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療 -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學反思

 導語: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篇壹:《觀潮》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壹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註重了借助多媒體展現大潮,體味它的壯觀。

 常言說,“百聞不如壹見”,真實畫面會帶給學生真切的感受,學生的想象畢竟狹窄。語言文字能不能在頭腦中生成畫面,生活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學生來說,特別是農村的孩子,見識少,缺少那種生活的體驗,想象對他們來說就困難了。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錢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從文字中去感悟顯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學開始,我先播放多媒體讓學生隨我壹起觀看大潮,並談談自己的感受,形成對大潮的第壹印象。之後在教學重點段落“潮來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錄像片段,然後再來用心朗讀課文,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景讀出來,這樣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章美的蘊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篇二:《火燒雲》教學反思

 在《火燒雲》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為這壹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壹、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雲從西邊壹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麽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妳壹言,我壹語的說開了,壹學生說:“句中也有‘紅通通’壹詞,用了‘紅’字就重復了。”壹學生說:“課題是《火燒雲》,用‘燒’字起點題作用。”另壹學生又說:“用了‘燒’字。他跟‘著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裏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說說火燒雲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雲還有其他名稱嗎?”這壹問題壹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小手,搶著說:“朝霞、晚霞、雲霞、彩霞、紅霞。”這也是詞語的訓

 練,這壹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麽妳們能試著說這些顏色嗎?”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蒙蒙”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蒙蒙”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雲的實際不相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四、用壹個詞語概括火燒雲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壹個問題:“妳能用壹個詞語來概括火燒雲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這壹問後,壹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妳又能用壹個詞語概括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學生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

 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雲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同的特點,這樣壹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篇三:《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壹、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特別是創設情境,那絕對是多媒體的拿手好戲。因此,教學伊始,我就利用課件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特別是在感受大榕樹的樹根和大榕樹茂盛的枝葉時,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有了較為直觀的理解,然後再引導學生細讀句子來感悟文中語言文字的優美凝練,體會大榕樹的美。再如在教學大榕樹上鳥兒紛飛的場景時,我又借助課件播放群鳥在大榕樹上活動的錄像,展示鳥的天堂鳥兒翻飛,鳥聲悠揚,令人目不暇接的熱鬧景象,真實地再現了眾鳥紛飛的歡鬧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滿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說說妳看到鳥兒們在大榕樹上幹什麽呀!這樣既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鳥兒在大榕樹上的快樂生活,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說話能力。

  (2)、利用教師的導語,創設情境:

 上次聽了張愛華老師的講座後,我深受啟發,覺得老師的導語在創設情境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也開始嘗試著采用多元化的具有啟發式的導語,以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如在引入第三段時,我就采用教師充滿激情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剛才,我們和作者壹起欣賞了這枝葉繁茂的大榕樹,相信這麽茂盛的大榕樹壹定會招引——許多鳥兒,是呀,第二天清晨,當陽光照耀在水面上,壹切都顯得更加明媚的時候,我們再壹次來到了這裏。此時,又看到了什麽呢?

  二、以讀為本,促進學生感悟: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於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註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註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也提倡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多引導學生去讀課文,通過讀來感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文章的意境。如在教學感悟大榕樹的美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整體感知,然後抓重點句,談感悟,在欣賞了錄像以後,我就引導學生找作者贊美大榕樹的句子,然後讓學生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體會榕樹的美,再組織學生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勃勃生機的大榕樹。而在教學第三段時,在觀看了錄像後,讓學生說說這壹次的鳥的天堂給妳什麽印象,妳是從哪裏體會到的?學生抓住重點句“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從鳥的品種多,鳥的活動多來體會鳥兒歡鬧的場面。

  三、引導質疑,鼓勵多元化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教材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不是灌輸給學生“死”的知識,而是通過學生的努力去學到真正有用的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活”的知識。古人雲“學貴有疑”。學生之“疑”,是仔細閱讀課文的產物,教師應鼓勵提倡。因此,在教學“那麽多的綠葉,壹簇堆在另壹簇上面,不留壹點兒縫隙。

 篇四:《語文園地壹》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的教學,重在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我以習作為例。習作要求是按壹定的順序寫校園裏的景物,或者別處的景物,還可以寫寫發生在校園裏的難忘的事。我們就先來選擇寫寫我們朝夕相處的校園。

 先帶學生到校園裏走壹走,選定自己喜歡的壹處地方駐足觀察、思考,完成片斷練習。片斷內容可以是細致地景物描寫,也可以寫寫發生在此地的壹件事情。 然後,全班評改。評改要求:景物描寫的過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來描寫,是否選擇了恰當的描寫方法(描寫方法已在語文園地壹“我的發現”壹欄中有體驗、有訓練);事件記敘的過程中,是否與此地的景物、環境有所聯系。 最後,讓學生選擇經典的片斷再次遊覽校園,列出遊覽的先後順序,加上開頭和結尾,將精彩片斷連成篇。

 這樣的習作指導重在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學時以過程性評價或形成性評價為主,以終結性評價為輔。我認為,在開放的作文活動中,有利於學生喚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我手寫我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用真實的筆觸表現生活,表現自我。以生活為主線,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為張揚學生個性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養成學生樂於探究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個性品質。

 篇五:《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這兩首詩意思淺顯,學生看看註釋就能大致讀懂字面的意思。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對詩中所蘊含道理的感悟上,讓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這二句詩在現實生活中的含義,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討論,學生興趣非常濃厚。

 這二首古詩中出現的“不識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這二句是千古傳頌的名句,意義深遠,如果能讓學生學以致用,那就是最大的收獲了。學了以後,不少學生已經能靈活運用。

 爬山虎的腳》是壹篇常識性課文,如果用單壹的抓重點句、重點詞談體會,再來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方式教學,容易引起學生語言感知上的疲勞,學生便會缺乏

 興趣,註意力分散。經過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換壹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平日愛畫畫的特點,我決定對重點段采取以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動手演壹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去,誰知我的這壹想法竟然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證。由此,使我深深地領悟到簡筆畫、肢體語言的的妙用確實對理解語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壹、巧用簡筆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可以將語言文字所敘述的事物,描繪成鮮活有趣、看的喜愛、感受真切的東西,使課堂氣氛壹下子變得情趣萬千,充滿了勃勃生機。如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時,便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動手畫壹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放足時間讓學生找到書本上有關的語句,朗讀反復琢磨,尋找自己畫上的不足。這壹設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地朗讀起來,他們緊鎖眉頭細細斟酌,不壹會兒,壹幅幅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二、巧用肢體語言能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

 俗話說得好:“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課文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墻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壹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這兒,我讓學生們都把兩只手伸出來,把自己的胳膊當作爬上虎的.壹根莖,手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手指肚當作細絲的小圓點。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己演練壹下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接著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把黑板當作壹面墻,先把手指肚觸著墻,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就這樣壹腳壹腳向上爬。經過同學們的演示講解,學生由原來誤認為爬山虎像人壹樣雙腳壹前壹後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爬墻的。

 由此可見,恰到好處的運用簡筆畫、肢體演示,能降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內容的難度,學生也比較喜歡這種形式,的確做到了在樂中學,學中得。

 篇六:《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

  1、以圖促文,文意生輝

 在講解蟋蟀的住宅特點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5、6、7自然段,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然後通過“尋找蟋蟀真正的家”評畫活動調動學生的探究欲。通過四幅畫的觀察和比較,讓學生或多或少的加強了對蟋蟀住宅特點的了解,最後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特點進行概括和歸納 。這種活動表面上是評畫,實際上是學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饒有興趣的評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偉大的工程”這句話的含義時,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古今中外人類所創造的壹些偉大的工程圖片。在輕松的樂曲中,學生不僅欣賞到了優美的畫面,贊嘆人類的智慧和勞動,更多的是從中深刻的領悟到了“蟋蟀的住宅也是靠它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創造的,同樣也是壹座偉大的工程”的深刻內涵,從而對蟋蟀的吃苦耐勞的精神產生敬佩之情。

  2、緊貼生活。回歸自然

 在為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思維拓展,我設計了這樣壹道練習題:“假如妳就是蟋蟀工程師,要參加昆蟲王國的住宅設計大賽,妳能為自己的住宅設計廣告詞嗎?廣告詞要簡潔明了,瑯瑯上口,最好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點。”聽了我的引導,學生們躍躍欲試,思考交流壹會兒後,爭先恐後的站起來,繪聲繪色的介紹、講解。他們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構造,通過自己編寫廣告詞形

 象、生動的描述出來,那壹舉手壹投足的動作神情仿佛自己真的就是壹個蟋蟀工程師,完全進入了角色。聽得同學也是津津有味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由於形式新穎,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說、大膽說、創造說的興趣,又容易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3、任何壹節課都是壹節遺憾的藝術

 它不同於普通的藝術,可以預先壹遍又壹遍的排演,它潛伏了更多的隨機性和多變性,既要有專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場”作戲的應變能力。在我的課中也存在壹些美中不足之處。如:在教學“隨遇而安”壹詞時,雖然我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通過引導學生對本段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或者結合生活實際來幫助理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學生感情朗讀的訓練和對蟋蟀不辭勞苦、不肯隨遇而安精神的感悟。另外從整體上看,教師讓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時間安排較少,學生獲得的知識比較零碎。在課堂教學快結束時,教師也沒有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概括。

 最後,非常感謝迎江區語文教研室給我這次鍛煉和施展的機會,感謝各位領導、老師對我的關心和培養。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繼續努力,不斷提高,爭取不辜負領導、老師們對我的鼓勵和期望。

 篇七:《雅魯藏布大峽谷》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為我們描繪的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雅魯藏布大峽谷。讀罷此文,猶如走進了神奇美麗的畫卷之中,擁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學習這篇課文,壹是要理解課文

容,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哪些壯麗景觀;二是要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發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篇課文是閱讀課文,在教學中,我采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學習,進行交流反饋。這既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探究。老師先提出問題: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風光舉世聞名,哪部分內容給妳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麽?接著讓學生自由發言。然後教師出示自學提綱就選擇妳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最後全班交流反饋,老師相機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