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鵝口瘡怎麽治療最好最快!
鵝口瘡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病,尤其是出生壹周後的早產兒。俗稱“白口貼”,中醫稱為“雪口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屬於真菌的壹種,又稱黴菌。壹般認為是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所致,如虛弱、營養不良、腹瀉,或因感染長期使用強的松等各種抗生素或激素。
如果母親在嬰兒的口腔內側發現小白點,有時會在嬰兒的舌頭上發現這些斑點。媽媽可以用幹凈的手指或棉簽輕輕試著去掉這些白斑。如果很容易清理它們,那麽這些就是牛奶的殘留物。如果這些白點很難清理幹凈,寶寶口腔還伴有出血癥狀,很可能是鵝口瘡細菌。
檢查寶寶口腔,可以看到口腔黏膜上有白斑,白斑分布在寶寶的舌頭、喉嚨、臉頰、嘴唇。
母乳餵養時,媽媽要多註意寶寶的口腔。如果在嬰兒的口腔中發現白斑,它們稍微凸起,形狀與乳房瓣相似。然後停下來仔細看看。如果用棉簽擦掉白色斑塊,可以看到下面有壹個帶血的傷口,那麽寶寶很可能是感染了鵝口瘡。那鵝口瘡不僅會長在口腔裏,還會擴散到喉嚨、扁桃體、牙齦,甚至食道、氣管。也會感染,呼吸和吞咽都很困難。少數病例可並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能影響終身免疫功能。它甚至可以繼發於其他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癥。
如果發現寶寶拒食、哭鬧,要註意寶寶口腔是否有病變。鵝口瘡會很疼,寶寶會因為疼而拒絕進食。鵝口瘡後,寶寶可能伴有輕微發熱、煩躁、哭鬧、不喜歡母乳餵養。這個時候媽媽就更要註意了。
二、鵝口瘡的成因是什麽,鵝口瘡的成因有哪些?
鵝口瘡是壹種口腔粘膜感染,由壹種名為白色念珠菌的黴菌引起。其實白色念珠菌在正常人的口腔、皮膚、陰道都是存在的,只是發病與否主要看身體的適應性和抵抗力。以下情況會導致感染:
●母親陰道被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親分泌物而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哺乳時母親乳頭不幹凈,可成為傳染源;
●接觸被念珠菌感染的食物、衣服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 ~ 7個月開始長牙。此時牙齦可能會有輕微的腫脹和疼痛,所以嬰幼兒愛咬手指和玩具,容易將細菌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幼兒園群居,有時因交叉感染而患鵝口瘡;
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治療使用不當,導致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三、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麽辦?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制黴菌素;二是在哺乳前後用2% ~ 4%的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沖洗兒童口腔,使口腔成為堿性環境,防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繁殖。
這兩種方法最大的缺點是經常反復,而且制黴菌素是壹種抗生素。過多的制黴菌素片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但是對寶寶的免疫系統不好。
所以盡管帶寶寶去醫院治療,醫院也建議用制黴菌素片,至今沒有更好的辦法。
上壹次,也是偶然的機會。了解了清江紅草,百度說是祖傳中草藥。對鵝口瘡有很好的效果。關鍵是沒傷到寶寶。我小兒子用了之後,有壹次還好,沒有再出現這種情況。之前用過制黴菌素,但是壹直重復,煩死了!
四、嬰兒鵝口瘡可以預防嗎?如果有,如何預防?
●患有陰道真菌病的女性應積極治療,切斷感染途徑;
●嬰幼兒吃的餐具洗凈後蒸10 ~ 15分鐘。
●哺乳期的媽媽應在餵奶前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每次抱孩子都要先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洗手;
●定期對嬰幼兒的被褥、玩具進行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品要和父母分開,定期消毒;家裏有人有腳氣也會引起鵝口瘡,因為腳氣的細菌和鵝口瘡的細菌有關;
●孩子要定期進行壹些戶外活動,增加身體的抵抗力;
●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壹定要分開,不能混放;此外,避免嬰兒與患鵝口瘡的嬰兒接觸;
●抗生素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