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圍屋和土樓是壹回事嗎?我查了很多資料,看起來都壹樣。
主要分布在粵東、粵北、東江流域及珠江口周邊的深港地區,是壹項內涵豐富、形式多彩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粵港客家圍屋大致可分為15類型,其中龍圍屋、城堡圍屋、四邊形建築最具地方特色。
壹、方形封閉建築
方形圍合建築有多種形式,如閩西的方形土樓、粵北的方形碉樓等。方形圍欄可分為正方形和長方形。“閩西式方土樓”是指幾層夯土墻圍以木結構,中央形成長方形內院夯土樓的走廊式房屋。對外封閉,對內開放,巨大的外表就像壹座堅固的土堡。這種方形圈地散見於與閩西相鄰的廣東饒平、蕉嶺、大埔、豐順等地。
第二,圓形外殼
圓形圈地就像“天上掉下來的飛碟,地下冒出來的蘑菇”,真是別出心裁。這種圓形土樓也叫“宅”。圓形的布局,高大宏偉的氣勢堪稱世界住宅建築的奇觀。圓形土樓的內部結構有兩種類型:廊道式和單元式。土樓的直徑從幾十米到幾百米不等。圓形土樓和方形土樓壹樣,分布在粵東毗鄰閩西的大埔、饒平、蕉嶺、豐順壹帶。土樓裏的房子大多是單元房。
圓形圈地就像“天上掉下來的飛碟,地下冒出來的蘑菇”,真是別出心裁。這種圓形土樓也叫“宅”。圓形的布局,高大宏偉的氣勢堪稱世界住宅建築的奇觀。圓形土樓的內部結構有兩種類型:廊道式和單元式。土樓的直徑從幾十米到幾百米不等。圓形土樓和方形土樓壹樣,分布在粵東毗鄰閩西的大埔、饒平、蕉嶺、豐順壹帶。土樓裏的房子大多是單元房。
3.半月形圍欄
半月形圍合建築主要分布在與閩西接壤的廣東大埔、饒平等地。饒平的饒陽、上饒、上善數量最多,大埔桃園次之,梅縣東部零星分布。半月形的圍屋,外形類似興寧、梅縣壹帶的龍形圍屋的後墻。有的是兩三個半月形重疊,壹樓是單元房。中間有幾米到十幾米寬的車道。粵東的半月形圍合建築多為單墻。半月形內環廣場中間有兩三座祠堂,前面照例是水田和池塘。環內還有壹個空的半月形圍場,空地作為晾曬東西和舉辦活動的空間。
四。橢圓形外殼
根據黃崇嶽、楊耀林在深圳博物館的調查,發現了6座橢圓形的客家圍屋。饒平饒陽蘭舍村的泰華樓,與“閩西式”樓道結構的圓土樓相比,外觀發生了變化。興寧的黃陂石獅中山公祠、蘿崗的劉恒峰樓和大埔胡裏奧的黃石忠賢邸,外形呈橢圓形(中山公祠為蟹形),但其材料和建築結構與閩西的圓土樓有很大不同,平面布局接近圍合式龍屋。
動詞 (verb的縮寫)八角形封閉建築
八角圍是方形和圓形土樓的綜合體,其建造方法、材料和結構與圓形土樓最接近,但建造難度要大得多。與方形和圓形的土樓相比,這種棱角分明的建築在居住面積、舒適度和便利性方面都沒有優勢。這可能和風水有關。僅在廣東饒平發現兩座八角形土樓。其中,三饒南聯村道雲樓的黃姓居民雖然說潮汕話,但壹致認為祖先是客家人。
六、龍圈地。
龍式圍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地腹地興寧、梅縣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向珠江口周邊的東江流域、深圳地區擴散。龍圍屋是廣東規模最大、最宏偉的客家民居建築,集傳統禮儀、倫理、陰陽、風水地理、哲學和建築藝術於壹體。
龍圍的主體是大廳。所謂廳,即中軸線建築為方形大廳,至少有兩個廳,壹般為三個廳。大廳由天井隔開,上面開放的大廳作為祠堂,中殿作為議會大廳。下敞廳為長方形大廳,進深較小。大殿兩側有襯殿,壹般由裏弄分隔成明室、二室、梢室、端室。大殿兩側有橫屋,後面建有半月形圍場連接橫屋,半月形內有花頭。有兩條橫龍圍著壹條龍,四條橫龍圍著兩條龍,最大的是十條橫龍圍著五條龍。龍圍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後高,突出廳堂中軸線,蔚為壯觀。門前是禾平,低照墻,半月池。龍圈整體呈圓形,就像陰陽太極圖壹樣,有圓地方的意思。
有的龍圍屋建在外橫屋的前後,用於防禦,塔樓往往比正房高壹層,所以也叫“四角樓”或四塔龍圍屋。圍龍屋的數量取決於家庭的發展和地形的位置等因素。壹般剛建的時候只有壹個圍擋,以後會不斷增加。
七、四角和其他角樓
位於粵東北的四角樓與閩西的方土樓、贛南的土圍子關系密切,凸顯其防禦功能。
四合院建築的主要特點是在正方形(更準確地說,是長方形)圍墻的四個角上增加了了望塔。四合院建築的形制和內部結構多變,粵東粵北兩地各有特色。
粵東四角樓的中軸線壹般為廳堂,以三堂居多。左右橫屋與上堂外墻相連,形成壹個圓圈。四角比橫屋和廳堂高壹至二層,即二至三層的瞭望塔,突出檐壁壹米多。正面有三門,中間(廳)是大門(正門),左右橫屋是小門(側門)。正門布局與圍龍屋相同,照例有臥平、前擋土墻、半月潭。和平兩頭都有“轉門”。有些四角建築中間沒有大廳,形成壹個很大的空間,四周是酒吧和房屋。這種布局有利於防守。比如興寧港北“躲躲閃閃”。根據當地的傳說,每當發生戰爭或土匪時,附近村莊的居民都會搬進這座建築,以避免堅守。
粵北和河源的四角塔更是五花八門。除了塔的裝飾形狀外,還有雙塔、四塔、六塔或八塔和壹個瞭望塔。
八、廳堂水平封閉式住宅
廳堂-橫圍的基本結構是中軸線上的兩廳(堂)或三廳,最多五廳,兩側為橫屋。這種傳統的房屋風格被粵東客家人稱為“豪宅風格”,被福建人稱為“五鳳樓”。這種民居對地形的適應性強,更適合人們群居、世代生活在同壹屋檐下的習俗和生活方式,所以分布廣,數量多。它和龍圍的主要區別是後面沒有花頭和龍圍,突出了客家民居的平面結構和特點:保持了中原四合院和廳堂的組合特點,即廳、天井、天街、和平、池塘融為壹體,既完整又實用。
廳-橫圍的造型特點是中軸線上的敞廳、遊廊、天井形成三位壹體的廳井空間,左右各有平衡對稱的廂房。無論是中軸線還是橫宅,基本構成都是“四框三室”,橫宅均勻對稱。整個建築造型前低後高,突出中軸線,廳高屋低。因為整體結構有高有低,屋瓦壹層壹層的散,屋瓦疊放,壹般五層。屋頂瓦片的屋檐像五只鳳凰的翅膀,所以有人稱之為“五鳳塔”。
九、酒吧圍欄
條形圍屋是壹種比較簡單的客家民居類型。因其縱向排列,山花朝前,故稱條形圍地。之所以這樣命名,也是因為壹排橫排的房子就像轎子兩邊的杠杠。桿式外殼至少有兩根桿,最多有八根桿。酒吧圍擋中,大廳夾在酒吧之間,明顯誇大了酒吧,縮小了大廳,擡高了酒吧的高度。但是在平面布局上,大廳還是有決定朝向的作用,而且壹定是對著大門的。
杠圍欄和龍圍欄的建造原理有些不同。龍圈地是先建廳堂,再建橫宅和龍圈地,隨著家族的興盛不斷向外擴張。酒吧的建設原則是,根據經濟條件,先建最簡單實用的酒吧,經濟條件允許後再建祠堂。另壹個因素是受風水地理的影響和制約。風水師根據陰陽五行計算建造房屋。比如梅縣白宮邱大夫的“牛叫屋”,原來是壹個六間酒吧的房子。根據山形,在邊欄屋的盡頭建了壹條龍。龍只圍了壹半,沒圍。在大廳後檐墻的兩側挖了圓形的井來象征靶心,這就是“牛叫之家”。條形圍合建築廣泛分布於粵東梅縣和大埔,但在其他地區也有零星分布。香港的酒吧式圍合建築大多形式有所變化,小巧精致。
X.城堡式圍墻
城堡式圍屋,外墻以“混凝土”夯築或青磚砌成,是東江流域及深港地區客家民居的壹大特色。它是廳堂式圈地、龍式圈地、四合院建築的結合體,吸收了廣府民居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在平面布局上,保留了興梅客家民居的堂屋、橫屋、和平、嶽池、轉鬥門等主體結構,並由兩層圍合式建築圍合而成。有些圍合式建築在保留四角瞭望塔的基礎上,在後圍中央增加壹個“瞭望塔”,是整個建築的最高點。圍合建築的頂層周圍建起了壹個走廊“走馬樓”。
圍場的外部裝飾有兩大特點:壹是在四周屋檐上修建女兒墻,屋檐用青磚砌成數層菱角牙;二、瞭望塔和瞭望塔(山花)的頂面多做成“壺耳”,飾以人頭。內部結構的建築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圍合建築(前排叫倒座)周圍是兩層或三層的單元房,內低外高,壹般為壹廳兩室壹天井兩廊。主房和橫房多為兩層單位房。正門建築占壹個單元,穿過大廳的入口是天街,把圍合的建築和正廳、橫屋隔開。有的大門建有仿牌樓建築,上面有灰色的塑料圖案和石雕。
Xi。魏春村
圍村就是用樓房或圍墻把村子圍起來,所以有人稱之為“村”。寨深而高,固若金湯,顯然是出於防禦的需要。客家村落的分布主要在客家人與潮汕人或廣府人的臨界點或雜居地。粵北、深圳、香港有很多例子。
深圳的客家村落不僅受到廣府村落的影響,還保留了客家民居的傳統。主要特點是,壹排排、壹列列的房屋,周圍都是封閉的建築或圍墻,平面呈方形,四角有瞭望塔。圈地的房子大多是單元房,有鬥廊或者“大頭”(壹廳壹室)。單姓村在中軸線上有祠堂,多姓村有自己的祠堂。大門口有禾坪和池塘,這是與廣府圍村的主要區別之壹。
客家村落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不規則的圓形。圍場裏的房子,有的排列有序,有的淩亂不堪。此外,村裏還有單間房、橫排房、單元房,中間有隔墻的壹個房間,變成了套房或“背靠背”的前後門,形式多樣。粵東豐順橋周圍的村莊四面環水,四周是獨立的橫屋。
十二。碉樓
粵東、粵北、河源、惠陽、深圳、香港等地見到的客家碉樓,多為圍合式建築、龍屋或“廊屋”組合而成,多為四邊形建築。只有在始興等粵北地區才能看到獨立存在的大型城樓。建築面積200 ~ 400平米,四五層。碉樓裏有天井和水井(很少有沒有天井的),有的還建有祠堂。每層都是走廊式單間,木地板,走廊。外墻用鵝卵石和青磚砌成,厚度超過1米,特別堅固。整棟樓只有壹個大門,石頭門框,鐵木門、木棒、鐵條等四五道屏障,門上還有防火水槽,真的是固若金湯。壹個村子可以建幾個帶角的塔,保護整個村子的安全。萬壹發生土匪或戰爭,村民們會幫助老人,把年輕人帶進了望塔。這也是粵北客家建築文化中的壹絕。
十三、中西合璧式圈地
中西合璧式圈地的建築年代比較晚,最早是清末,但大多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後的產物。漂泊海外的客家人,在外經商致富,念念不忘故土,珍惜民族傳統生活,在家鄉蓋房子。受東南亞國家和西方文化觀念的影響,他們采用了傳統的龍圈地或廳堂橫屋的布局,並做了壹些細微的改動。比如有的房子把弧龍圈地和花頭改成長條形和直線形,像枕頭壹樣橫放。當地人稱之為“枕屋”,如南華陸遊、萬秋樓和梅縣的蓮舫樓。窗、門、廳、西式裝飾,尤其是陽臺的加入,讓古老而深邃的傳統建築煥發出清新的氣息。
14.自由式封閉房屋
所謂自由式,是指壹種沒有明顯布局規律的客家民居形式。根據業主的主觀願望,結合財力和用地情況,建築居住舒適,外形美觀,符合客家傳統民居風水中的陰陽五行觀念。
15.香港的客家圍屋
香港客家圍屋的主要形式有廳堂橫屋、酒吧屋、凹排屋、城堡圍屋、中西圍屋。
在客家人聚居的新界北、元朗大旗嶺、八巷、八巷等地,酒吧和凹排屋最為常見。只有兩種單杠:單杠和雙杠。單杠式,在距前檐墻數米處築起與前檐墻同高的圍欄,形成前院,開側門進出。凹排屋在新界北部分布最廣。所謂“凹排房”,是由多個單元的“鎖房”連接而成。
柴灣武羅是壹座吸收了廣府居住文化、年代較早(清康熙年間)的典型鬥栱屋。
元朗的銀花居、淩梅莊、楊家村建於清末,是典型的廣式橫屋。
荃灣陳氏家族在清乾隆年間建造的三棟房屋,形態比較特殊,其平面布局是介於廳堂橫屋和城堡式圈地之間的壹種形式。
參考資料:
/ww/gs/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