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第八單元作文《記壹次——的活動》520字
記得壹次在哈博瑞森裏辦了壹個萬聖節活動,在晚上七點左右舉行,裏面有許多演員,小孩子也有呢!
我和濤濤加入了這次的萬聖節活動,綠組,帶領我們的是壹個演狐貍精的大姐,這次開始的活動是找朋友,男男女女都有,還要按規定的數字相互抱在壹起!唉,這怎麽行啊!壹剛開始,屋裏壹片漆黑,裏面什麽都看不見,壹位老師突然說:“TOW!”聽了,我急忙找到濤濤抱在了壹起,還有幾個人沒找到,只好站壹邊。“TEN!”老師又說,然後我們男生壹個連壹個抱在了壹起,第二次,我們又贏了,“我們不要分開!”濤濤對我說。“嗯!”我回答了。“SIX!”說完,我們又抱在壹起了,我被擠了出來,而濤濤被壹幫女生給拉了過去。唉,真是兄弟遇難各自飛呀!
第三次我輸了,濤濤贏了,可不知是他有義氣還是什麽的,對老師說:“老師,我讓MIKE上!“我聽了,便在壹邊悄悄地對自己說:“讓我上?為什麽?”我壹口否決了。看來濤濤還把我當成好哥們兒!現在是有難同當了!
到了下壹個環節——飛鏢!我與濤濤站在了壹起,對女生。順序是女生先男生後。壹飛,沒中,第二飛,竟中了個80!讓我們男生“哇!”地喊了壹聲,到了男生,是我飛,壹飛,中了50,第二飛,中了10!男生落後了壹分,計時時間是3分鐘,已經過了2分鐘,讓我們男生屏住呼吸數女生的分數:“100!200!250!300!360!380!390!490!哇!女生490!”我們男生才360,有可能勝嗎?還剩下30秒!我心想:上次輸了,這次可不能輸!想完,壹飛,80,再壹飛,50。平局!竟然是平局!我心想。“這壹局平局了!”我嘆了壹口氣……
到了最後壹個環節——鬼屋!這次可要把女生嚇個半死啦!個個男生偷笑壹聲。我們早已埋下了恐怖嚇人的地方,讓女生壹步步地走過,看著燈光壹閃壹閃的,幾個女生嚇得直發抖。“啊!”壹個女生被我們同時嚇了壹大跳,幾乎把她嚇得倒下來了,不過聲音還真大,叫得連外面的老師都聽見了!
這時我們同時躺在地上哈哈大笑,笑得我們肚子都爆了。這次還不給我們男生贏回來!
記壹次邪教活動
昨天,我又去參加了壹次劍橋的邪教活動:吃壹種叫做“Formal Hall”的東西。
據說“Formal Hall”是劍橋牛津的特色。之所以說它是邪教活動,是因為它的形式是這樣的:夜黑風高的晚上,在壹個黑咕隆咚的大廳裏,壹群穿著黑袍子的人,壹邊竊竊私語、壹邊吃壹場匪夷所思地漫長的晚飯。
Formal Hall是由各個college組織的。College在這裏翻譯成學院,但它不是專業劃分意義上的“學院”(比如“法學院”、“商學院”),而是壹個個地理意義上的“學生生活住宿區”。劍橋有30來個學院,其中的“三壹學院”、“國王學院”很有名,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學生住宿區(壹般都四四方方的格局、中間圍著壹塊很大的草坪)、圍墻、圖書館、草坪、食堂、財政來源和行政管理機構。每個學生(和大部分老師)不但有壹個學術上的系院,還有壹個生活上的學院,是劍橋牛津獨有的特色。
學院的院長壹般都是壹些社會聲望地位較高的人物,比如三壹學院現任的院長是英國皇家協會的主席,前院長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提爾·森;比如現任的Caius學院院長以前是英國駐華大使;我的學院院長(Newnham學院)以前是BBC董事會董事之壹。但是由於各個學院本質上是“學生生活住宿區”,沒有什麽權力,所以壹個比較滑稽的畫面就是,那些曾經在國際某壇上風雲壹時的院長們雖然“社會聲譽”很高,但是他們穿著黑袍子正襟危坐地討論的往往是“學院前面那塊草坪是不是該修了”、“圖書館門口那張桌子要不要移走”、“下個月我們院要不要再添置三臺電腦”這樣雞毛蒜皮的問題。
客觀地說,作為壹個“外來者”,我覺得college除了平添很多官僚主義的層級和條塊,沒有多少意義,就是個“傳統”而已。但是college有個意義重大的功能,就是組織“吃飯”。除了提供日常的“食堂”功能,還有就是周末或其它特殊場合組織師生吃“formal hall”。
之所以說“Formal”,其中壹個方面就是大家要穿的比較正式,男的打領帶領結,女的袒胸露背,總之大家都穿得跟去參加奧斯卡頒獎似的。但是比較奇怪的是,大家同時都要穿壹種牧師式的黑袍子—-既然外面都要穿黑袍子,還要求大家裏面穿得活色生香,這不是存心“逗妳玩”嗎,壹直沒想通這壹點。
Formal還有壹個含義就是吃得特別正式:餐前酒;面包;開胃菜;正餐;甜點;水果;餐後酒;咖啡和茶。壹樣都不能少。所以壹次飯吃下去,怎麽也得戰鬥3個小時。我吃過最長的壹次近6個小時,最後活活給吃餓了。
Formal還意味著吃飯比較繁文縟節,比如飯前大家聚在某個神秘大廳喝酒,然後到壹定點由某神秘人物敲壹個大鑼,“咣”的壹聲,大家才在“院長”帶領下紛紛走到餐廳。有時候還要按壹定順序座位坐下。坐下之前大家整整齊齊站著,默哀壹樣低著頭,等另壹神秘人物用拉丁文嘟囔壹段“感謝邪教教主賜予我們食物”之後才能入座。有壹次我去三壹學院吃formal hall,吃到壹半,還必須停下來,又像默哀壹樣起立,聽旁邊壹個唱詩班唱幾段拉丁文歌曲,然後才能坐下接著吃完。正式吃完的時候,大家再站起來默哀壹段,聽神秘人物念完另壹段拉丁文,然後才魚貫而出—-不行,妳還不能走,還得接著去另壹個神秘大廳喝酒。
餐廳的布置當然也很正式。劍橋那些古董房子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個個都像皇宮,餐廳也不例外。壹般飯桌都是壹眼望不到盡頭的長條形桌子,桌子上方是枝形吊燈,桌子上面每個人眼前都擺著四五種酒杯,不同的酒用不同的杯子。為了增加情調,有時候還壹人面前點個蠟燭。據曉旭說,有壹次他們學院吃飯,外面還天亮著,桌上就點上了蠟燭,為了增加邪教“氛圍”,最後只好把窗簾拉上,大家就著燭光扒拉吃的。
餐廳的墻壁上,往往都是壹些巨幅肖像。肖像大多是壹些身份不明的古代白人男子,很有可能是女王的爺爺的舅舅的弟媳婦的三表哥什麽的,個個戴著假發,穿著制服,挺著肚子,死死盯著我們盤子裏的食物。
來劍橋9個月,由於同事和朋友的邀請,我已經吃過10來個不同學院的formal hall了。昨天這個,是社會學系壹個同事邀請的,在Emmanuel college。
先描述壹下菜譜吧:
第壹道菜(其實本來就在桌上的):面包和黃油。
第二道菜:壹片魚(涼菜),貌似半邊紅鯉魚。
第三道菜:蘆筍上面蓋上幾片生牛肉(這是整個晚上我最喜歡的菜)。
第四道菜:羊肉,蓋在土豆泥上面,配蘆筍、蠶豆。(到這時候我已經吃飽了,所以雖然羊肉很好吃,我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第五道菜:冰淇淋加紙口袋裏的清蒸水果。(清蒸水果說明這個college的廚師還是非常有創造力的)
第六道:甜點,包括巧克力、餅幹和cheese (這時候我們從壹個大廳轉戰到了另壹個大廳,不知道為什麽)
第七道:茶、咖啡。
順便說壹句,我是不喝酒的,所以對餐前、餐中、餐後的n種酒根本沒有關註。事實表明,在劍橋不會喝酒似乎是壹個重大損失。這裏開學術會議都經常壹邊喝壹邊開。雖然很多學院在“研究經費”方面捉襟見肘,喝酒的錢確實壹分都不能少。“窮什麽不能窮喝酒,苦誰也不能苦教授”……
老實說,像我這樣壹個在縣城街頭啃甘蔗長大的孩子,是非常不適應吃formal hall的。前面壹兩次嘗個新鮮還行,後來都是出於人情。
穿個黑袍子、起立默個哀什麽的,也就罷了,主要是不喜歡那種“強制性的談話”過程。壹般來說除了帶妳去的那個朋友,前後左右都是陌生人,談得來談不來都得不停地扯淡。昨天那餐飯,放眼望去,都是壹些頭發花白、胡子拉碴的中老年白人男子,我身邊也不例外,導致我昨天壹整個晚上:三分之壹時間在和我同事討論哈耶克和吉登斯(確切地說是我在忍受他老人家痛罵哈耶克);三分之壹時間和某物理系教授探討正負電子對撞機和英國城市規劃問題;另外三分之壹時間和某衛星學家探討衛星手機行業的最新進展以及臺灣政治的走向問題。
興趣愛好廣泛的我,並不介意了解壹下衛星行業和電子對撞機的發展動態,但是,四個半小時啊,同學們。關於衛星行業和正負電子對撞機哪怕臺灣政治,我確實沒有那麽強烈的興趣,而關於陳冠希緋聞和王石捐款數額問題,他們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但是在大鑼被“咣”地敲響之前,我們又必須馬不停蹄地說下去。
所以我就說啊說、說啊說,說到兩眼發直、不省人事、“花兒都謝了”為止。
問題是如果妳停止講話獨自枯坐就會顯得過於反社會。這不像是國內那種圓桌式飯局,七八個人裏面有壹兩個“主講人”就行了,其他人可以洗耳恭聽。這種長條形桌子造成了講話必須兩兩進行(最多偶爾三人四人進行)的強制局面。這種必須兩兩進行的對話格局,加上身邊的人基本都是陌生人這個事實,加上壹餐飯要吃上三四個小時的事實,加上坐在妳旁邊的人很可能跟妳根本談不來的概率,使得每次吃formal hall,都構成壹次馬拉松式的耐力考驗。吃到最後,多麽希望紅十字會救援人員能夠對我也伸出援助之手,將我從七零八落的豆腐渣談話中給挖出來。
據說formal hall是牛津劍橋特別自豪的東西,因為它讓背景不同、專業不同的人有壹個交流的機會,這聽上去自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當談話進行到“So, how many grandchildren do you have”這樣明顯沒話找話說的地步時,我還是開始深深地懷念那種國內小火鍋店裏吃火鍋的情形。想吃什麽吃什麽,想跟誰吃跟誰吃,想吃多久吃多久,想聊什麽聊什麽,什麽都不想說的時候,往椅子背壹靠,伸個懶腰,看大街上的人來人往,那愜意,哪是穿著黑袍子坐在皇宮式建築裏和白人老頭子聊衛星手機能比。王怡寫過,自由主義者有自由主義者吃飯的方式,追求的無非是低調、簡單、隨便、溫暖、私密、愜意,而formal hall,好像正是這壹切的反義詞。
當然也不是全無收獲,仔細回想,壹個晚上下來,我增加了如下新知識:1. 日內瓦有世上最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2. 吉登斯老師和我系某老師曾經有過重大死磕史;3.衛星手機便是地處太平洋中心也能打通;4. 蠶豆的英文名字叫broad bean。5. 最後壹點,也是最重要的壹點,桃子和李子可以清蒸著吃。
記壹次捐款活動
給災區人民捐款,對很多人來說,是嚴肅認真的事情。
但災後兩天,臺灣“行政院”旋即代表臺灣當局承諾向四川災區捐款20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5億,這基本上是震災以來最大單筆捐款了。數額之大,列為全球第壹,不僅把大陸政府嚇了壹跳,也把捐款人自己嚇了壹跳。
捐款人是誰?所謂政府當局的捐款,其實還是替全體民意代為捐款,所以捐款人的主體還是臺灣老百姓,政府這麽壹出頭,有沒有責任先和老百姓打個招呼?有沒有說明款項的組成與去向?事情來得太突然,壹時間,老百姓除了懵懂,還真有嚇壹跳的感覺。
老百姓被嚇到是壹件大事情,雖然已經率領眾閣員總辭,但面對民眾質疑,臺灣前“行政院長”張俊雄不得不二度召開記者會,詳細向說明了賑災的“具體細項”。
根據規劃,20億的賑災,第壹階段為8億元,其中包括“政府”動用第二預備金7億元的現金捐款,及價值1億元,由“農委會”負責的約2000噸米糧的物資。至於第二階段12億元的部分,除了“人事行政局”會協調所有公務員捐出壹日所得,總計約2億元外,其他部分則希望民間能踴躍捐款補足。
捐款人總算明白了自己是怎麽捐的這筆善款,但“政府”動用第二預備金,還是立刻有立委質疑。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認為此事並不合適。她說:“我覺得要三思而行,這個七億是臺灣緊急災害要動用的錢,是臺灣的保命錢。如果我們動用出去了,那臺灣怎麽辦?就看守內閣的體制而言,它不適合做出這樣的決議。”不過,國民黨立委張顯耀則表示支持。他說:“七億在第二預備金裏面連十分之壹都不到,面對這麽重大的災情,我覺得提出七億非常合適。”
對於將請人事行政局率先發動公務員“壹日捐”(即捐出壹日所得)的活動,預估可募集到新臺幣2億元。則因為公開目標在前,勸募在後,有挾道德以請君就範之意義,而被民眾痛批為“不樂之捐”。
很多質疑事件的“捐款人”認為,並不是心痛這個數字,更不是借這個機會表示對大陸的不友善,最主要的,是這筆善款好象加入了太多的政治考量。本來是善款善事,到頭卻變成有人吃飽了還要打包。政府有慷百姓之慨的嫌疑了。
當然,質疑歸質疑,既然已經被代表了,“捐款人”雖然有所吃驚,最終於也不再說什麽,人道包機與貨運包機,作為計劃的壹部分,早前已經實施,“壹日捐”則估計要520後方可大體成形,這壹場風波其實絲毫沒有影響臺灣民間的捐助。
到昨日,臺灣企業界***為災區自發捐助善款22億,遠超規模數量都比之強大得多的大陸企業界,繼續列為全球第壹。
記壹次少先隊活動
今天老師帶我們到市體育館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少年先鋒隊代表大會。壹大早我就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隨著老師到了體育館。
市內各個小學的同學都來了,人很多,到處是“嘈嘈”的聲音,當主席臺上響起嘹亮的國歌和“咚咚”的鼓樂聲時,全場才安靜下來。市各級領導為本次活動致詞,並做了重要講話,且期望我們廣大少先隊員“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願“星星火炬,代代相傳,十星閃爍祝成長”。
緊接著在我們嘹亮的國歌聲中進行了文藝演出。看!臺上正在出旗呢!在主持人的號召下,臺下的全體隊員“唰啦”壹下全都站了起來,緊跟著奏樂大聲唱起了國歌,“我們萬眾壹心……”聽!聲音是那麽響亮,臺上的出旗手邁著“吧吧”的正步走入了後臺。“咚、咚咚”鼓號隊出來了,他們身著白衣,排著整齊的方陣隊,在披著紅袍指揮員的指揮下,神氣而又精神抖擻地打著鼓、吹著薩克斯,他們是那樣的訓練有數,不停地變換著隊形,壹會兒是三角形、壹會兒是正方形、壹會兒又變成不規則的圖形…… 引得我們在臺下觀看的同學不時發出感嘆“哇……”“哇……”。
接下來又表演了希望片《動感少年》,那壯觀而又活潑的場面,充分表現了我們青少年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小芽天天長》把學生比作小芽,把學生們渴望得到知識比作小芽渴望鉆出地面,充分表現了我們少年兒童勤奮、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隨後的武術表演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也許是我們小朋友都愛動愛玩吧,尤其是那些男同學,竟興奮地跟著臺上的表演者把紅領巾當著棒子舞得“呼呼”直響;看著臺上“噌”“噌”地翻著跟頭,急得在座位上蹦;“噔—噔—”這是什麽?啊,原來是醉拳!妳看那身穿紅色衣服的小孩,真得像喝醉了似的,踉踉蹌蹌,東倒西歪,似乎醉得站都站不穩。看得我直為他擔心,心裏“撲通”“撲通”直跳,臺下的觀眾們個個都搖頭晃腦,“醉”倒全場……
演出節目不斷進行著,大家的心情都顯得無比激動,臺下不時爆發出陣陣“嘩嘩”的熱烈掌聲,並揮舞著手中的道具為臺上的表演者加油,忘形得“噢噢”直叫,歡呼雀躍……活動在“砰砰”的禮花聲中結束了。“前進!前進!……”的國歌聲久久在我的耳邊回蕩……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感受到了作為壹名少先隊員的光榮和自豪,同時也使我明白了:我們要繼續繼承和發揚少先隊的光榮傳統,做到知榮辨恥,明辨是非。
記壹次拓展活動
九月二十三日,陽光明媚,秋高氣爽,北大青鳥上海科技中心47T班全體學員開始了他們為期壹天的拓展活動。學員們身著便裝,搭乘兩輛大巴從雁蕩路84號科學會堂出發了。
大家壹路歡歌笑語,還沒來得及熟絡的學員們也相互認識,大約壹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就到達了我們的第壹站—鳳凰嶺。在鳳凰嶺的山腳下,我們集合成隊,兵分兩路開始爬山。成天在城市裏生活的我們就像是關在籠子裏的小鳥被放飛壹樣,我們發現遠離城市的喧熙,呼吸郊外自由的,大自然的味道真是壹件特別幸福,特別美的事。尤其,我們不是孤獨的,是有著這麽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們的陪伴,再混合周圍青草,秋露,還有陽光的味道,真像是在品味壹道自然甜點,那種滋味沁人心脾,絲絲順滑。
爬山大約費了我們近兩個小時,在山上我們拍了不少照片,有“專業”水平的,也有“非專業”水平的。呵呵,到時候看看照片,效果就知道了。不過,現在看著這些照片,大家的笑容都特別燦爛,特別陽光,這不僅僅是紀念我們47T班的第壹次集體出遊,更是我們全體學員對ACCP的訴說和承諾:我們感謝ACCP為我們搭建了這個平臺,讓我們從迷茫的人生中走出來,聚在壹起;讓我們從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變成相識、相知的好兄弟,好姐妹。當然,貪心的我們也希望未來的壹年中在ACCP品嘗IT大餐的時候,也經常出來走走,讓我們像今天壹樣與自然融為壹體,大家強身健體的同時,學員們,師生間的交流也能變得更融洽,更輕松。
不知道是因為爬山的原因,還是我們在為下午做好充足的能量準備,大家中午胃口都特別的好,飯桌上的菜壹盤盤地被我們消滅了,不過沒人喝酒,下午的活動很重要,要有充沛的體力和壹顆清醒的頭腦。呵呵,也沒有那麽誇張了,下午我們安排的節目是槍支射擊活動。
射擊活動前,我們先去參觀了坦克博物館,大家在博物館解說員的帶領下回顧了壹下我軍坦克引進,軍事使用,自我研發、制造的壹個歷史過程。在這裏,不知道是下午的原因還是這樣壹個活動安排勾起了我又壹次對軍人的崇拜之情,看著陳列館裏留下的當年那些軍人們寫的工作筆記,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單純,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與執著。相比我們現在,就業壓力和生活的快節奏讓大家有時候很容易就迷失了自我,但是只要我們不斷的給自己樹立新的目標,生活就會變得有輕松有序;只要我們做好了為目標奮鬥的心理準備,付出就會有被肯定的壹天。我們今天選擇ACCP來學習,其實就是壹種對生活,對人生的態度。我們願意在今後壹年時間來聆聽專業老師的教誨,不斷的學習與進步,讓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從容。
最後壹站就是射擊現場了,看看照片吧,大家的射擊成績都挺不錯的。我很膽小,很害怕,本想把射擊牌作為禮物送給那些射擊狂人。不過在學員們的鼓勵下,我還是嘗試了壹下,成績也還是很好的。雖然射擊完後的幾十分鐘內我都是驚魂未定,可是心裏還是竊喜了好壹陣子的。呵呵,謝謝壹直陪伴在我身邊的好兄弟,好姐妹們。
壹天的活動好快就結束了,大家心情都很high, 難分難舍......
記壹次“采摘”活動
在北京學習中,我參加了曙光幼兒園汪京莉老師組織的壹次 “采摘紅薯”活動,對於如何貫徹《綱要》的要求我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汪老師首先組織了討論活動,讓幼兒猜想“紅薯都長在什麽地方”。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說起來:紅薯長在水裏,紅薯長在樹上,紅薯的顏色是紅色的,等等。汪老師將“問題”巧妙地拋給幼兒,在幼兒積極參與下,又將“問題”巧妙地接到手中,告訴孩子:“秋天到了,我們壹起去大興找壹找紅薯,看看紅薯長在哪裏”。孩子們頓時歡呼起來!當《采果子》的音樂壹響起來,孩子們又跟著汪老師壹起模仿各種采摘動作。
第二次活動時,汪老師又和孩子們討論“采摘時要準備什麽東西”。孩子們根據以往的秋遊經驗,妳壹言我壹語地說起來:我要穿軟鞋、要拿小刀子、要拿小鏟子,還要帶上好吃的……
同時,汪老師還同旅遊公司聯系,請導遊幫助負責孩子們的安全和壹些知識的講解。汪老師積極準備著,把所需的照相機、藥品都裝好,同配班老師作了詳細的分工。
秋遊的前壹天,汪老師又邀請家長開了壹個“小沙龍”,講明活動的要求及家長配合的要點,把教育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教育行為。
第二天,家長同孩子壹起坐上旅行車出發了。壹路上家長們給孩子們講解秋天的色彩,孩子們都認真地看著,聽著,說著。
當到達目的之後,孩子們壹個個歡呼雀躍起來,拿起自己的東西快速同父母下車。終於,壹大片綠油油的紅薯藤和紅薯展現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大聲喊起來:我看見紅薯了!老師的哨聲壹響,他們拿起小刀、小鏟,用力挖起沙土:“我挖了壹個大紅薯。” “媽媽,紅薯像壹個龍。”“爸爸,我們壹起使勁拔壹拔。”……壹個個“勝利果實”被孩子們挖出來,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喜悅之情!
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家長同孩子壹起梳理舊的經驗,提升新的經驗:紅薯長在沙土裏,它的內瓤顏色是黃色或白色。
在這次活動中,處處可以感受到教師對兒童的尊重和對教育契機的把握。當孩子說“紅薯長在樹上”時,汪老師並沒有呵斥或者嘲笑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去驗證,保護了孩子的積極性。
挖紅薯時,汪老師很有心,善於撲捉每壹個教育契機,適時讓孩子輕松學習,增長知識。如:走小路,就教孩子“彎彎曲曲”這壹形容詞;挖紅薯時同孩子的爺爺壹起討論“紅薯藤下怎樣發現大紅薯”;挖出了紅薯組織孩子說說“紅薯像什麽”,等等,增加了此次活動的“含金量”。
這次秋遊活動在快樂中體現了教育的價值,不是單純的為快樂而快樂。如果這次活動能和其他教育活動銜接起來,就更好!我發現孩子對田地裏的“拖拉機”比較感興趣,在回來之後,教師如果能將“拖拉機”延伸到正規教學活動中,那麽孩子的知識會更豐富,印象也會更深刻。
記壹次登山活動
這是壹個夏日炎炎的星期六,我隨著爸爸到白雲山登山。這次的登山是爸爸公司組織的壹次活動,爸爸公司經常組織這樣的活動,讓員工們加強身體鍛煉又能放松工作壓力。
說起白雲山,它素為南粵名山,自古有“羊城第壹秀”之稱,它位於廣州市北郊,總面積是20.98平方公裏,主峰“摩星嶺”海拔382米,登在高處可俯瞰全廣州市,遙望珠江,每當雨後或暮春時節,山間白雲繚繞,蔚為奇觀,故以得名。白雲山很早就知名於世。戰國時已有名士出入,晉朝時已風景宜人,唐朝便以勝地著稱。宋代以來的“羊城八景”,白雲山就占多處。市民壹向喜歡到此登山遊覽,尤其在節假日,更以登白雲山為樂事,每逢此時,扶老攜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熱鬧場景便構成羊城壹幅獨特的風情畫面。
登山能鍛煉身體、鍛煉意誌,在郊野吸收大自然新鮮空氣,使身生獲得調節。現在是信息年代,科技昌明,很多事情都不用出門就能辦成,人們壹天到晚待在家裏,坐班在公司,很少運動,這樣壹來很容易弄出病來。自“非典”病毒肆虐以來,加強健身運動,提高個人體質,從而保證工作、學習質量,更是顯得尤其重要。
臺風“伊布都”過後兩天的廣州,狂風暴雨使氣溫稍稍地下降了壹點,但依然悶熱,天空上還不時地出現壹遍遍烏雲。壹大早,我準備好雨傘和飲水,放進背包,坐上爸開的車,我們出發了。車停在了山下,爸說由於擔心下雨,這次我們選擇了壹條比較平坦、好走、卻比較遠的路來上山,但為了達到鍛煉的目的我們決定要壹口氣登上目的地。進了山門我們壹路往上走,還走不到10分鐘,我已經汗流浹背了。夏日的陽光好像硬要拔開婆娑的綠樹,透射在我的臉上,熱辣辣的。我們邊走邊欣賞著兩邊的景色,路上人們熙來攘往,大概是因為周六假日的關系,看來大家都有著加強健身的意識了。白雲山上有許多著名的自然風景區,我們沿著山路壹直往上爬,山路兩旁都種滿了高大翠綠的大樹,隔壹段路就有壹個休息點,設滿了石凳,到處是綠樹成蔭,往下看山間的泉水嘩啦嘩啦地往外流,真是感覺舒服極了,哦,原來這裏叫“蒲谷”。那漫山遍野都開滿了不知名的花,周圍的昆蟲在忙著采花蜜,真是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時我們走到了壹遍綠草如茵的草坪上,就像壹塊巨大的綠地毯,到處都是嫩綠的小草,山裏壹陣清風吹來,小草和小野菊擺動著身體,好像在向我們呼喚,風把烈日下的熱浪帶走,留下壹片清新,真是使人心曠神怡。28分鐘,我們走到了“能仁寺”的景區,爸爸告訴我離“山頂公園”目的地已經走了壹半的路程了,前面是壹個很陡的坡,他關心地問:“累了嗎?需要休息壹會兒嗎?”,我在想:“我們要壹鼓作氣地到達目的地,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不能氣餒。”我從背包拿出了飲水喝了兩口遞給了爸,回復說:“我們還是繼續吧!”爸看了看我,似在說“好樣的!”看著綠草青山,看著不斷遠離我們的城市,我們繼續前進,從大道轉入石階山道,又走到了壹處稱“虎丘” 的景區,天氣實在太熱了,爸爸問我要不要吃個雪糕涼快壹下,我連忙說好,我們壹邊吃著甜絲絲的雪糕,壹邊往山上邁進,登山郊遊確是樂趣無窮。在路上,我們不斷地超越了爸爸的同事,這時爸爸的手機響了起來,哦,是爸的壹個同事在遠處發了來壹個有趣的短信:“妳戴著墨鏡,吃著雪糕,妳兒子跟在妳後面”,我們看後都不禁地笑了起來。走著走著,我覺得雙腿沈重了起來,汗水把衣服都濕透了,爸也說有點喘不過氣來的樣子,我看了看爸依然在前堅定的走著,我心裏也給自己不斷的鼓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40分,我們到達了“山頂公園”目的地,看著汗水從我們額角不斷地流下來,但掩蓋不住勝利喜悅留在我們臉上的笑容,我們站在山頂,俯瞰山下高樓林立的廣州市,高聲喊著“HI!妳-好-嗎?”,這聲音隨著公園播放出悠揚的音樂聲,在山野間回蕩著,構成了壹副如詩如畫的美景,白雲山美景使我陶醉,使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