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壽縣:“八公山豆腐”和“大救援餅”
“壽州古城,安徽省壽縣,戰國以來就叫壽春。它是壹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現在是中國唯壹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墻。上承古三代,從劉安的《屏風賦》到呂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月》;從《淮南王》中的《我要過沒有梁的河》到西洋歌曲《壽陽樂》中的《淮河有多長,路有多長》,這些都說明壽春這座古城是鮮活而富有詩意的。”著名記者、作家懷軍主編表示,壽縣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長壽之名,源遠流長。以長壽之名,古城輝煌。壽縣傳承中華文化大發展,詩、樂、賦百花齊放,書畫雜技藝術,是壽州文化之韻的獨特魅力。
在中國,大概沒有人不愛吃豆腐。如果要說豆腐的起源,今天會有很多人能回答出來。今天被世人譽為“營養珍品”的豆腐,起源於淮南壽縣,發明者是兩千多年前的淮南王劉安。漢高祖劉邦的孫子劉安是壽春(今壽縣)人。為了長生不老,他與蘇飛、李尚、左霧、吳蓓、陳友、毛周、貝勒、金昌等八人壹起修煉煉丹。結果仙丹失效,豆腐卻在不經意間做成了。這麽美好的故事是真是假,暫且不放。但李時珍的“明代,宋代詩人蘇軾曾作詩形容豆腐:“煮豆作膏酥,燃油燭,澆濃酒”。
最早的豆腐不叫“豆腐”,在古代叫奶油。西晉郭璞對奶油的描述:“好字滑如奶油。”“膏”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脂肪來源於肉”,段玉裁註為“脂肪即脂肪”。而“糯米”在古代是指豆類,豆類中以大豆為主。奶油的意思是白如脂肪的黃豆,不具備這些特性,而豆腐正好符合。不管歷史還是傳說。八公山產的豆腐就不用說了,真的是嫩滑甜白如脂,是豆腐中的上品。
在壽縣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大型的星級酒店,還是路邊的小飯館,沒有壹家不把豆腐當成自家的菜之壹。在普通居民的日常膳食中,絕對可以看到這種豆腐的身影。坐在街邊的飯館裏,吃著滑嫩可口的豆腐,享受著淮河上特有的小菜和小吃,自覺過著淮南人的幸福生活。“苦豆腐,萬事滴”,在壽州吃會讓妳開心。
中國豆腐村位於古城壽州的北面,八公山腳下。八公山有專制豆腐的泉水,這裏出產最好的豆腐。中國豆腐村有壹個古泉,與珍珠泉、瑪瑙泉齊名。現在,村民們仍然每天取其泉水,磨豆漿,制作流傳千古的八公山豆腐。八公山豆腐的鮮美香甜和這裏的景觀有很大的關系。這片淮河水灌溉的土壤,也孕育著優質的大豆。這裏的大豆口感醇厚,蛋白質含量高,是豆腐的首選。如果把大豆做成好豆腐的骨肉,那麽做豆腐的水就是它的靈魂。
壽縣附近有數千年歷史的,其中以八公山下的珍珠泉最為著名,相傳劉煉丹之水即取自此處。春天地面冒出無數珍珠大小的水泡,寒冷的冬天水溫保持在10℃左右。水質清澈,味道香甜。雖然歷史悠久,但從未枯竭,造就了八公山豆腐的神話。
在壽縣,只要有必要,當地的好廚師可以為妳烹制出名副其實的豆腐盛宴。豆腐宴從涼菜到最後的甜點都以豆腐為主。其中豆腐餃子尤為特別。三鮮肉餡包在豆腐做的餃子皮裏,放在鍋裏蒸,水吃。這道菜也成了八公山的壹道名菜。豆腐餃子有兩個要點:刀工準,豆腐好。
八公山賣豆腐以前是早市。它是每天早上做的,在市場上賣。它很新鮮,不含防腐劑。目前,中國人經常吃豆腐,有南豆腐和北豆腐。南豆腐是豆漿用石膏凝固而成的豆腐,就像八公山豆腐壹樣。這樣的豆腐也可以叫石膏豆腐。南豆腐色澤潔白,切面細膩,質地嫩滑。北豆腐也叫鹵水豆腐。顧名思義,豆漿是用鹵水凝固而成的。北豆腐不像南豆腐那麽嫩,切面略粗糙,由於沒有那麽水,導致質地較硬,也叫老豆腐。
當然,食物對人民來說是最重要的。在食物方面,壽州人不僅以豆腐為榮,而且這裏的銀魚和王懷魚都是天然的,非常罕見。賓陽門外的東賀飛河,中段河床較低,水面較寬,盛產銀魚。當然,東邊不遠的瓦布湖盛產銀魚,甚至還有被當地人稱為“瓦蝦”的白蝦。此外,還有壽州梨和桃子。壽縣的桃子是名副其實的“壽桃”,皮壯美,肉多汁,香甜可口。
妳通常會在遊山玩水、欣賞風景的時候買壹些禮物。如果要帶壹些特產回家到壽縣,壽州人會鄭重推薦“搶救”。“營救”?糕點也是。相傳公元956年,趙匡胤率數十萬大軍攻打壽春,南唐大將劉仁率軍死守。雙方對峙了9個多月。最後,趙匡胤成功地進入了這座城市。由於過度勞累,趙匡胤不思飲食,城裏的廚師用面粉、糖、豬油、桂花等十幾種原料為趙匡胤做蛋糕。趙吃後胃口大增,甚至自稱好吃。從此,他成為了宋朝的開國皇帝,他還聲稱這個餅救了他的司機。從這個名字開始,“大營救”成為壽州的壹大特色美食。
壽縣是壹座讓考古學家困惑的千年古城。有“金戈馬鐵,吞萬裏如虎”的漫長歲月,也有“為誰醉為誰醒,誰還舍不得走”的婉約纏綿的日子。千百年來,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座古城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被洪水侵蝕的地方。然而這座古城卻有著非凡的忍耐力和神秘的因素產生奇跡。它總能在浩劫中重生,就像傳說中的鳳凰壹樣。
徜徉在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悠久的古城,總能不時感受到壹種氣息,壹種來自遠古的氣息,那是歷史,是文化,是遺存,是動力,是鞭策,是號角?如今,無論嘆息還是噓聲,過去的早已過去,新時代的機遇就在眼前。只有呵護和改善,才是歷史的責任和有力驗證,古城復興,才是夢裏的期待。(文/上官婉兒又名上官婉兒,非淮南九宮官,館主,著名記者、畫家、鑒賞收藏家、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