開門。最後我使勁敲了幾下才停下來。第二天打電話給朋友,確認門口沒人敢出門。
女生壹個人生活,壹定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他們壹方面要註意預防,另壹方面要多積累防身技能。比如,外賣來了,妳可以白喊壹聲“我老公的外賣來了”,假裝家裏還有別的男人,晚上回家最好有朋友。如果沒有,可以假裝打電話,有空可以學壹些簡單的搶招,這可能會成為妳遇到危險時的護身符。
但是,最好的辦法是減少危險,盡量不要讓陌生人知道妳壹個人住,住在哪裏,不要壹個人回家太晚。
的確,住在自己搭建的小窩裏可以很好的休息,恢復精力,但在此之前,避免不安全因素,學會保護自己,才是享受長期獨居好處的保障。災難可能就是命運,我們無法避免。我們只能盡力降低遇到它的風險。
作者說:
費孝通先生曾把中國社會描述為壹種差序格局,與西方社會是壹種捆柴的群體格局不同。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壹塊石頭扔在水面上時,被推出來的圈圈漣漪”。每壹個網絡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向外擴散變細,不同核心的漣漪相互觸碰,形成新的關系。
但獨居在壹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模式。意味著個體脫離了血緣和地緣的聯系,重塑自己的價值觀,追求理想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逐漸削弱了傳統社會中個人與家庭結構和親屬關系的依賴性。換句話說,我們更“任性”,但也更勇敢,充滿可能。
事實上,無論是選擇群居還是獨居,獨處都是壹種對自身發展很重要的能力,是個體情感發展最重要的標誌之壹。壹個人是否能享受獨處,取決於ta與其內部對象的關系,以及ta對其內部關系的信心。內在關系能給ta帶來生活的滿足感,所以在沒有外界物體/刺激的情況下,他可以暫時而滿足地休息。
幸福生活的核心是找到真正的自己,堅持下去,擁抱它。我可以在喧囂中沈默,也可以獨自在生命中怒放。
以上。
KY作者/47
編輯/KY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