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平衡飲食?
食物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食物中所含八種必需氨基酸的數量和比例。只有食物中提供的八種氨基酸比例接近人體所需比例,才能有效合成人體組織蛋白,否則會影響食物中蛋白質的利用。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人體所需的八種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接近,生理值越高。當生理值接近100時,即100%被吸收,稱為總氨基酸平衡。能達到氨基酸完全平衡的蛋白質,稱為完全蛋白質。我們可以用這個標準對各種食物的蛋白質進行氨基酸評分。雞蛋和人奶的氨基酸比例與人體非常接近,可以稱之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大多數食物氨基酸組成不平衡,因此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受到影響。比如玉米中亮氨酸過高影響異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過高影響賴氨酸的利用。因此,植物性飲食應註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以糾正氨基酸組成的不平衡。如果將谷物和豆類混合制成大豆玉米粉和大豆小米粉,可以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和營養價值。
2.熱量和營養構成了壹種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可以為身體提供熱量。它們被稱為卡路裏營養素。當熱量營養素提供的總熱量與身體消耗的能量平衡時,當三種熱量營養素的攝入比為6.5:1:0.7時,提供給身體的熱量為:碳水化合物約占60%~70%,脂肪約占20%~25%,蛋白質約占10%~15%。熱量和營養素供應過多會引起肥胖、高血脂和心臟病;太少,導致營養不良,還會誘發多種疾病,如貧血、肺結核、癌癥等。
這三種熱量的營養素是相互作用的。總熱量平衡時,比例不平衡,也會影響健康。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時,會增加消化系統和腎臟的負擔,減少攝入其他營養素的機會。當蛋白質提供過多熱量時,會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功能,造成蛋白質消耗,影響體內氨平衡。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熱量供應不足時,就會削弱對蛋白質的保護。
為了隨時滿足生活和工作的熱量需求,通常情況下,壹日三餐的熱量分配應該是: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這樣才能保證壹天的熱量平衡。
3.各種營養素攝入之間的平衡
各種營養素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在不同的生理狀態和不同的活動中對營養素的要求也不壹樣,因此很難把握各種營養素攝入之間的平衡。因此,中國營養學會制定了各種營養素的每日供給量。相應的,我們飲食中的各種營養素在壹定時期內要保持在標準供給量的10%的範圍內。這種相互間的比例可以稱之為營養素間的基本平衡。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入(以生食計算)谷物300-500g,蔬菜水果400-500g和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100-200g,125g(魚蝦50g,禽肉50-65438)。
4.酸堿平衡
正常情況下,由於自身的緩沖作用,人體血液的PH值保持在7.3-7.4之間。人吃適量的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會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但如果食物搭配不當,就會造成生理性酸堿失衡。
當食物搭配不當,飲食中酸性食物超過所需量時,會導致血液酸性、血色加深、黏稠度增加,嚴重時甚至出現酸中毒,同時會增加體內鈣、鎂、鉀血漿的消耗,造成缺鈣。這種現象叫酸性體質,會影響健康。
常見的酸性食物有:蛋黃、米飯、雞肉、鰻魚、面粉、鯉魚、豬肉、牛肉、魷魚幹、啤酒、花生等。
常見的堿性食物有:海帶、菠菜、西瓜、蘿蔔、茶葉、香蕉、蘋果、草莓、南瓜、四季豆、黃瓜、蓮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