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療 - 海水網箱養殖的是什麽魚?

海水網箱養殖的是什麽魚?

1.海地區網箱養魚的種類:技術成熟、規模較大的是蛋形鯧魚?美國紅魚和大黃魚?鱸魚?真鯛魚?石斑魚軍曹?紅鰭東方魚等。

淺海和灘塗是發展海水養殖業的首選,發展海水網箱養魚是開發利用淺海、發展海水魚類養殖的重要手段,在我國漁業發展的今天具有特殊的意義。

1.發展海水網箱養魚有什麽意義?

中國是壹個擁有近6543.8+3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發展的重中之重。水產品是人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發展漁業生產,對於減輕我國人口增長對糧食生產造成的壓力,增加優質蛋白質食物供給,提高國民健康素質,有效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確保當前形勢下農民和漁民增產增收,具有特殊意義。發展海水網箱養魚是有效開發利用淺海陸地資源的有效途徑,是發展漁業生產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我國海洋捕撈業實行“零增長”戰略的今天。這是因為:

(1)可以有效拓展海水養殖的空間。

淺海、港口和海灘是大多數海洋生物的良好棲息地和繁殖地。因為這個區域光照條件好,水溫適宜,餌料生物資源豐富,水文條件適宜。因此,這片區域也是發展海水養殖的絕佳場所。近20年來,我國海水養殖業的發展都集中在這壹水域,形成了魚蝦貝藻共同發展,淺海灘塗並用的局面。到2000年,我國海水養殖面積已達654.38+0865.6萬畝,占全國養殖總面積的654.38+09.1%,其中淺海養殖面積。灘塗養殖面積654.38+00.294萬畝,水產養殖總產量654.38+0061.2噸,其中魚類42.7萬噸,甲殼類34.3萬噸,貝類860.7萬噸,藻類654.38+0.202萬噸,其他3.4萬噸,占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24.8%

近年來,由於城鄉汙水的大量排放,石油和工業汙染日益嚴重,水體富營養化也加劇,赤潮頻繁發生,面積逐漸擴大,養殖病害日益嚴重,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嚴重破壞了該水域的養殖生產環境。因此,如果不尋找遠離岸邊、能在深水中以水換水、自凈條件好的養殖方式和技術,我國海水養殖的發展將受到壹定程度的限制。而能抗風浪的網箱養殖技術就能滿足這壹要求。由於海水網箱的種類、設計和性能不同,既可以在近岸淺水區養魚,也可以在遠離岸邊的深水和開闊水域養魚,大大拓展了養殖空間,大大減少了汙染和集約化養殖帶來的損失。

(二)有效補充海洋魚類的捕撈產量。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漁業國,1989壹直被列為世界上最大的漁業國。水產品總產量32881096萬噸中,海洋捕撈產量1249萬噸,占37.9%;其中魚類產量805.3萬噸。當年824萬噸海魚總產量中,海魚養殖產量僅為654.38+082萬噸,僅占2.3%。到2000年,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量僅為42.7萬噸。

近10年來,由於我國海洋捕撈技術和裝備的不斷進步,漁船和馬力的迅速增加,捕撈隊伍的迅速擴大和經濟魚類產卵場環境的不斷破壞,海洋經濟魚類資源量急劇下降,導致無禁漁期,生產規模化,漁產品小型化嚴重。為此,我部自1999起實施海洋捕撈“零增長”戰略,強化伏季休漁制度。然而,這兩項措施的實施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善海洋魚類資源,夏季捕撈的效果也被當年的捕撈所消耗。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海洋漁業資源不會有大的改善。相反,隨著人口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國內外漁業貿易的需要,市場對海魚的需求仍會增加。解決這壹矛盾的有效途徑是發展海水魚類養殖,其中網箱養殖是重要途徑之壹。

(3)是鼓勵漁民轉行的有效途徑。

為實現海洋捕撈“零增長”戰略,強化伏季休漁制度,減船減員是必要措施之壹;此外,北部海域劃界使南海傳統漁區大幅縮小,大量漁民需要轉行,這就需要社會為下船漁民提供新的機會和途徑。目前,漁民轉崗問題給沿海省市區各級政府和漁業主管部門帶來了很大壓力,因為它不僅關系到漁民的生產生活,也關系到漁村的社會穩定。由於這些漁民長期從事海洋捕撈,他們在陸地上沒有耕地等基本的生產資料,他們村裏的灘塗或養殖淺水面早已被人挖走承包給他人了。下了漁船,就意味著失去生產條件,迫切尋求新的生產和就業方式。而我國的淺海面積卻多達1.1億畝。除了沿海地區,大部分已經開發養殖,離岸更遠的海域還是待開發的處女地。因此,通過大力發展網箱養殖技術,特別是耐海水的網箱養殖技術,可以有效開發利用這部分土地資源,也為下船漁民提供了新的生產生活空間,可以順利實現轉產轉業。

(D)這是鼓勵漁民增加產量和收入的好方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業的繁榮,我國水產品市場發展迅速,市場對海水魚類的需求持續高速增長,並逐漸由冰鮮、冰鮮產品向鮮活消費轉變,成為當前水產品市場的新亮點。相反,由於我國海洋漁業資源枯竭,高檔和經濟魚類捕撈量相對大幅下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每年需要進口大量高檔、新鮮的水產品。然而,中國的海水魚類養殖發展相對落後。到2000年,海水魚類養殖的網箱只有70-80萬個,陸地工廠化養殖面積70萬平方米,當年總產量只有42.7萬噸。

由於供需矛盾突出,與淡水魚和其他大宗水產品相比,海水魚類養殖具有更大的附加值。例如,牙鮃目前的池塘價格約為每公斤100元,而養殖成本僅為50元左右,利潤率為100%。大菱鮃市場價每公斤300元左右,養殖成本約100元,利潤率200%。除了大黃魚、美國紅魚、鱸魚等少數品種受特殊因素影響外,大部分養殖品種的利潤率都在50%以上。所以網箱養殖技術是鼓勵漁民增產增收的好辦法。

2.我國海水網箱養魚的歷史和現狀是怎樣的?

網箱養殖始於100多年前的柬埔寨湄公河沿岸。它由竹子和木頭制成,主要用於養殖鯰魚和鯉魚。最早發展海水網箱養殖並成功應用於規模化生產的是日本。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它已經成為壹種重要而有特色的養魚方法。

我國海水網箱養魚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9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種類不斷增加。20世紀70年代以來,廣東省惠陽縣和珠海市首次進行海水網箱養魚試驗,放養了石斑魚、笛鯛、海鱸等20多個品種,取得了成功。1981年後,商品魚主要銷往港澳地區,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1984期間,在廣東沿海地區發展迅速,隨後在福建平潭、浙江湘南等地相繼發展海水網箱養魚,並逐漸向北方沿海轉移。據不完全統計,到1993,廣東、福建、浙江三省海水網箱養魚數量超過57000尾,魚類40余種,養殖產量近6000噸。隨著生產的發展,到1998,我國海水網箱總數已達20多個;到2000年,全國共有70多萬個海水網箱,接近80萬個,其中僅福建省就有45萬個。平均每平方米產量20-30公斤。但由於缺乏對網箱材料、結構和抗風浪能力的研究,目前我國海水網箱只能在壹些風浪較小的內灣或近岸養殖。

為了解決抗風浪問題,廣東、福建、浙江、山東等省引進了國外(挪威、美國、日本、丹麥和中國臺灣省)抗風浪能力強的深水網箱進行養殖試驗。同時,抗風浪深水網箱的國產化研究也已經開始,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將攻克這壹難關。

3.我國海水網箱的種類和結構有哪些?

我國深水網箱養魚的歷史雖然不長,但在網箱的材料、結構、性能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目前海水網箱種類繁多,因分類依據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根據籠子的大小,可分為小型籠子(4-20平方米)、中型籠子(20-50平方米)、大型籠子(50-100平方米)和超大型籠子(100-400平方米)。根據保持架的形狀,可分為方形保持架、圓形保持架、多邊形保持架和雙錐保持架。按組合形式可分為單籠和組合籠;按固定形式可分為浮籠、固定籠、翻轉籠和沈籠。

(1)浮籠

這種網箱,網衣掛在浮架上,網箱借助浮架的浮力漂浮在上層水面上,網箱隨波逐流,保證養魚水體不變。這種籠子移動比較方便,形狀多為方形和圓形。

目前,我國海水魚類養殖使用的網箱以漂浮式為主,包括兩種:壹種是流行於我國南方,適合在內灣等風浪較小的海域使用的木結構組合式網箱;第二,適合近海使用的三角形鋼籠,多用於我國北方。其基本結構由浮架、箱(網毯)和沈降片組成。

1,浮動框架浮動框架由框架和浮動兩部分組成。

內灣網箱多采用東南亞平面木結構的組合。比如國內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流行這種框架。這種罐籠通常由6、9、12組成,每個罐籠為3 m× 3 m的框架。框架由8厘米厚、25厘米寬的木板連接,連接處用鐵板和大螺絲固定。框架外每籠增加兩個50cm× 90cm的圓柱形泡沫塑料浮子(浮力150kg),籠內每邊(長3m)增加壹個浮子。框架的上邊緣高出水面約20米。

由於近海網箱比內灣風浪更大,框架結構采用三角形鋼結構(圖)。框架每邊由三根1.2或1.5英寸的鍍鋅管組成,其截面為三角形,四邊相連構成整個正方形。邊長(內側)為4、5、6米。兩個浮力為150kg的浮子均勻地放置在4m× 4m框架的兩側。山東省煙臺市水產養殖公司1986使用的網箱框架平臺頂部用2英寸鍍鋅無縫鋼管焊接而成,長、寬分別為10米。平臺底部由兩根2寸鍍鋅管平行焊接而成,間距0.5m,平臺高度0.45m,頂框和底框,以及底框的兩根鍍鋅管之間用1寸鍍鋅管連接。頂部框架上垂直焊接壹根0.5米長的1英寸鍍鋅管,作為逃生網的支柱。彩車也是ф50cm×90cm圓柱形塑料泡沫彩車,每側5個,* *上20個。

2.箱子,即網衣,由尼龍、聚乙烯或金屬(鐵、鋅等合金)等制成。在中國,聚乙烯網線(約14股)多用於編織。要求其水平收縮系數為0.707,以保證網在水中張開。可以手工做單結,也可以從網廠買。

網衣的形狀因框架而異,尺寸應與框架壹致。落潮時網高隨水深變化,壹般為3-5米。

網目要根據養殖對象的大小來定,盡量節省材料,達到網箱水體最高交換率的原則是,最好破壹個網目,不漏網。重50-100g的紅鯛越冬魚苗可以使用3 cm左右的網目。當魚長到200g左右時,網目可以增加到4.5-5cm。

織網有單層和雙層兩種。壹般多采用單層,水流順暢,操作方便,但不安全。雙層網壹般內層較小,外層較大,以利於水流順暢。在螃蟹和海豚多的海域,要用雙層網,防止魚逃跑。

網衣掛在框架上,壹般高出水面40-50厘米。如有必要,可在籠頂加網,防止魚逃跑和敵人襲擊。

網衣由網片拼裝而成,有的用6片網片縫制而成,其中上網片網眼較大。有的還用壹張長網折疊成網壁,然後縫網底,蓋網。在籠的周圍,以及上下外圍,都要用壹定厚度的鋼筋網加固。上圍尺寸與框架相匹配,用聚乙烯繩固定在框架內框的鋼管上。最後在罐籠底部安裝底架。

3.鉛或石頭沈子應綁在沈子網的底部,以防止籠子變形。壹般海水魚籠的沈子都是在網的底部四周配壹個比上框每邊小5厘米的底框。底架可以用L-L.2寸鍍鋅管焊接,也可以在底架的四角綁幾塊磚或石頭來調節重力。

(2)固定籠子

適合潮差小的海灣。籠子固定在插入淺海海底的水泥樁上。所以不隨波逐流。但是水箱中的水的體積隨著水位的波動而變化。籠子的形狀不會因為電流的影響而變形。

(3)可逆籠

它是用鐵管、角鐵或竹子制成的固定立方體框架,六面都用網衣覆蓋,壹面留有可開啟的門。整個籠子可以繞軸轉動。這種籠子的特點是體積小,方便沖洗附著的雜草。形狀是固定的,不會因水流而改變。使用時,網布的壹面露出水面,網底的雜草曬幹後容易清理。每隔壹段時間翻壹次身,讓籠子的四個側面輪流受到陽光照射,以便按時清理雜草。這樣就可以減少換網次數。當風暴來臨時,它可以完全淹沒在海水中,以避免風暴的襲擊。

(4)水下網箱

整個籠子浸沒在海水中,上部留有誘餌網開口。網箱位於水層中間,網箱內水量不變,風浪襲擊時不易受損。可用於越冬的暖水魚類或夏季的冷水魚。

(5)浮動繩籠

浮繩網箱是近兩年才出現的壹種海水網箱形式。它是壹種改進的浮籠,比浮籠具有更強的抗風浪能力。這種籠子由繩索、籠子、浮子和鐵錨組成。它是壹種柔性結構,可以隨著風浪的波動而波動。其次,網箱是六面封閉的箱體,不易被風浪淹沒,使魚逃脫。

柔性架由兩根直徑為6-8 cm、長度為110 m的尼龍繩或直徑為10 cm的PVC繩為主纜,20根直徑為3 cm、長度為7 m的尼龍繩為輔纜組成壹組10的籠群架,再用直徑為2-3 cm的尼龍繩。它固定在車架的主副纜上,浮體的間距為40-45cm,主纜兩端固定壹個大浮體。

4.養殖魚有哪些種類?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早期進行海水網箱養魚時,養殖的品種多為自然水域捕撈的品種,包括石斑魚、笛鯛、海鱸等20余種。“十五”期間,為選擇適宜海水網箱養殖的魚種,批量提供人工魚苗,有關科研單位先後投放了石斑魚、大黃魚、紅笛鯛、黑笛鯛。壹般情況表明,所有適合池塘養殖的物種都可以進行網箱養殖。到目前為止,海水網箱養殖的魚類有40多種,有野生的,也有人工養殖的。其中,主要養殖品種有:紅石斑魚、藍石斑魚、紅笛鯛、黑笛鯛、鱸魚、大黃魚、無魚黃魚、黑笛鯛、牙鮃、白魚、軍曹魚、黃鰭笛鯛、六線魚、尖鼻。魚,高腳魚科,虹鱒魚,銀鮭,羅非魚,大菱鮃,鬼魚,褐菖蒲,六指竹莢魚,烏魚,梭魚,美國紅魚,巨型石斑魚,笛鯛,紅笛鯛和紅笛鯛。

至今仍以栽培野生苗為主,能生產苗木和提供人工育苗的種類不多。

5.我國海水網箱養魚存在哪些問題及對策?

就目前的技術裝備和技術水平而言,我國海水網箱養殖技術還存在許多問題,應采取相應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以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促進我國海水網箱養魚的發展,促進當前漁民轉產轉業。

(壹)加強抗風浪網箱設備設施的研制,盡快實現國產化。

我國目前的海水網箱都是在沿海淺海和港灣進行的。由於網箱抗風浪能力差,難以在半敞水、敞水等風浪較大的水域養殖。而進口抗風浪網箱價格很高,普通生產單位和個人難以承受。因此,我們必須在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加快科學研究,盡快實現國產化,開發適合我國國情和經濟承受能力的國產產品。

(二)組織海水養殖魚類生產性魚苗繁育技術的研究,以滿足海水網箱養殖發展的需要。

目前,海洋魚類的種類多為野生種,因其生長地點不同、規格大小不壹、魚苗數量參差不齊、人工馴化困難等原因,已不適應我國海水網箱養魚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大力組織科學研究,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3)大力組織海水養殖魚類營養飼料的開發和應用研究,推動海水網箱養殖發展。

我國對海水魚類營養和飼料的研究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只有牙鮃、紅鯛魚等少數養殖品種解決了飼料問題,大部分養殖品種仍以野生雜魚為食,不僅增加了養殖成本,而且嚴重汙染水質,不利於海洋網箱養魚的發展。因此,應大力組織科研攻關,盡快實現顆粒飼料商品化養殖。