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哪些小吃?
1.寶德油棗寶德油棗的特點是個頭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味甜、色澤深紅、有光澤,含糖量57.9%。最著名的是加工過的“無核糖棗”,深紫色油潤,皮薄細紋,大而無籽,棗肉肥美細膩。易於儲存和運輸,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到日本,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喜歡甜食的朋友不要錯過。-2.太原醬肘子花太原醬肘子花是太原歷史名品之壹。醬肘花古稱“裹花夢幻肉”,早在唐代就有了。宋代的《清》曾記載:“唐拜大臣令,上燒烤,家中有食單。那些選擇與眾不同的人被簡要記錄下來...裹著鮮花和夢幻般的肉(滾進小鎮) ...。當時作為珍饈佳肴和國宴食用,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本品是壹種肘子肉卷,用壓力包裹,切片,待鹵汁成熟後涼著吃。因斷面上有波浪紋,故稱裹花夢幻肉,俗稱“肘花配醬”。醬肘子花是有5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福記六味齋醬肘子雞鴨店”做的最好吃的。因其選材嚴格,加工精細,保持了其歷史傳統的工藝和風味,其醬肘子花獨具特色。被商務部1982評為優質產品。醬肘花色美味香,皮嫩肉爛,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香而悠長,是人們與家人團聚,以酒佐餐的佳品之壹。用豬肘、海鹽、碎鹽米、花椒、生姜、桂皮、八角等多種原料制作醬肘花。制作時,首先將肘洗凈、去骨、洗凈,用冷水浸泡2-3小時。控制好含水量後,用鹹米和胡椒粉反復揉搓。腌制1天後,將手肘逐壹卷成桿狀臂,皮朝外,再用細麻繩反復捆紮。然後將鹵好的醬料老湯燒開,撇去浮沫,將肘子和調料包放入鹵鍋中,煮沸後小火燉2小時,取出放涼。撇去鹵湯的油,將肘墊箅子放入蘆葦後的鍋內,小火煮2小時。這是二級醬鹵汁。到時候用小火煨1小時,然後取出晾涼。把肘子拿出來晾壹會兒,把綁好的繩子拿掉,然後把醬汁刷在肘子花上,讓它掛在肘子花的表面。等涼了,就醬成棕色了。吃的時候交叉頂刀,切成薄片。-3.羊肉泡饃牛羊肉泡饃的特點是配料重,爛湯濃,香氣誘人,食後回味無窮,有暖胃的作用。牛羊肉泡饃是Xi最有特色和影響力的食品。古時候叫“羊湯”。宋代蘇軾寫下“龍有熊蠟,秦只煮羊湯”的詩句。羊肉泡饃的烹飪工藝非常嚴格,煮肉的工藝也非常講究。制作方法如下:先將優質牛羊肉洗凈,烹飪時加入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至爛透,湯汁備用。饅頭是壹種用白面粉做的烤餅。吃的時候,把它掰成黃豆大小的塊,放進碗裏。然後廚師在碗裏放壹定量的熟肉和原湯,用白菜末、料酒、粉條、鹽、味精等調料單勺制作而成。牛羊肉包子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燉湯,就是顧客自己吃自己泡,也有幹泡的,就是湯汁完全滲透到包子裏。吃完饅頭和肉,碗裏的湯也喝完了。還有壹種吃法叫“水圍城”,就是把寬湯煮開,把煮好的包子和肉放在碗的中央,四周都是湯。這樣清湯鮮,肉爛香,饅頭韌而可口。如果配上辣醬、糖、蒜,會有壹種特別的味道。是不可多得的高級滋補品。Xi安有很多羊肉湯館,其中老字號有“老孫家”和“同盛祥”。4.刀削面,貓耳朵,刀削面在山西有絕技。在中國,除了陜西,只有北京和xi安有刀削面賣。刀削面首先要做好面團,揉勻,要像白石壹樣堅實。刀削面的賣家都有案底樁,賣的時候可以剪。所謂削皮,就是用鋒利的刀削蘿蔔皮,把面條沿邊緣切成四五分厚、兩三寸長的棱形片,然後根據客人的吩咐做成炒、燉或涼菜。這種面團很結實,所以很有嚼勁。它用韭菜、冬筍和肉絲炒,用蘑菇和木蘭片(筍幹)燉,混合水蘿蔔(壹種有水分、肉嫩的蘿蔔)和雞絲。滑、脆、韌,兩者各有千秋。技藝高超的面條廚師經常表演絕技。朋友們邀請當地的名廚在壹次宴會上表演。當他們收拾完酒菜,照常端上面條時,面館師傅捧出壹個做好的面基,用壹個小圓托盤頂在頭上,雙手各拿壹把鋒利的刀削面條。他通過感覺和手的力量使頭上的托盤完全隨著他的刀片旋轉。我們在舊金山吃了日本料理“鐵板燒”,看到廚師當眾切煮,做出各種手勢,我們大加贊賞。如果我們把它與山西的這種削面技藝相比,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我們都會承認山西的技藝是壹個奇跡。貓耳朵和魚是山西家庭的日常主食,做法和調料的質量很難有壹定的標準。總的來說,貓耳朵很像壹個貝殼形狀的意大利通心粉。據說這種意大利產品是凱爾·波羅(Kyle Polo)做的,他從中國學會了捏貓耳朵,回去後仿制,然後用機器生產。貓耳朵的制作方法是將面團揉成拇指條,壓成蠶豆那麽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捏壹圈,卷起來就像貓耳朵壹樣。放入沸水中煮熟,撈起用調料炒壹下。耳卷裏有湯,飽飽的,吃起來很好吃。成分是他們想要的。壹般人都喜歡用韭菜絲和蝦米,很入味。當他們用上蝦皮,蟹肉,香菇,火腿,就可以為所欲為,沒完沒了。用魚做面疙瘩和中國南方人做面疙瘩基本壹樣,只是做工要更細致壹些。面條拌得很稀,鍋裏煮壹鍋湯(素菜和素菜都可以)。山西人用竹筷將碗沿邊緣向下的面糊拌成細長條,落入沸騰的湯中(南方人用勺子舀成不規則的塊,故稱“面疙瘩”),用它來煮。直筷子在圓碗邊緣隨意滴下面糊,總是兩頭尖中間肥的面條在沸騰的湯汁中翻來翻去,就像遊動的魚,所以叫“撥魚”。我見過壹次,廚師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控制意大利面的流動。他把面糊像壹張紙壹樣丟進滾燙的湯裏。受熱後自然向兩邊卷曲,成為連續的空心面,這是絕技。據說沒有第二個人。中國有壹些獨特的技能,但他拒絕傳承,這真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惡果。柳葉兒和杭州的“面條川”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就是將面條卷成薄片,然後切成狹長的長方形,像柳葉壹樣,然後放在高湯裏煮。5.沙糕粉是用食用油、鹽、五香粉等佐料混合,揉卷成薄片,用滾燙的橢圓形石頭烘烤,表面凹凸不平,又稱“疤餅”。香脆可口,易於消化,攜帶方便。-6.東坡茄子制作方法:(1)茄子去皮,切成厚4厘米,寬6厘米的塊。(2)在茄子塊的平面上切壹個大十字刀,深度為1/2,然後放入六成熱的油鍋中炸透,至金黃色時取出,鍋中放少量油;放入肥美的肉末,翻炒變色,再放入蔥、姜、冬筍翻炒;加入鹽、醬油、糖、味精,調好味,把肉末放入碗中做成十字,把炸好的茄子塊用刀面朝下,把十字肉末擺成正方形,加入少許雞湯淹沒茄子塊。(3)籠蒸30-35分鐘,扣入盤中,加水勾芡汁,茄子片上澆點明油。特點:鹹中帶甜,鮮嫩。7.平遙牛肉“平遙牛肉太古餅,杏花村以汾酒聞名”,這是山西民歌中的流行表達。醇香可口的平遙牛肉,濃香四溢的汾酒,聞名省內外。平遙牛肉是晉中地區平遙縣的傳統特產。據說平遙牛肉早在明朝就很有名了。到了清末民國時期,平遙牛肉已經成為達官貴人的必備。到了20世紀30年代,平遙牛肉已經遠銷京、津、Xi安等地。當時每到秋冬,各地客商蜂擁而至,販運牛肉,使平遙牛肉在北方聞名遐邇。1956平遙牛肉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名優食品展上被評為全國名優食品。遠銷朝鮮、蒙古、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海外飄香。平遙養牛歷史悠久。據《平遙縣誌》記載,遠在漢代,這裏的民俗就是“賣劍買牛,賣刀買犢”。當時所有的牛都是養殖的,只有不能勞動的老牛才能成為入口的食物。久而久之,形成了獨特的老牛肉制作經驗。清朝嘉慶年間,平遙開始有了腌制牛肉的作坊。先是雷全寧家在苗文街開了“盛興雷”屠宰場,經營五香牛肉百余年。該店從宰殺老牛到制作老牛肉,形成了壹整套特色技術。從宰牛去骨到割肉只需要15分鐘。屠宰牛時,切斷牛頸部的兩條主動脈血管,讓血液盡快流出,這樣殺出來的牛,肉內無淤血,色澤好;此外,它還減少了牛死前的緊張時間,防止了肌肉纖維收縮造成的堅韌。剔骨和切割能快速保持肉的新鮮度。平遙牛肉的制作工藝也很有講究。切肉時,壹般根據季節和牛的位置,把整頭牛分成16到26塊。然後,在肉上切幾個刀花,揉進當地特產的硝酸鹽;放入甕中後,用平遙城裏壹口井裏的堿水浸泡,然後在甕口蓋上牛胃。浸泡時間隨季節變化:夏季半個月,春秋兩季1個月,冬季2 ~ 3個月。取出泡好的牛肉,用冷水洗凈,放入特制的簡易災難中,加入含有堿和硝酸鹽的井水煮熟,不要放任何調料。要求“水深要漫過肉,湯汁沸騰有氣泡。”並且烹飪時鍋蓋不蓋,以利於肉中的氣味和水分蒸發。煮8小時後,在壓力下燜4小時即可取出,香味四溢,味道鮮美。壹般來說,每鍋煮肉是400公斤。這種牛肉色澤紅潤,肉質細嫩。油肉紅白相間,特別好看;它的味道清香、軟脆,非常好吃;它含有較少的水,耐儲存,不改變它的味道。熱天可儲存1周以上,冬季可儲存1個月。這種牛肉如果不切開就沒什麽味道。切開後,味道很濃。如果當地人賣牛肉,讓顧客先嘗壹嘗再買。平遙牛肉分為肥牛和肥肉。肥牛有肉有油,紅白分明;肥肉多肉少油;但是兩個都好吃。大部分地方都喜歡吃小牛肉,平遙壹帶的制作工藝說明,牛越老,肉越香,肉嫩的關鍵在於腌制工藝。名城帶名品,名品線名城,讓平遙古城與平遙牛肉壹起輝煌。8.神池豆花是五臺山地區的名吃之壹。在食品界久負盛名,聞名北方。它的成分是發酵肥料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和堿少許。煎的時候用葫蘆油,要清亮清澈,不起泡不冒煙為宜。神池麻花看起來很好吃,聞起來很香很香,吃起來脆而不硬,酥而不散,甜而有嚼勁,回味無窮。-9.太原的餐廳被粵菜、川菜、京菜、魯菜占據,地方菜系似乎只是糕點小吃。油膩的肉也意味著壹點糕點和小吃,但它是壹種受歡迎的當地傳統菜肴。選上等的瘦肉,切成薄片,蘸上薄薄的壹層雞蛋,泡在油裏,撈出來翻炒。任何餐廳都會做,味道都差不多。雖然名字可疑,但味道香而不膩,值得壹試。-10.油面油面營養價值極高,脂肪含量是小麥、大米、高粱、蕎麥、黃米的6倍,釋放的熱量相當於豬肉或肥牛。蓧面的制作過程非常嚴格。壹般是體力好的小夥子負責和面。開水用搟面杖攪拌成面團,壹定要趁熱揉。接下來的工作可以交給手溫柔的女老師,但當她把小蓧面球在光滑的石板上摩擦,然後纏在手指上,就變成了壹卷卷的蓧面。然後把薄片卷成空心卷,立在籠子裏,蒸10分鐘左右,去掉籠蓋,吵雜的蓧面就成功了。11.黃米油餅煮熟的黃米面包搗碎紅豆,油炸。吃的時候撒壹點糖。外嫩裏透,色澤金黃,香甜可口。-12.仁用杏是嵐縣新開發的經濟林木產品,富含維生素,富含VB17,具有治療和預防癌癥的作用。嵐縣是山西省仁用杏建設基地縣,成活保存面積654.38+萬畝,初花初果2萬畝,年產杏20萬斤。嵐縣方毅食品有限公司開發的系列仁用杏食品已經問世。-13.太古餅太古餅是山西省太谷縣特有的名產,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材料:面粉500克,熱水,花生油100毫升,糖125克,糖漿150克,泡打粉75克,芝麻2克,25克制作方法:1。2.將調和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揉勻,揉成長條,拉成20粒。把藥丸壹粒壹粒壓下去,刷上糖漿,在糖漿上撒上芝麻粘上(業內稱此為“花芝麻”,也有像燒餅壹樣的“全芝麻”,即燒餅上蓋著芝麻;“圈藝麻”就像壹個沙餅,餅的周圍滾著芝麻。“半芝麻”像宣化餅,芝麻蘸成半圓形)。14.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日常喜愛的面食,因其風味獨特而聞名中外。刀削面因全部用刀削而得名。用刀切開的葉子中間厚,邊緣薄。鋒利的邊緣,形狀像柳葉;入口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面食愛好者的喜愛。它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逸夫面、河南的烤魚面、四川的擔擔面壹起,被稱為五大面食產品,享有很高的聲譽。-15.吳佳熏肉吳佳熏肉是臨汾市吳寶元、吳寶恒七兄弟經營的祖傳肉制品。始於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吳氏熏肉的主要品種有:熏雞、熏豬心、豬肝、五花肉、豬蹄、豬頭、豬肉條。其風味獨特,色澤金黃,鹹味濃郁,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回味清香,食用舒適。四季皆宜,尤其是炎熱的夏天,蒼蠅不粘手,可以存放三天不變質,真的是高檔宴會上不可多得的佳品。吳的熏肉加工精細,工序精湛。根據肉的嫩度和嫩度,分別下鍋煮,在煮肉時嚴格控制“沖泡”過程。肉放在老湯裏(據說這個湯有50多年的歷史),還有田七、高良姜、白芷等20多種中草藥的袋子。吳家熏肉燉的時候,形狀清晰,“精”味撲鼻。最後壹關是“熏蒸”,它的溫度和顏色都很有講究。近年來,吳家熏肉除砂仁、肉桂外,還添加了草果和10多種藥物,既保持了原有的特色,又增添了新的風味。這種肉不僅在杜堯臨汾享有盛譽,還遠銷京、滬等地。-16.拉壹塊就是用手拉下來的壹塊面團。無論是山西的城市還是農村,拉壹塊都是家常便飯。把揉好的面團搟成薄片,把面團壹片壹片用力拉成紐扣大小的小塊,中間凹進去,扔進鍋裏,面團壹飄就熟了。這種拉片嚼起來感覺很結實,面條清亮可口。17.代縣馬片代縣馬片在清代相當有名,有專門做這個行業的面館,生意興隆。其片長兩寸,寬半寸,色澤淡黃,薄如樹葉,脆而可口,在省內外都很有名。有空的時候可以吃三塊五葉,好吃又耐人尋味。麻片的選料很嚴格,妳應該用最好的面粉。它的做法是將面粉與糖、油、蜂蜜水、搟皮、塗蜜、芝麻混合,然後放入鍋中烘烤。制作精細,所以是好產品。18.聞喜水煮餅的制作方法:1。糊化:先將煮好的面粉倒在案板上,攤成圓形,然後加水溶解紅糖,倒入焦糖和食用油,攪拌均勻,加熱煮沸,倒入面團圓形,加入碳酸氫鈉,做成軟硬適中的面團。2.餡料:先將煮好的面條、錦緞糖、桂花混合均勻,然後將蜂蜜加熱倒入,搓勻。3.下料:稱取皮24克,餡6克,包成圓球狀待炸。4.油炸:油溫升至200℃左右時,放入鍋中油炸。油炸前用冷水浸泡坯料,以去除浮面,減少油鍋內雜質;同時還能防止餡和起皮。放入油鍋中炸至坯體浮起褐色,表面有小裂紋時即可撈出。5.粘麻:待漿煮至116℃左右時,將油炸冷卻後的半成品倒入水中片刻,取出粘麻,均勻粘麻。19.千千大米是呂梁山區人民喜歡吃的地方風味小吃。關於千千大米的起源還有另外壹個故事。十六國時期,石勒和元帥與金作戰,戰敗,被金軍士所殺。戰敗後,石勒士卒傷亡嚴重,無奈率兵投降漢王劉元海。漢王平時得知石勒蘇益格善戰,驍勇善戰,便親自召見,立他為安東將軍。受封後,石勒統率大軍移師河北,與王米、王波形成割據勢力。到了二年(公元319),他稱王,建立了趙。楚光十年(公元327年),石勒打敗劉堯,劉堯率領殘兵敗將逃走。石勒帶領三軍奮勇追趕,追到離石(今臨縣)西北,在紫金山紮營。3.出鍋冷卻後,將肉依次放入盛有老湯的砂鍋中,壓上小石子,燉12小時(不斷加湯)出鍋。產品特點:色澤鮮艷,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味道鮮美,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佐餐、佐酒皆宜。由於烹調時加入10種或20種草藥和香料,成品易於保存,對某些疾病有壹定療效和滋補作用。-23.忻州向日葵定襄縣、原平市壹帶地廣人稀,植物生長期短。當地的鹽堿地特別適合種植向日葵。當地農民因地制宜大面積種植向日葵,產量達950萬公斤。向日葵又名向日葵、日本蓮,屬於菊科。大致分為食用向日葵、油葵和觀賞向日葵。在可食用的種類中,“達瑪亞”最為著名。這種瓜子,籽長得像馬牙,所以得名。其表皮有長長的黑白條紋,含油量達20% ~ 30%。油炸後脆、嫩、香,非常好吃。油葵可以用來榨優質食用油和工業用油。這種油色澤清亮透明,味道清香,營養價值高,含有10%不飽和脂肪酸。每100g向日葵含蛋白質23.1%,脂肪51.1%,熱量247000焦耳,鈣42毫克,鉀8.5毫克等營養成分。中醫認為,葵花籽具有滋陰止痢、透疹的功效,對血痢、癰有壹定療效。-24.據傳說,河曲酸粥的起源純屬偶然。李自成起義軍路過北京這個地方,當地百姓壹片歡騰。家家戶戶都泡大米為部隊士兵準備飯菜。沒想到,由於形勢的變化,軍隊臨時改變了路線,繞了過去,但是百姓泡了太多的飯,壹時半會兒吃不完。時間長了就變酸了,老百姓舍不得扔掉,就用酸飯煮粥。沒想到的是,發現用酸飯煮的粥並沒有影響它的食用價值。後來人們故意用酸米粥,漸漸發現這種酸米粥可以刺激食欲,健脾,護膚,美容,妙不可言。難怪這個地區的女人即使不化妝也有白皙細膩的皮膚。-25.據說慈禧太後西逃時經過澤州(今晉城),當地官員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她。但是在宴會上,廚師在慌亂中發現少了壹道菜。為了避免被打死,廚師急中生智,立即從菜箱裏拿來壹把八公蔥,剁了幾下,燒成菜,端上來,就叫烤大蔥。誰知慈禧嘗了之後,認為這道菜是桌上所有菜肴中最好吃的。傳說慈禧西逃時沒有經過金城,但作為當地的名菜,烤蔥花吃起來軟而不膩,卻壹直流傳至今。26.炒鹵幹花炒鹵幹花也是太原市的傳統特產,以獨特的工藝和精細的加工制作而成。制作炒鹵幹花的原料應該是皮薄、油性高、顆粒飽滿的精品黃豆。經過去皮、浸泡、粉碎、過濾、熬煮等工序,用鹽水打漿,然後壓制成15cm,再切成寬5cm、長10cm的幹坯。在專用模具中用薄刀在花坯的正反兩面橫切花紋;然後放入油鍋炸至脹浮至金黃色,撈出瀝幹油,用準備好的花湯腌制。煮沸、蒸煮、浸泡軟化、取出冷卻。成型的幹花,形狀很美,張開成漁網狀,放開後又像柵欄壹樣合上。幹花很好吃,是很多家常菜的食材,可以單獨當配菜吃。它以鮮、嫩、香、韌著稱。27.周浦柿子映著傍晚的珊瑚,姚仙穿著石榴裙。無邊的紅樹林充滿了情感,擋住了青山,鎖住了白雲。這是清代(今山西永濟)知府周所作的壹首秋柿詩。這裏種植柿樹的歷史悠久。早在1500年前,這裏的柿樹就已經“擋住了青山,鎖住了白雲”。西漢時,司馬相如的《商·福臨》中就有黃河中遊兩岸種植柿樹的記載。元雜劇《西廂記》中描寫的張生與營長相戀的故事,背景設在浦山壹帶(時至今日,這裏的西廂記村和駕樓依然美麗),《別了長汀》劇中流行的歌詞是:“藍天黃花緊西風北飛南;誰醉了小賴的霜林?總是淚流滿面!”“霜醉”實際上是指周浦柿樹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