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的節氣風俗有哪些?
? 小滿的習俗(風俗習慣)表現在三個字,壹個是“吃”,因為此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吃苦菜、吃撚撚轉兒就成為此時的常見習俗;另壹個是“祭”,因為此時正是多雨季節、養蠶時節,在南方就出現了“祭三神”“祭蠶神”的習俗。下面分別介紹;還有壹個是“看”,此時即將進入麥收時節,出嫁的女兒要回家看爹娘家的麥子準備情況,這叫作“看麥梢黃”。
壹、吃苦菜? “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壹。《周書》上說道:“小滿之日苦菜秀。”《詩經》中說:“采苦采苦,首陽之下。”小滿的“三候”中就有“壹候苦菜秀”。古代農民在每年春夏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就要靠吃苦菜來充饑。苦菜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因此,吃苦菜習俗便沿襲下來,至今苦菜(比苦瓜)仍然是餐桌上的家常菜。
二、吃撚撚轉兒? 小滿前後,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此時的麥子已經灌漿,人們便把尚未成熟但已經灌漿的小麥做成壹種叫作“撚撚轉兒”的東西來充饑,也就是把即將成熟的麥子先收壹些,並將收獲的麥穗或烤熟或炒熟,再把麥粒搓出來,最關鍵的是把搓出的麥粒用石磨磨了,這樣磨出來的就是綠綠的、像紙繩粗細的撚撚轉兒了。
三、祭三神小滿有“動三車”之說,這三車指的是水車、牛車、絲車。“祭三神”就是指在小滿時節,祭祀掌管這三車的神靈,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相傳“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要舉行祭祀儀式。在車基上放置魚肉、香燭等供品祭拜,而且還要特地準備白水壹杯作為祭品,祭祀當中將水潑入田中,祝水源旺湧。
四、祭蠶神相傳小滿時節是蠶神誕辰的時候,至今在江蘇、浙江壹帶小滿期間還會舉辦祈蠶節。我國古代農耕文化主要表現為“男耕女織”,“女織”的原料在南方就是以蠶絲為主(北方以棉花為主),而蠶絲就是取自蠶繭,因此,在我國南方的養蠶業壹直興盛不衰,尤其是在江蘇、浙江壹帶。而養蠶是很有講究的,要講究氣溫、濕度,還要講究桑葉的冷、熟、幹、濕等。由於蠶比較難養,所以古人就把蠶看作是“天物”。為了祈求有個好的收成,因此人們往往在農歷四月(小滿時節)會舉辦祈蠶節。
? 說到蠶神的誕辰,還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呢!
? 相傳在上古時期,蜀地有位父親外出,家裏只留下女兒和壹匹白公馬。女兒非常思念父親,就對馬兒開玩笑說:“妳能把我父親接回來,我就嫁給妳。”白馬果然把父親帶回來了。
? 此後,父親認為這匹馬通人性,用上等飼料餵它。但馬卻不理,只有見到姑娘時,才表現出歡樂。父親感到奇怪,女兒就如實相告。父親大怒,便將馬射死,把馬皮掛在院裏。
? 壹天,姑娘在院裏玩耍,馬皮猛地躍起,卷著姑娘,飛得無影無蹤。幾天之後,人們發現姑娘和馬皮都化為了蠶,姑娘的頭也變成了馬頭狀,伏在樹上吐絲。 父親正在傷心之時,看見女兒騎著白馬從天而降,說上天感念她的孝心,封她做了蠶神,造福人間,從此也得以永生,不用再惦念,說罷就升仙了。家人便將她的凡體從樹上取回飼養。養蠶歷史就從此開始了。
五、看麥梢黃? 在關中地區,每年麥子快要成熟的時候,出嫁的女兒都要到娘家去探望,詢問準備夏收的情況。這壹風俗叫作“看麥梢黃”,並漸漸形成了壹個叫“看忙罷”的節日,極富詩意。農諺雲:“麥梢黃,女看娘。”夏忙前,女兒過問娘家的麥收準備工作;麥收後,母親又去看望女兒,關心女兒家的收成和在麥收中的勞作情況,體現了生產勞動中的母女情長心心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