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療 - 清真八大碗都是什麽菜

清真八大碗都是什麽菜

清真八大碗是指清燉羯羊肉、紅燒牦牛肉、黃燜土雞塊、清蒸香帶魚、酸辣湯裏脊、牛丸燒白菜、煙筍燜豆腐、壹品八寶飯。

1、清燉羯羊肉

此菜為八大碗中的頭牌,集家常清燉羊肉和傳統糊羊之美味於壹碗,先經文火慢燉,再由武火籠蒸兩個多小時,食之湯清肉香,厚而不膩。

2、紅燒牦牛肉

此菜以凈牦牛肉為主料,佐以紅燒五香味汁先煨後蒸而成,色澤微紅,汁濃味厚,口感松嫩筋道,鹹鮮適口。牦牛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體軀高大,心肺發達,肌肉緊湊,筋骨結實,港澳市場把牦牛肉譽為“肉牛之冠”。

3、黃燜土雞塊

此菜以散養土雞為主料,經腌制後裹粉油炸,再上籠蒸兩小時而成。土雞塊皮薄肉韌,筋道耐嚼,湯濃味鮮。

4、清蒸香帶魚

此菜以帶魚為主料,腌炸蒸燜而成,肉嫩體肥、家常味道,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的壹種海洋魚類,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的功效。

5、酸辣湯裏脊

此菜以拌好的牛裏脊為主料,分散投入油勺,炸至熟透。上桌時裏脊重油,使之外酥裏嫩。酸辣裏脊以口味和原料合名,接比例調汁,為西北“酸辣”正宗風味,是大西北地方風味傳統名菜。酥嫩味鮮,酸辣適口,滋汁人盤,響聲大作,裏脊暴張,使人刮目相看,噴噴叫絕。 特點是色澤清亮,有半透明感,吃起來酥脆鮮美,油而不膩。

6、牛丸燒白菜

是清真傳統名菜,用牛肉手工刀剁成泥,由十余種不同的佐料結合獨特工藝精致而成牛丸,配上深熬的牛骨湯與湯煨白菜,清鹹爽舌,香氣撲鼻,口感柔嫩、嘗後唇齒留香。

7、煙筍燜豆腐

煙筍系竹筍熏制而成,是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菜品,滋陰涼血、開胃健脾、清熱化痰、養肝明目。豆腐是我國的壹種古老傳統食品,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經常食用就可以有效地減少血管系統被氧化破壞。俗話說:“青菜豆腐保平安”,民間有“豆腐得味,遠勝燕窩”的說法。

8、壹品八寶飯

此菜將上等白糯米在開水中煮成半熟後撈出,拌入白糖、蜂蜜和勻。在碗中精心布上壹層葡萄幹、青紅絲、大棗、蓮子、花生仁、核桃仁等,再把和勻的半熟糯米裝入碗中,上籠蒸熟。下籠後把碗中的米飯倒扣盤中,澆上蜜汁,色澤艷麗、甜筋油潤,綿甜不膩 。

擴展資料:

清真八大碗的由來

清真八大碗是壹道在世界上獨壹無二的清真復式飯菜,它的形成源自抱碗菜,而抱碗菜的形成又與回回兵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回回兵軍屯阜陽又與潁河有著必然的聯系。

軍屯就是駐紮在某軍事要地的屯田軍隊。當年,元明王朝在阜陽軍屯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護潁河漕運,保護糧倉。史載,元代“回回皆以中原為家”。

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曾將山西壹部 “遷徙江淮” , 今阜陽有不少回民均這個時候遷來, 這壹部分回民均是調衛屯墾種植而來。其中軍籍戶主要來自明代軍屯(1368年)。據《明史?兵誌》記載,“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衛所”,因此,在潁州(今阜陽)設“潁州衛”。

元代,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西征,征服了中亞、西亞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大量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征調到中原。

這些人大部分被編成“探馬赤軍”(或稱“西域回回兵),參加平金、征宋、統壹中國的戰爭。按元朝對“探馬赤軍”的規定:“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潁河沿岸是這些信仰伊斯蘭教軍士‘屯聚牧養”的重要之地。

明初,以徐達和常遇春為統帥的明軍南征北戰。徐達、常遇春系回族,其部將亦多回族。阜陽作為明軍的征戰要地,派有大批回族軍士留守。因此,現在阜陽還有很多村莊仍保持著編民屯墾的稱呼。比如潁東區口孜鎮的白屯,李營等。

當時,軍屯官兵被稱為“軍籍戶”,明代的軍籍是世襲的,衛所兵有定籍,兵農合壹,屯守兼備,不但保證了兵源,也滿足了軍隊的供給。隨著戰事的減少,社會的穩定,軍屯的回回兵逐漸占籍臨清,由“兵農”轉為農民。

不論是元代回回兵,還是明代的回回軍籍戶,他們均祖居西域,飲食習慣多以牛羊肉為主。兵備戰爭期間,回回兵為了適應時間緊迫、行動迅速,方便快捷等軍事用餐的特點,他們將穆斯林善於加工肉食的技藝運用到了戰爭中。

回回兵預先將牛、羊肉等食物,通過燉、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制品,以備行軍打仗之需。每到軍隊開飯時,火頭兵架鍋燒湯,將預先備好的熟制品,用熱湯水壹澆,便成了壹份可口飯菜。

又據民間傳說:回回兵用飯時,每人面前放壹大碗飯菜,他們以隊為單位席地圍聚而坐,念誦“太斯米”,“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名”,“孩子啊,以安拉的名義開始,吃妳面前的食物。”(《穆斯林聖訓集》),抱碗而餐。抱碗菜首先在回回兵軍隊中初現雛形。

後來,抱碗菜的加工、制作、用餐等方式在回民軍籍戶中流行開來。後來,逐漸融進了阜陽回族百姓生活習慣,由席地圍坐,再發展成了四方圍桌的用餐民俗形式。

百度百科-清真八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