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哪裏的包子好吃。
說是全國第壹應該沒有異議。但是名氣之下,現在的味道很壹般。2002年去過壹次總店,發現著名的狗不理小籠包都是速凍包子,用塑料飯盒包裝,味道極差。這兩年做了類似肯德基的中式快餐。味道和普通包子沒什麽區別。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我在天津奇石林對面吃過壹次這家狗不理快餐,印象最深的是照片右上角“藿香正氣水”之類的東西——1小瓶醋。
北京代表:慶豐包子
北京慶豐包子鋪是老字號了。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食物。以前在西單路口東南角。西單裝修完就搬了,搬完就沒味道了。以前慶豐包子的味道叫壹個香,排隊買包子的不止壹個人。當然,價格比其他餐館的要貴得多。那時候frontispiece很小,廚房和外面隔了壹層玻璃。我們排隊買饅頭的時候,隔著玻璃能看到四五個大媽圍坐在大案板前,動作麻利...80年代,每次和父親路過西單,總會排壹會兒隊,買65,438+0,2斤,帶回家吃。我壹次能吃半斤。
其實北京有很多吃包子的老字號,比如西四路的“二友居-西四包子店”,當年也是北京第壹家(去年地鐵拆了)。王府井老東風市場北門也有壹家賣包子的餐館。小時候每次去王府井,午飯都在那裏吃包子。
這種“炒肝+包子”是北京大部分包子店的“標配”。
Xi安代表:賈三灌湯包
1994年吃過壹次,印象很好。我記得是在鐘樓後面的回民街上。牛肉包子皮薄餡大,蒸籠大。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夥計送包子的時候,壹次能拿十幾抽屜。羅的是1,2米高,跟雜技壹樣。第二次去吃是2002年,感覺味道不如以前了(可能是因為剛吃了壹個樊姬肉夾饃)。但那壹次,我發現那裏的八寶粥煮得很好,微微金黃,晶瑩剔透,入口粘稠,香氣四溢。我只吃了半籠饅頭,卻喝了兩碗粥。
據說賈三的哥哥賈二家做的包子很好吃,但是他沒有機會嘗壹嘗。北京天寧寺橋下有家三分號。我以前在附樓工作,所以經常去,但是在那裏吃的最多的不是饅頭,而是羊肉泡饃。
上海代表:南翔蒸。
我在豫園門口的南翔饅頭店吃過。感覺南翔小龍比較有特色的壹個品種是蟹肉包子,餡料是小螃蟹的肉做的。(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加工間裏很多人正在熟練地把小螃蟹腿裏面的肉擠出來做餡。
這裏的包子很受歡迎,壹樓外賣窗口排了幾十米的隊,但感覺壹般。如果不想排隊,可以去二樓找個座位,但就壹個字“貴”,同樣的包子比壹樓的外賣處貴2、3倍。上海很多餐廳都是這樣的。外賣比坐餐館便宜。其實這也在情理之中。外賣畢竟節省了餐廳的空間和服務成本。
揚州代表:“富春茶館”和“葉純茶館”三丁寶
三丁是雞丁,肉丁,筍丁。雖然不如揚州炒飯有名,但也是揚州有名的小吃。好吃!面條很軟,餡很甜,很油。至於是“富春”好還是“葉純”好,網上爭議很大。沒嘗出太大區別,但是葉純離我住的酒店比較近,住在水邊,風景很好,感覺也比較好。
開封代表:壹樓灌湯包
這是我家鄉的特產!可惜沒去過開封,只在鄭州吃過壹次“壹樓”分號。據說是比較正宗的店。那包子的皮真的很薄,上蒸籠很軟。當妳用筷子把它們加起來時,它看起來像壹個裝滿水的口袋。做工真的很獨特。那湯味道不錯,但是吃的時候註意不要灑到衣服上或者燙到嘴。可惜我這個北方人還是喜歡吃皮厚壹點的包子。
成都代表:韓包子
壹個字:好吃!很久以前住在成都的時候,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這個口。以前韓國包子店設在“化學站”,是兩層小樓。壹樓的包子是從外面買的,很多人排隊,大多是本地人買的。餡料的品種比較單壹。二樓是特色包子包,壹籠6、8個包子,每個包子都有味道。韓國包子的香味叫壹個香!這幾乎是我記憶中最好吃的包子了。韓包子被我和另壹個北京同學評為“成都最好吃的小吃”。
武漢代表:民生甜品店生煎包
據說民生甜品店是武漢的老字號了。2003年去漢口勝利街總公司。大約有兩個星期,我每天都去那裏吃早餐。最有名的好像是“豆皮”“炸包子”“糊米酒”。豆皮太油膩,早上不能吃。我還是喜歡吃煎餃和米酒糊(其實就是類似於醪糟的東西,比較絲)。
外國代表:肯德基,帶大m的外國包子。
垃圾食品,大家都知道。說實話,這可能是我這幾年吃的最多的“包子”了。其特點是快捷、幹凈、易開發票。我不喜歡吃東西,有時候我真的不得不吃。去年3月,我在呼和浩特出差。在肯德基,我吃了壹個“奧爾良烤雞腿堡”。感覺味道還是不對,還向同事宣傳:“這個好吃”!第二天去肯德基,想吃“奧爾良烤雞腿堡”,卻被告知沒有了。我也深感遺憾地問為什麽沒了。結果那天晚上在網上看到新聞說肯德基的“奧爾良烤雞腿堡”含有蘇丹紅......我的運氣真差!
北京有壹種蒸餃:
北京著名的老字號就在前面那條街上。味道不錯,還有皇家典故(為什麽?沒聽說過?網上搜壹下,到處都有),這家餐廳基本屬於那種能講文化,吃出味道的。呵呵,好多年沒吃了,忘了味道。唉,其實整個前門和大柵欄的“味道”越來越差了。
呼和浩特“麥香村”就是壹點小麥。
北京的“少麥”變成了呼和浩特的“小麥”。幾年前,壹個來自呼和浩特的加拿大人(呵呵,我同事小劉)說:“燒麥、羊雜、油面、豐鎮月餅是呼和浩特的幾大著名特色小吃,去呼和浩特壹定要嘗嘗。”後來經常去呼和浩特出差,發現很多老呼和浩特人都有早餐吃壹點小麥的習慣。呼和浩特最有名的吃壹點麥子的地方是麥香村,就在百盛南邊。離清真寺不遠,吃壹點小麥就可以去清真寺參觀。
這個小麥子印象比較深刻,因為是最近吃的。多說兩句。呼和浩特的燒麥是純羊肉餡,皮薄油多。而且好像還有點酸,可能餡兒裏有醋。沒有氣味的味道。很好吃,就是有點油膩。
第壹次在呼和浩特吃蒸餃,鬧了個笑話。壹個人去麥香村吃早餐,點了3兩蒸餃和壹碗雜碎。我拿了壹點麥子,發現壹兩有八顆,滿滿壹抽屜。原來壹點小麥是按皮的重量算的。服務員好心提醒我:“妳壹個人嗎?吃不了三兩,就壹兩吧”於是我回了兩兩。“到最後,我真的連其中的壹兩個都沒完成。另外,吃壹點小麥配雜碎也是壹個錯誤。因為這兩個東西又油又膩。我環顧四周,好像只有我這麽般配。其他的基本都是茶或者米粥加壹點小麥。吃壹點小麥的時候,桌上有免費的磚茶,很濃很膩,很有必要。
早上來燒賣館吃飯的老人很多。他們似乎都互相認識。他們壹邊吃著燒麥,喝著免費的磚茶,壹邊互相問候,聊天。很悠閑,感覺有點像成都的茶館。
總結:
這些包子很有名。可能小時候大家都很愛吃,但是現在吃起來總是比以前難吃。可能是用料和做工差,更多的是因為我們的品味進化了。妳不能責怪所有這些小圓面包。過去,物質生活沒有這麽豐富。饅頭曾被認為是集主食和副食於壹體,集菜、面、肉、油於壹體的高檔食品。對於平時吃不了多少肉的普通人來說,它們絕對美味。現在情況不同了。雞鴨魚肉我都吃膩了。誰對這個包子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