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東往淺遊散記——得撒石磨豆腐村
? 兩個半小時的樣子,經過壹段兩邊建築規整得整齊潔凈還不失漂亮的鄉路,豆腐村到了。
? 標示村名的大院門,有些模樣,是莊園門戶的感覺。兩個邊門,楣額題有“回歸”二字,顯然有說道。能夠想到的是,豆腐之石磨較於機器打磨,是制作工藝器具方面向傳統的回歸。
? 再打聽後得知,“回歸”還包含更寬泛的內容。村子裏提供的飯菜,食材如菜籽油、五谷雜糧、蔬菜水果、牛羊魚雞基本都是源於自產;種植使用農家肥,飯菜柴火燒,葡萄酒也是自釀,客房壹律不裝空調……對城市都市的遊客來說,來村遊玩食宿,其實是壹種生活範式向傳統向自然的田園化回歸。
? 知道了這些,我也明白了,預期中的博物館及其石磨豆腐文化博覽大概不會有。往下,不是吃飯時間,正餐可免;已經訂了離北固山較近的酒店,住宿也免。那就看看制作豆腐表演,小嘗些石磨豆腐制品吧。
? 這樣,正迎著大門的“豆腐宴”餐館就不進去。看它麻麻坑坑的外墻,莫名其妙地聯想起“麻婆豆腐”。呵呵,這種聯想肯定出乎豆腐村創意和建造者意料之外吧?不過,畢竟沒有離開豆腐,並不離題。
? 右轉進入壹條小巷。巷左為壹長溜花木荷池,右側則為商鋪或飲食店。所售賣的,多是與傳統工藝或老派起居飲食方式有關的物類,且並不只限於石磨豆腐制品。
? 看來,豆腐村的如此布局寓有壹種努力,營造回歸自然的實地氛圍,給予回歸傳統的切身體驗。
? 商鋪街對過的巷子,終於找到了石磨豆腐的作坊。可惜,作坊乃在實用,並不表演。因為當天的制作已滿足供應,工人都收工了。註意到,磨制豆腐的是石磨不假,但卻是電動,並非完全傳統的人力或畜力。那麽,電動石磨轉得快而勻速,出來的豆腐品樣和味覺,會不會與真正的傳統方式有差別呢?
? 嘗了兩樣豆制品,壹是豆漿,壹是豆腐腦。也許是心理作用?豆漿的濃稠適度中,豆腐腦的嫩滑鮮美中,確實有壹種特別的醇香在裏面。這種特別的醇香,只是傳統工藝包括石磨與柴火才會特有?電動石磨到底並不影響出產品質?
? 沒有答案,但以為自己的口感與傳統已經接軌,就可以了。
? 再往前走,出現壹個園中院,墻瓦的異樣風格,和大門口那個“豆腐宴”餐館相若。仔細看說明方知,這座小院的所有建築,全系采用廢棄的磚瓦木石瓷片修建。
? 我想,其中用意,是要昭示壹種對前人勞動成果遺存的尊重、珍惜和持用的態度吧?這大概是豆腐村“回歸”二字的全部內涵。
? 小院內辟有“生命探討館”,展示的都是文字內容,系從哲學的角度闡釋生命的意義,包括並不排斥壹些來自西方的哲思睿句。
? 啟發或體現對生命的關心,關照以及體認和超越,這樣上境界的務虛,當然無可厚非。但我卻認為,就豆腐村的營業定位和整體布局而言,還是務實的好。
? 現在的豆腐村,回歸自然回歸傳統的意思是照顧了,但豆腐的主題卻淡弱了。豆腐村,豆腐村,僅有幾個豆腐餐館幾個賣豆腐的商鋪和壹個作坊,顯然不夠。如果把這個院子辟為豆腐博物館和豆腐制作體驗館,讓遊人對豆腐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有親身制作豆腐的體會,再親口嘗嘗自己做出來豆腐的味道,那是什麽感覺?是不是村子裏豆腐的成分更濃重了?叫豆腐村才真正實至名歸吧?
? 說“生命探討館”的文字內容還是需要,因為有益於提示遊人從人生根本意義方面更深領悟“回歸”二字。那也行。但最好換個思路、換個場所,把原先集中在“生命探討館”裏鮮有人看的那些文字,請出來散落到客房區去。客房區是休息區,文字的東西更容易入目入心;客房區的寧靜,又正是活躍閱讀與思考需要的好環境。現在“生命探討館”裏展示了那麽多文字,我不知道看過的人,有幾個人能記住幾句話。而如果在客房區裏,墻廳廊道的展示空間足夠大,自不必說。只說在房間裏,不要多,頂多有那麽兩三句,說不定還就被記住了。至少我肯定會是這樣的情形。哪壹種形式的效果好,顯而易見。
? 總的來說,豆腐村的立意及其實現還是不錯的,有壹種回歸傳統的親切和安恬自然的親和。客房雖然未住,但看了壹下,古雅清靜,幹凈整潔。當下決定,有機會再經停鎮江,就在這個豆腐村住住。
? 為了以後可能的來住,讓我預期壹下:入夜時分,豆腐宴畢,園院寧謐,燈火闌珊而漫步,酒意微醺而飄然,景物間流神走夢,時空裏迷亂了自己生於何世身系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